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茶論》味香色5譯文賞析

茶以味道最為重要,香氣回甘,口感飽滿厚重,茶湯的粘稠順滑,味道才算全面,只有北苑壑源的茶品同時具備(這四種,香氣,回甘,口感飽滿厚重,茶湯的粘稠順滑)。茶雖香醇沒有層次的口感變化,蒸芽壓制太過了(時間沒有把握好)。茶葉像槍狀是指茶芽剛開始萌發,還沒有展開的細條狀,茶芽持續生長,茶多酚類物質增加,會帶來澀感。(

需要注意的是點茶和泡茶,對茶的苦澀度要求不同的,點茶要求茶的苦澀度要比泡茶低很多,所以宋茶選用特別細嫩的茶

芽)。茶旗是葉子剛剛開啟的,葉味發苦,葉如果過老的話,飲茶時入口苦留於舌面,但壓下去以後慢慢會有回甘。(這是宋代貢茶的標準)這些特點是“芽銙”這類茶會有的,如果是極品,香至純真,味道絕妙,當然不用考慮上面說的這些方面了。

《大觀茶論》味香色5譯文賞析

PS:

芽銙:芽茶製成的茶餅。

  現代標準:蓮心,一芽

  旗槍,一芽一葉

  雀舌,一芽兩葉

  跟宋代的標準不同

茶有純正的香味,不是龍涎香,麝香可以比擬的。剛蒸到熟就壓榨,壓幹了就研磨,研細了就放入模具壓餅,這樣和和美美順順當當都具備了。倒入盞馨香之氣向四處擴散,如同秋日的清爽之氣,令人暢快。或許茶蒸不熟的氣味,它的氣味像是夾雜桃仁的生味,殺青不熟的茶經過存放形成的酸臭味。

PS:要是每款茶都能萃取一種香水絕對比現在的香水好聞。

點茶的湯色,以純白色為頂級,純正之品,青白色為次,灰白色次之,黃白又次之。要想得到純白的茶,需要天時和人力的配合,缺一不可。天氣快速轉暖,發芽生長過快,採造跟不上,雖然白還是會泛黃。青白的,蒸芽壓制有點生;灰白的,蒸芽壓制有點熟。壓榨之時膏汁壓不盡,顏色就偏青,偏暗。焙火過猛顏色會偏暗紅色。

《大觀茶論》味香色5譯文賞析

藏焙

(藏儲和焙火)

焙火過於頻繁,表面就會幹燥而香氣減損,應該焙火的茶而沒有焙火,雜色侵蝕,茶的滋味變淡。在萬物復甦,新芽初生的時候,就要開始焙火,去除藏茶過程中的冷溼之氣。焙火,木炭燒透的文火放在爐中,用灰將燒透的木炭蓋住七分,露出三分,然後用少量的灰灑在表面覆蓋。好一會兒將焙簍置於爐上,用來逼散焙茶中的溼氣。然後將茶放在裡面,開啟包裝焙火,上面不能遮蓋。等火力通透了,蓋上蓋子。用火量的多少,根據焙的大小調整。將手放在爐中試探,火氣雖熱但不到手有灼熱炙烤的感覺最好。茶餅的表面雖然已經發熱,但是不會有損害,透過揉搓茶餅,讓火力能夠穿透茶餅。有的說焙火的溫度像人的體溫,讓茶的表面乾燥,茶葉內部的水分沒有儘快逼出,在火力的作用下在茶葉內部形成帶水加熱的效果。焙火之後,馬上用了很久的竹漆器來密封存放。空氣潮溼的時候不能開啟,如此過一整年再焙,茶色和新茶一樣。

《大觀茶論》味香色5譯文賞析

PS:

這個焙火想到武夷巖茶返青的焙火,武夷巖茶號稱乞丐的外表,皇帝的身價。老茶難尋,一方面是因為新茶的價格,還有就是焙火的功夫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