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企業數字化會給我們帶來產業增量嗎?

大家都說,2019年是5G元年,對這一新技術的討論,從年初一直延續到了年底。

但驅動5G成功的商業場景到底是什麼?至今,還沒有爭出個結論。

2G和4G的成功得益於在個人市場領域出現的產業增量,而5G時代個人市場產業的紅利幾乎耗盡,難以撐起5G的市場空間。

實體企業數字化會給我們帶來產業增量嗎?

一、目前企業市場的需求,撐不起足夠的產業空間

企業市場的玩法和個人市場在很多方面不一樣,不能把個人市場的成功模式和經驗,簡單套用到企業市場領域。

但明白了什麼是錯的,並不等於知道了什麼是對的。

如今在實體企業領域裡,數字化企業仍在苦苦探索路徑,並沒有找到成功的“套路”。在實體企業數字化領域投入了巨大的資源後,這個想象中的富礦,並沒有帶來期待中的收益。

很多在實體企業數字化浪潮中掙扎的創業朋友向小編訴苦:

一方面,面對大量的無法複製的個性化定製需求,成本居高不下,根本壓不動;

另一方面,企業客戶的投入非常審慎,即便最終簽單了,額度也比預期低很多,遠不及傳統的非數字化專案,就這樣,還得陪著笑臉,感謝人家給面子。

實體企業本來有自己的IT系統,現在要進行數字化改造,目的是要透過新技術提升效率,精益運營,降低成本。

如果加上配套的成本之後,客戶發現和預期完全不符,數字化的投資增加,比成本的節約還高許多,這樣的專案能算成功麼?客戶能滿意麼?

5G帶動的物聯網的成本雖然相對較低,但物的單點連線價值僅僅是人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最後一算總賬,還是有賠本賺吆喝的嫌疑。

雪上加霜的是遇到了資本的寒冬,實體企業數字化的故事並沒有打動投資者,本是拓展市場空間的最有力的手,如今卻在緊緊捂著自己的錢包。

實體企業數字化會給我們帶來產業增量嗎?

、只有專業人士深度介入,才能誕生新產業空間

講來講去,現在數字化給企業客戶帶來的價值,主要都是降低成本,這樣是很難把市場空間做起來的。

想想以前的發展歷程,個人數字化的市場空間是怎麼創造出來的?

在2G升3G的時候,我們以為殺手級業務是影片電話;

3G升4G的時候,我們想到的殺手級業務是影片電話。

那麼,到了5G的時候,我們最初想到的殺手級業務是什麼呢?

是高畫質影片電話。

只想到通訊、連線、打電話有關的應用場景,我們的腦洞開得不夠,這是受限於我們的專業知識和背景。

後來,移動網際網路興起,基於個人的體驗和需求,有了支付、社交、導航、電商等等一系列創新,最終解決了個人數字化的各類需求,甚至創造了新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

最終來看,是個體基於自身體驗提出的創新,形成了個人數字化的產業增量。

與此類似,最終提出企業數字化的價值增量需求,創造企業數字化的產業增量的,也應該是行業裡的人。

實體企業數字化會給我們帶來產業增量嗎?

驅動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蒸汽機,最初的應用只是抽水泵,解決的是採礦業的問題。

16世紀末到17世紀後期,英國的採礦業,特別是煤礦,已發展到相當的規模,單靠人力、畜力已難以滿足排除礦井地下水的要求,而現場又有豐富而廉價的煤作為燃料,促使許多人致力於“以火力提水”的探索和試驗。

如果學習人類的科技史,就會理解蒸汽機的發明有其偶然性,但也是基於此前幾個世紀的科學研究和實踐積累,比如氣體動力學、半球試驗、活塞的發明等,最終在專業領域強烈的需求驅動下,修成正果。

後來,瓦特的設計和發明對蒸汽機進行了改良,大大提高了效率,這樣燃煤消耗驟然降低,成本的下降使蒸汽機可以遠離煤礦,為鐵礦的開採和鍋爐的築造提供動力,生產出更多的蒸汽機。

後來,不斷有新的發明者把蒸汽機和各種技術發明組合起來,工業領域的軋鋼機、民用領域的新磨坊、交通領域的蒸汽機車等等,一個個地誕生。

最終,蒸汽機改變了千行百業,改變了世界。

既然我們把5G看成新一代工業革命的基礎設施,不僅要借鑑個人數字化的成功經驗,更應該回顧反思一下,當年個人領域產業進行全面變更升級的歷史。

數字化和工業相結合,不僅僅是降低了成本,而應該是產生新的生產力和價值。

這方面的創造者,是傳統產業領域的專業人士掌握了新技術的特性和能力之後,把新技術應用在他們熟悉的領域,去解決真正的問題。

實體企業數字化會給我們帶來產業增量嗎?

一、技術成熟度和成本限制了5G拓展空間

除了產業空間之外,技術因素也是不能迴避的。以小編對技術的理解,目前5G的成熟度還不能全面滿足企業客戶數字化的需求,即便實體企業有了想法利用數字化產生的產業增量,實際應用也未必能實現。這種不成熟至少表現在三個層面:

第一是技術標準的問題。

3GPP是通訊行業的標準化組織,是5G技術的核心動力源。據介紹如今他們已經接受了超過10萬個與5G有關的技術提案,這既證明了5G對於未來的重要性,也體現出技術標準領域的巨大工作量。

如今R15版本已經發布,理論上運營商可以依據這一版本進行網路建設,但是因為R15版本中以eMBB(高速率)為主,企業客戶關注的ULLC(低時延)、mMTC(海量連線)等特性並沒有包含在這一版本中,所以即便在試驗網中運營商和裝置商合作,提供了部分功能,也不排除最終標準釋出之後還要再調整。

由於存在風險,運營商並不敢大規模建網和商用,而企業客戶在5G上的謹慎也就可以理解了。

好在,不需要等很久,R16計劃明年3月份就釋出了。

實體企業數字化會給我們帶來產業增量嗎?

第二是技術成熟度和穩定性問題。

無線空口(空中介面,就是無線通訊終端使用者與基站的無線傳輸)保持穩定很難,抖動對於通訊質量的影響很難控制,尤其是5G的高頻段,更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但一些企業應用對於無線的抗干擾能力要求很高,如何提供穩定可靠低時延不間斷的通訊連線,對於裝置商和運營商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

網路切片是5G非常重要的特性,在一系列科普和宣傳材料中被反覆提及,也是眾多企業客戶最期待的通訊能力。但同時網路切片是一個端到端的複雜的系統工程,實現起來相當複雜。核心網需要進行NFV(網路功能虛擬化),支援SDN(軟體定義網路),還要把接入網、核心網、資料和服務網路組合在一起。不僅是一系列技術的組合,也還需要複雜的運營管理。

第三是個性化需求的實現成本問題。

把蒸汽機的發明歸功於瓦特,並不是因為他發明了第一臺蒸汽機,而是因為他的一系列創新提高了蒸汽機的執行效率,帶來了運營成本的大幅下滑。這一質變,使蒸汽機可以離開煤礦、河流這些資源地,安裝在任何一個地方,才讓蒸汽機帶來的動力提高了千行百業的工作效率,帶來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工業革命。

將新技術應用於實際生產中,最大的挑戰是把成本降到客戶能接受的程度。如今5G的網路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還都很高,企業客戶不願意支付高額的通訊費用,運營商不願意為鉅額的投入買單,這種形態下5G的發展很容易陷入僵局。

無論是運營商還是移動網際網路企業,他們在個人領域的成功都是先形成一個產品,然後面向海量客戶進行復制和營銷,靠規模攤薄了成本。而企業領域的個性化程度非常高,如果找不到有效降低個性化需求實現成本的路徑和模式,只考慮單一生產要素成本的降低,是達不成成本下降的量變的。

實體企業數字化會給我們帶來產業增量嗎?

結語

大街小巷APP率先推出“B2M2S2C(商家+媒體+社交+使用者)閉環式獲客智慧營銷模式”,不需要依靠5G網路普及也可實現實體企業低成本的數字化轉型,將資料打通,利用微信小程式和APP幫助企業從0到1打造移動網際網路化的智慧銷售中心,並建設屬於企業自己的私域流量池。

大街小巷APP以AI智慧名片就可實現銷售資料的見面、跟進與管理,智慧名片系統:為每位銷售建立一個自我展示的主頁;產品展示頁面可作為企業的微官網:讓每個人成為企業品牌的傳播者;AI雷達系統:實時反饋客戶動向;客服系統:不加微信自由對話,把握每一個商機。

大街小巷APP有效降低實體企業數字化的個性化需求,達成成本下降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