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與贛州關係匪淺

宋朝在贛州做過官的文人,楊萬里的詩名最盛。起初,他效法江西詩派,模仿黃庭堅奇崛險怪的風格。到1162年35歲時,楊萬里猛然覺悟江西詩派的創作手法礙手礙腳,難以張揚詩人的個性。這樣,他把以前寫好的1000餘首詩全部燒掉,開始了全新的創作歷程

楊萬里與贛州關係匪淺

非常淺顯,非常明白,非常有韻味,讓人讀來非常有趣。前面一首,用一個"小"字照亮全詩,一句一景,天真嫵媚,小巧玲瓏。詩人怡然自得地觀泉水、覓樹陰、賞荷葉、望蜻蜓,景景連貫,情思盎然,不露聲色地抒寫了自然界妙趣橫生的詩情畫意,使人目悅神怡。後面一首,用一個"闊"字舗展全詩。詩人送別友人,心情不免有些沉重,然而,一見西湖美輪美奐的蓮葉荷花,他立刻欣喜若狂了。西湖的六月,風光秀美,望也望不到邊的荷葉與天連線,盛開的荷花被太陽照得紅光閃耀,這壯麗,這闊大,多麼令人陶醉呀。

這很像蘇軾的風格。蘇詩云:"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曉暢如話,作者對初春氣象的捕捉,令人擊節。楊萬里又比蘇軾更為直接,全憑所見入詩,眼到手到,全然不同蘇軾的擬人手法。他把感觀化成詩句,瞬間在讀者面前呈現出一幅多彩的風景畫,令人痴迷,又令人嚮往。不知不覺之中,楊萬里已經領你走進了詩的世界。

楊萬里與贛州關係匪淺

楊萬里的詩,被稱著"誠齋體"(這也是他的號),在宋詩中獨樹一幟。他的技法,一是白描,二是口語化。詩人快言快語,既讓人目不暇接,又讓人尋味再三,常被詩歌史贊為"活法"。讀他的詩,大都不用註釋,他的機智靈動,他的別出心裁,他的通俗單純,他的新穎別緻,短時間就能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所有作品中,楊萬里的七言絕句更為上乘。

詩人先以為是雨水響,驀然知曉是露水落。他一早乘轎岀行,本是晴朗的天氣,竟然聽得雨聲。抬頭一看,滴在腳上的是比雨水還要清純的露水,這印象實在是妙不可言。有人評論道:"他人詩,只一折,不過一曲折而已。誠齋則至少兩曲折。他人折向左,再折又向左。誠齋則一折向左,再折向左,三折總而向右矣。"來看這詩,先說晴,又說雨,再說露,懸念連連,最後才抖岀包袱:露水清於雨水。小詩釆用小說筆法,其技藝之高超,無與倫比。

楊萬里與贛州關係匪淺

據載,楊萬里學習江西詩派時,學得十分吃力,詩也寫得不順,16年只寫了千餘首。他創立"誠齋體"後,"渙然未覺作詩之難也",14個月竟寫下492首(《荊溪集》自序),還獲得同時代人的交相讚譽,可見,創作進入自己的境界多麼重要。這首詠柳的詩,新奇鮮活,情味雋永,第四句一個"引"字,把柳條的水下和水上融為一體,很是貼切,使人不得不反覆吟之,難以忘懷。這樣的功夫,十分了得。楊萬里說:"不留三句五句詩,安得千人萬人愛。"何況詩人不只三句五句,有兩萬多首(今存4239首),博得了世代讀者的廣泛喜愛,確是無可厚非了。

這或許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七律,依然寫得活絡輕快。詩中,詩人將插秧描繪成一場全副武裝的戰鬥,全家齊上陣,把一年的好收成寄託在勤勞的勞動之中。全詩充分體現了楊萬里"永珍畢來"和"生擒活捉"的創作主張,用自己的眼和手,把自然風景和勞動場景捕捉到筆下,從而表現得既十分逼真,又多姿多彩。

楊萬里與贛州關係匪淺

作詩非常強調靈感,從故紙堆裡去找靈感,還是從豐富的生活中去找靈感,這是楊萬里同江西詩派的根本區別。生活,對於楊萬里,是萬里晴空。哪裡有生活,哪裡就有楊萬里的詩。詩人當然不止是吟風弄景。在亡國之痛的宋朝,他和許多傑出詩人一樣,矢志不渝地熱愛自己的祖國。1189年,楊萬里受命去迎接金國使者,其內心的痛苦難以言表。他一向力主抗金,如今卻要對敵人畢恭畢敬,他怎麼不滿腹憂憤呢?請讀《初入淮河四絕句》之一:

自1141年"紹興議和"起,宋、金兩國的關係,已由兄弟關係降為君臣關係,金是君而宋是臣。到了"隆興議和",再改為侄叔關係,金為叔叔了。兩國的國界,劃定為東起淮水、西至陝西寶雞西南的大散關一線。那些年,宋朝每年要向金國納銀、絹各25萬(兩、匹),宋皇帝由金國冊立,金向宋下詔,宋向金上表,宋朝徹徹底底地做了亡國奴。出使金國,楊萬里感到莫大的屈辱,他的心情是抑鬱的,他的胸間是不快的,他的精神是沉痛的。雖然,楊萬里不是軍人,不能揚鞭躍馬,可面對淮河,他寫的詩卻也悲憤交加,使人讀來,滿腔憤慨。

楊萬里與贛州關係匪淺

這樣的愛國主義詩作,在楊萬里的詩中佔有很大的份量。政治上,詩人始終是一位愛國者,他進奏皇帝的許多書、策、札子中,一直力主抗戰,反對議和。他說,為國者千萬不能忘記敵人,只要把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聯在一起,一定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楊萬里筆下的山河都感受到了奇恥大辱,主和派一點都不臉紅麼?然而,楊萬里堅信:"平野無山遮落日,西窗紅到月來時。"之二)收復山河的光明前景必將展現在人們面前。

1156年,考中進士後的楊萬里,擔任的第一個職務便是贛州司戶參軍,一個管理民政工作的科級幹部。其間,他的父親領他拜見了謫居南安的張九成和途徑贛州的胡錐,領略了前輩的學問、節操和力主抗金的精神,這對楊萬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他在贛州工作的近三年時間裡,由於官職小,只有他"省吃儉用積攢了一筆錢"的簡略記載,這筆錢讓他回到吉安的家鄉蓋了棟房子。後來,楊萬里官做大了,他的故居還有了光宗皇帝"誠齋"的題字。遭貶後,楊萬里還有一次在贛州為官的機會,即1192年65歲時被改任贛州知州,但他沒有赴任。因此,贛州百姓與這位大詩人的緣分失之交臂。

楊萬里與贛州關係匪淺

即便如此,《江西省贛州市地名志》仍然錄下了楊萬里寫贛州的兩首詩。現選《過分水嶺》一詩如下:這是他早期的詩作,帶有明顯的江西詩派瘦硬的痕跡,也與他後來詩風的白描手法有些相近。全詩對贛州近效山水的臨摹,還是很形象的。"瘦蟬有得許多氣,吟落斜陽未肯休。"(《暮熱遊荷池上五首》之四)楊萬里的行吟,生前就與陸游、尤葇、范成大並稱"中興四大詩人",他還被尊為一代詩宗。直到今天,我們讀到楊萬里那語言淺白、清新自然、情趣幽默、韻味深長的詩作,依然感到無比的親切。

伐木架橋,依山築屋,多少年來,我們的客家先祖,斬荊披棘,從北至南一路走來,行雙腳,用汗水,鑄就全球客家民系的榮光,請大家關注客家文化平臺一客家風骨,我們將與您一起,用專注,熱情,點燃自己心中熾熱的鄉愁與無限的人文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