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是誰,到哪裡去,從哪裡來——《我的論語》

2:我是誰,到哪裡去,從哪裡來——《我的論語》

我的論語,是儒家通俗化的嘗試,和大家一起把儒家現代化,幫他卸下道德拔高與套路說教的不合時宜漢服,穿上修身的小西裝,來一段freestyle,對,就是這個feel,倍兒爽。

我們從認識自我開始,進而認識世界,最終找到自我和世界溝通連結的橋樑,達到影響甚至改變的目標,這是一個儒家現代化迭代的三部曲。論語留的留,該變的變,剩下來的就是精華,是你的論語,也是他的論語,也是我的論語,是我們的論語,是21世紀的論語,打散組裝,按照三部曲,走起。

認識自我,從來是最難的,難在沒有方法嗎,不,難在我們不願意,非不能為,實不為。人性從來都是嚴以律人,寬以待己的,反人性的東西,向來是最難的。

美顏相機盛行的年代裡,我們更不願意面對自己,我們需要藉助美顏相機,才能接受自己。以至於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原來,你髮圈,只p自己,不p我。

2:我是誰,到哪裡去,從哪裡來——《我的論語》

認識自己很難,因為你首先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醜,接受自己的惡,接受自己的陋。哦,天,我是瘋了嗎,我幹嘛給自己找不開心,我挺好,美顏讓我看起來是那麼nice。

你美不美,首先不是美顏說了算,而是別人的審美說了算,這樣講雖然浮了點,但是話糙理不糙,世界有他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客觀規律,我們的主觀認知如果一定要硬剛客觀規律,流血流淚的還是我們自己,因為我們是活在世界裡,不是活在美顏裡。

扯這個美顏的例子,不是要diss屌絲,只是這個例子比較易懂。BTY,我也用美顏,那個誰,哦,嗯,啊,訊號不好,我撂了。嘟嘟嘟。

2:我是誰,到哪裡去,從哪裡來——《我的論語》

認識自己,你首先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我要的是什麼,我的能力有多少,我的能力能夠支撐我達到目標嗎,很簡單的問題,但是因了人性,這兩個問題交雜在一起,就像是二生三一樣,繁衍出一個掙扎的紅塵,有的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但是不敢去面對,以至於基於要什麼的判斷就錯了,在這個錯了的基礎上,越奮鬥,有可能越是南轅北轍,但是呢,我們也常常把這種無奈說成現實或者生活,其實不是的,只是你接受了,才被成為是,局外人無從置喙。

要麼接受,要麼改變,只有兩條路,不接受,又無力改變,接受了,又怨天尤人,都於事無補。

有人知道要的是什麼,但是對自身能力判斷不清,要麼過高,要麼過低,就走向極端和盲目,高估自己不可怕,可怕的是當客觀規律一再以失敗給你提醒的時候,你不知道是錯在自身的判斷,而一直以為命運之神沒有給你青睞,長久以往,成了鴕鳥。過低判斷自己的情況是,信心不夠,畏手畏腳,那一步總是不敢邁出去,邁出去吧,縱使失敗,也比不邁好,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邁出去。

只要足夠堅定,我們用來失敗的時間還是有的,只要把浪費在朋友圈和抖音的時間擠一擠,就足夠孵化出成功。

2:我是誰,到哪裡去,從哪裡來——《我的論語》

認識自己不難,難的是我們覺得壓根不需要認識自己,美顏裡的那個我,就是我了。認識自己也並不僅僅是接受自己的不足,接受不足只是一個開始,為的是改進,怎麼改進呢,認識自己的目的是為了認識世界,按這個思路你就知道怎麼改進了,讓行動和認知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不要自己爽,要讓客觀規律爽,最終決定我們成敗與否的,最終決定我們有無價值的,不是我們自己,而是世界,世界的客觀規律,比如炒股,你拿的票你總覺得他會漲,但是,市場價值會說,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吾日三省吾身這句,講的就是反省,他反省的維度是三個,為人謀,這個是工作,與人交,這個是交際,傳不習,這個是繼續教育,終身學習。省,就是認識自己。

擱現在的網際網路社會里,各種資訊極度豐富了,科學也足夠完善了,我們能做的判斷和自我要求已經不再侷限於倫理道德了,而是要在這個偉大的時代裡實現自身的價值,對於家庭也好,對於社會也好,我們總要體現我們的價值。

2:我是誰,到哪裡去,從哪裡來——《我的論語》

所以,認識自己,應該從更為宏觀的角度來說,我是誰,到哪裡去,從哪裡來。到哪裡去,說的是我要的是什麼,從哪裡來,說的是我的能力在哪裡,我是誰,解決的就是我要的是什麼,我有沒有這個能力去達到。

有感,就有應,儒家不講因果,講感應,只要你真的想認識自己,你就已經在路上了,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要以自己的臆斷去強加給世界,不要認為世界應該按我們的認為來,不要固執於自我,只要能夠克服這些,我們就走在認識自己的路上了。

絕四毋是認識自我的方法論。方法論有了,就能走向認識自己的目標,再喊一遍口號,目標是,為了知道我是誰,到哪裡去,從哪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