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成長型思維的父母,不給孩子的人生設限,你需要這樣做

導語:德國思想家歌德曾說:“所謂真正的智慧,都是曾經被人思考過千百次;但要想使它們真正成為我們自己的,一定要經過我自己再三思維,直至它們在我個人經驗中生根為止。”

你是哪種思維模式呢?

你能夠成為什麼?惟一限制的就是你頭腦裡的固化思維,你的外部表現永遠反映你的內心思想,要想改善表現,必須努力改變內心思維!

西方教育裡很多前衛先進的觀點裡都含有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先來看看以下4個問題。

1.你的智力屬於你比較基本的特質,很難做出很大改變。

2.你可以學習新事物,但你的智力水平是無法改變的。

3.無論你的智力水平怎麼樣,你總是可以大幅改變它。

4.你什麼時候都可以對你的智力水平做出根本性的改變。

問題 1 和 2 屬於固定型思維模式,3 和 4 則反映出成長型思維模式。你更願意呈現哪種思維模式呢?你可以是兩種思維模式的結合,但是大部分人都傾向於固定型或成長型。

做成長型思維的父母,不給孩子的人生設限,你需要這樣做

《終身成長》的作者卡羅爾·德韋克說:“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希望能夠確保自己的成功,而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成功意味著拓展自己的能力範疇,意味著變得越來越聰明。”

固定型思維的人希望自己一直保持當前的成功或完美,而不敢嘗試新的挑戰;而成長型思維的人會不斷去挑戰,不斷去成長,就會變得越來越聰明。

做成長型思維的父母,不給孩子的人生設限,你需要這樣做

《刻意練習》的作者也告訴我們,天才是可以訓練的,我們可以透過高強度的訓練,讓自己的大腦、身體結構發生變化,從而產生像天賦一般的奇蹟能力。

所謂的潛能全部是可以被鍛煉出來的,就像跑步健身能夠鍛鍊肌肉一樣,用正確的方法就可以訓練出潛能。

這也提醒我們,不要對自己說我的天賦不夠,智力平平,沒有別人的能力,只要有效的去訓練也是可以大幅改變的,也可以實現很多奇蹟能力,就像上面問題中提到的第三點和第四點一樣,去靠近成長型思維,不給大腦設限。

做成長型思維的父母,不給孩子的人生設限,你需要這樣做

不被腦子中的思想束縛

在一期《王牌對王牌》節目中演員張若昀很喜歡的一句話是

一張白紙可以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在面臨每個新角色的時候,面對每一個人生的新身份、新的轉折點的時候,都儘量地希望自己變成一張白紙。

這張白紙不是忘記所有經驗,而是提醒自己忘掉過去所有的固有的想法跟成見,不被自己腦子中的思想束縛住。

非常贊同他的說法,我們都可能被以前的想法、腦中已有的觀念所影響、所限制,對新的事物、新的觀念都會有所保留,這是一種固定型思維的體現。

要把自己當成一張白紙,不斷提醒自己擯棄舊有的想法和觀念,放開思想的束縛。

柏拉圖曾說:“思維是靈魂的自我談話。”

古羅馬詩人菲德魯斯的經典名言:“

用思想去戰鬥,而不應受思想的束縛而裹足不前。每人都有其獨特的思維方式。

”這也充分體現思維方式的重要性,不受原有思想的限制。

做成長型思維的父母,不給孩子的人生設限,你需要這樣做

成功不止一種方式,人生不設限

《人生不設限 綻放更好的自己》一書的作者是一對母女,媽媽Grace和女兒Pinkie都實現了多重人生角色,創造了不設限、綻放的人生!書中提到

成功不止一種方式,人生不要設限

讓孩子去接受更好的知識,聽到更美的話語,看到更廣闊的世界,這就是最好的教育。

Pinkie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Grace都是持有鼓勵和支援的態度,從來沒有因為女兒的年齡啊,或者害怕耽誤學習等因素而去阻止過這些事情。

家長能做的就是在合適的時候用合適的方式告訴孩子應該如何做人、如何思考、如何思辨,以及什麼是正確的價值觀,這樣已經足夠了。

我們要知道

其實孩子的能量是非常大的,父母的認知才是限定孩子行為的天花板

。想要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更多的人生可能,父母需要不斷學習,培養成長型思維,去拓展各種能力。

做成長型思維的父母,不給孩子的人生設限,你需要這樣做

四步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

作為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打破固定型思維模式,向成長型思維模式轉變。《終身成長》一書中,以下幾步教你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

第一步:接受。

正常來說,我們都會有一定的固定型思維模式,不用感到不好意思,欣然去接受它就可以。越反抗和避免碰觸反而負面影響越大,就像情緒一樣,接納就是變好的開始。

第二步:觀察。

當你產生固定思維時,有意識地去識別,去了解在什麼情況下會觸發這種思維模式,並去提醒自己注意。

第三步:命名。

可以給自己的固定型思維模式起一個討厭的名字,避免自己成為他。

第四步:教育。

固定型思維模式是一種對自己來說安全的方式,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但是因為沒有使用合適的方式方法,就需要應用成長型思維去改變他,讓自己可以接受新的變化、新的挑戰,持續努力,不輕言放棄。

做成長型思維的父母,不給孩子的人生設限,你需要這樣做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兒童的時間應當安排滿種種吸引人的活動,做到既能發展他的思維,豐富他的知識和能力,同時又不損害童年時代的興趣。 ”

作為父母,不能一成不變,要善於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引導孩子去訓練和發展成長型思維,增長見識、擴大視野,給予孩子無限的人生。

作者介紹:徐說育兒事,80後職場媽媽,願與孩子一起成長,每天,都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