從來過度犧牲都是感動自己,迫害他人的一種行為

從來過度犧牲都是感動自己,迫害他人的一種行為

近日,甘肅省婦幼保健院女護士剃光頭的訊息,在網上引發熱議。

據紅星新聞報道,2月17日晚11時,甘肅省婦幼保健院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對此事引發爭議較意外,“很多網友不瞭解情況,但作為醫護人員,這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全國很多地方這麼做。最重要的一點是為了防止感染,還有為了方便清洗。而且理光頭也是護理人員的自願行為。”

2月15日,甘肅省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啟程。其中,甘肅省婦幼保健院派出15名護理人員。

同日,有媒體釋出了一則名為《剪去秀髮,她們整裝出徵》的訊息。但兩天後,該訊息所配發的影片引發極大關注。其中顯示,甘肅省婦幼保健院派出的15名護理人員中14人被理成光頭。理髮時,部分女士落淚。

有網友認為,讓護理人員理光頭是形式主義,“平頭就行,為什麼非讓女生理成難看的光頭。”也有人質疑,理光頭是否出於護理人員的本意?一時間關注度極高。

02

對於女醫務人員馳援武漢前一律剃頭是否出於自願,我們無從知曉。剃頭無疑是為了更大程度的保護醫護人員的安全,這本無可厚非。

但是,有些個人或者媒體或者是一些不瞭解真相的人,對這條新聞極度渲染和過度解讀,讓馳援武漢剃光頭的女醫護人員自帶一種濃郁的悲情色彩,就真的太不應當了。

人是感情動物,錢債易還,人情債難償。尤其是有人對你的付出超過你所承受的範圍,就更難償還。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過度犧牲”,當一個人力所能及的幫助別人時,對方除了感謝你,他也會力所能及的償還這份人情,當一個人過度犧牲自己的利益來幫助別人時,就會給人帶來壓力和痛苦。

從來過度犧牲都是感動自己,迫害他人的一種行為

03

我有個朋友,她的母親非常愛她。愛到什麼程度呢?

她母親生下她休完產假,擔心爺爺奶奶帶不好她,毅然放棄前途大好的職業,全職照顧她。一直到她上大學,她母親再也沒有找過什麼像樣的工作,因為所有的工作機會都以她的時間為準(幼兒園不能耽誤接送、小學不能耽誤接送加一日三餐,初高中的三餐)。

因為母親沒有固定的收入,父親工作收入也有限,所以,家裡的開支是很緊張旳。

但是,母從來沒有因為經濟緊張,委屈過她的吃喝、穿戴,少給她報學習班的課程。

朋友說,從她記事以來,母親生活的重心就是她一個人,每次看到同學的母親打扮的光鮮亮麗、明顯職場人士裝扮的樣子來學校接孩子,再看自己的母親穿著老舊款式、憔悴的一副飽受生活摧殘的樣子,朋友就從心裡有些恨自己,也恨母親。

但同時,她也鄙視自己白眼狼,母親活成這樣,還不是為了她?她怎麼能這樣沒良心?

在這種對母親恨與感恩中朋友考學到了離家很遠的地方,再然後,在離家2000多公里的北京,成了北漂一族。

朋友一年回家呆一禮拜就走。

她不想回家。

她給母親匯錢,給母親買營養品,給母親買衣服,給母親買首飾,但她不願意回家陪她。

她說,看到母親明顯比同齡人蒼老的面容,她就會想起母親這些年的付出。

即使母親什麼也沒說,但是,母親的付出,似乎站到了道德的制高點,讓她倍感壓力。她知道,無論她怎麼回報母親,都難以償還母親對她的付出。

因為母親付出的是她的職業生涯、是她的整個青春年華、是她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自我,這些是朋友無論如何也償還不了的。

從來過度犧牲都是感動自己,迫害他人的一種行為

04

從古至今,女性彷彿天生就具有付出、隱忍的特性。帶著這些特性進入婚姻,有些活成了怨婦,有些活成“都是為了你的”的怨母。

無論是怨婦,還是怨母,最終的結果都不會太好。

從遊戲三角形的角度來看,怨婦怨母表面看起來是一個受害者(任勞任怨、吃苦、付出、隱忍),但她們實際卻是迫害者,她們過度的付出讓他們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

付出的背後代表的是

: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不能負我,你要聽我的,你要滿足我的期待,你要為我做事等等。

根據遊戲三角形轉換原理,受害者會轉化成迫害者,迫害者最終也會轉化成受害者。

“怨婦”的婚姻不會有和諧和幸福,只有彼此憎惡或遠離;

“怨母”的親子關係不會有親密和依戀,只有愧疚的疏離!

從來過度犧牲都是感動自己,迫害他人的一種行為

所以,除了理所應當的、家庭分工不同的責任和義務,當我們在為他人付出時,我們首先要問自己:

我的付出是自願的嗎?

我的付出需要別人回報嗎?

我的付出會讓他人產生愧疚嗎?

我的付出損害了我自己的利益嗎

電影電視劇裡的苦情戲幾乎都是一個調調——-

如果一個人沒有主動傷害自己,他就不是值得稱道的,他就不算苦,他就不會有主角光環!

但是,生活不是演戲,生活就是生活本身,生下來,活下去,有自己的尊嚴和自我、有價值的活下去。

作者:伴你走一生xxq,頭條原創作者、現代袁了凡之家愛語心理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