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被鍘成毀損傷,此時如果是你的家人你會如何選擇

昨天發了一個微頭條,反響平平,但是從這個案例,我們還有很多點值得思考。下面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微頭條。

手被鍘成毀損傷,此時如果是你的家人你會如何選擇

手被鍘成毀損傷,此時如果是你的家人你會如何選擇

手被鍘成毀損傷,此時如果是你的家人你會如何選擇

微頭條原文:這是今早上看到的一個病例,非常嚴重的肢端損傷。這在醫學上有個名詞,叫做毀損傷,就是專門形容這種合併嚴重骨折,嚴重軟組織挫裂傷,極難修復。

施救方第一時間給患者行了手術,但是院方表述其實並不清楚,我並不確定患者最後做的手術處理包含哪些,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病例。

下面有一個老師評論也是引發了別人的嘲諷,其實這就是許多人對於醫學有盲目崇拜性,而忽略了客觀實際。

首先這個病人的手即使手術後,功能也是基本無法恢復的,所以院方肯定和患者及家屬交代了相關的事宜的,而且是否有做斷指再植,遠端肢體再植從這個病例裡最後的表述也是沒有體現的。

雖然未見軟組織損傷的照片,但是其實從片子可以看出是大部離斷狀態,而且七零八落,功能暫且不論,對於血運就是致命的打擊,血運決定了遠端肢體是否存活,再來就是最大的風險,感染。

一個手指的感染,就可能導致一個人的死亡,我們熟知的白求恩大夫就是手指感染繼發全身膿毒血癥去世的,對於此類嚴重汙染的外傷,發生感染的機率更是巨大的,而感染存在致命風險。

所以綜上而言,選擇在此刻是殘酷的。

我相信院方實施的手術也是在確保對患者最大獲益的程度下,儘可能的留存肢體。但是這背後需要承擔的風險是家屬也必須知曉的,遠期存在二次截肢甚至威脅到生命的可能。

相信不會有家人能果斷的說,截肢。但是並不是說醫生建議截肢就是一家醫院或者一個醫生醫術低下的表現。因為此時,選擇的是保命還是保肢的問題,在此面前,醫療技術可以給你提供更大的保肢機會,但是,感染機率,肢端不存活風險依然存在,所以如果醫生建議你果斷截肢,也是綜合你病情考究下的。

我相信發微頭條的老師給患者一定做的是患者最能接受的治療方式,當然此法風險依然存在,後續需要繼續密切觀察,二次手術依然存在,無論繼續修整還是截肢。

而評論裡建議直接截肢的老師是綜合患者生命安全考慮,經濟考慮,以及術後效果考慮,給出的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但是顯然很多人無法接受。

一切都在溝通,但是兩者,其實都是醫者父母心。

微頭條主要還是告知大家對於毀損傷保與截的取捨問題。但是其實背後還可以看出,醫患溝通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那首先就是患者期待較高,對於先行醫療技術抱有過高或者壓根不切實際的期許。

這句話說出來很多人可能會噴孫醫生,覺得去醫院看病不就是治癒麼,不就是治好麼,一個生病的人進去,好好的人走出來,這才叫醫院治病。

但是事實上,並不是如此。我們經常能遇到病人感冒來醫院,說昨天來看了,已經吃藥了,結果還不好,是不是庸醫。其實很多疾病康復是需要時間的。尤其像感冒這類自限性疾病,其實並沒有特效藥物,做的只是止咳化痰止痛退燒等對症處理,一般一週左右即可自行痊癒。但是很多人就堅定認為治不好就是醫院無能,然後抨擊花了大幾千檢查費,連個感冒也治不好。

很多人也不解,為何一個感冒要各種檢查,你來醫院看病認為你是感冒,但是醫生需要排除的更多,所以建議那些如果自信認為是感冒,大可去藥店購買藥物,去了醫院在國內現行醫療環境下,醫生肯定是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否則醫生開了藥物,結果你是其他疾病,造成其他後果甚至死亡,醫生就要擔責的。所以其實現行醫療環境是可悲的。

再回到這個毀損傷,現行醫療再怎麼拯救,保肢都是要承擔風險的,而對於此人感染風險大,後期二次截肢機率大,以及功能恢復差甚至壓根就沒有,而且二次手術也是躲不開的,所以在此背景下,無論你去的是哪裡,醫生都會給你交代背後風險的。

很多人說現在醫生不會看病,動不動就開檢查。這句話,其實非常值得玩味。很多人說過去醫生多厲害,一摸一掐上手術。拿個簡單的急腹症而言,查體我們經常已經完全指向一個疾病,但是最終檢查結果可能比這個更重,甚至有生命危險,單靠經驗你是否安心呢?要知道醫生並沒有透視眼。所以醫療經驗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更多是快速鑑別,而醫學檢查讓我們更準確更快速的甄別疾病。如果沒有檢查,一上來就給你開腹探查,試問你是否會接受呢?

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安慰,更多是幫助。這句話醫患雙方都理解了,醫療環境也就和諧了。

多瞭解多溝通,我相信未來的醫療環境也會越來越好,我是孫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