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友蘭先生點評“思想思想的思想就是反思的思想”

平講平說

馮友蘭先生點評“思想思想的思想就是反思的思想”

經常被問到這樣的問題:如何提升自己的格局或者境界?一般網上的回答就是:多讀書,多聽課。這個答案當然沒有錯,不過有失籠統,今天我給大家推薦一種提升境界的三步走的方法,我先講一件親身經歷的事兒。

1998年對我的職業生涯來講很重要,在這一年我入黨了,提職了,成了一名科級幹部。雖然在此之前我已經讀了很多書,做了很多實踐活動,也積累了一些帶隊伍、管人管事的方法,不過還是覺得心裡沒底,所以就向老領導、老同志請教。有一個文化口的老領導就語重心長地跟我說:要想帶好隊伍,你得先看看“三顧茅廬”這個故事。這個建議對我很重要,直到今天我們講團隊管理的時候,還會把“三顧茅廬”作為一個重點的分析物件。

當時我對著“三顧茅廬”這個故事就想了一段時間,然後就發現了一些有趣的規律:比如“低姿態才有收穫”,比如“觀人觀交”,比如“形象包裝和口碑傳播”。把這些個人的收穫跟老領導彙報之後,他笑著說,你現在的境界有所提升了。那我自己的感受就是要想提升境界、提升格局,第一步就是要“

有思想

”,具體來說就是三個“善於”:

善於問問題,善於總結,善於抽象思考。

不過只有這一步是不夠的,還需要做第二個階段的提升,關於這個提升我也舉一個親身的經歷。有一次有位同事在辦公室裡跟我發脾氣,他非常激動。我就覺得這個事情沒什麼大不了的,不值得生氣,所以我就跟他說,你需要好好地反思一下自己為什麼會生氣。沒想到的是,他當時對我吼了一聲,你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為什麼不生氣。就是他這一聲吼,對我觸動很大。我基本上已經習慣於溫和地處理問題,習慣於不生氣,但是對這種狀態我真的從來沒有反思過。

當天回去我就認真地在日記裡做了反思:天有和風細雨,也有電閃雷鳴,好的情緒管理不是一直不生氣,而是該打雷的時候要打兩下。後來在講情緒管理的時候,專門提了一個方法叫“

反問法

”,借鑑了一個禪宗的故事,得到一個小的結論:當你情緒要失控的時候,實在沒有什麼別的方式能夠控制自己,你就啟動反問,點著腦門問自己“我這是怎麼了”,大概問兩遍冷靜一下,就把自己控制住了。

以上就是提升境界、提升格局的第二步“

有反思

”,具體來說就是

針對自己的言行進行反省,啟動反問。

反問不光是智慧的開始,反問就是智慧本身。

後來我讀了馮友蘭先生的著作,在《中國哲學簡史》的開篇有這樣一句話,“每一個人只要他沒有死,他都在人生中,但是對於人生有反思的思想的人並不多,其反思的思想有系統的人就更少。”從這句話裡邊我們發現,光有思想不夠,光有反思不夠,還要有系統。

比如我們在思考一個管理問題的時候,使用swot的分析、五力模型,使用四職能理論或者博弈論框架,這樣思想才會有深度,反思才會更徹底。要實現這種系統化,就必須要學一點哲學。而且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在任何技能領域中,大師級的人物都是有哲學的人:管理專家有管理哲學,程式設計的專家有程式設計的哲學,烹飪的大廚有做菜的哲學。以哲學化推動系統化,加深系統化,這是成長進步的必由之路。

關於這種系統化的思想,亞里士多德總結就是,“思想思想”,而馮蘭先生自己總結了一句更有意思,“思想思想的思想是反思的思想”。簡單來說,第三步就是“

有系統化

”,具體講就是

有框架、有體系,能進行一些哲學化的思考。

總而言之,經歷了以上的三步:

第一有思想,第二有反思,第三有系統化,進行一點哲學化的思考,那我們的境界格局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

那麼說要想促進思想的系統化、哲學化,當然就

需要讀書學習,特別是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認真學學中國本土哲學,學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

在這裡我們就推薦馮友蘭先生寫的這本書《中國哲學簡史》,在讀的過程中大家有什麼體悟、有什麼感受,咱們可以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