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人類的進化密碼:非洲黑人文明擴張史

[導讀]非洲黑人文明,是撒哈拉以南非洲黑人各民族在過去所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又稱“黑非洲”,泛指撒哈拉中部以南的非洲。其居民主要是黑種人。著名學者基·澤博指出:“絕大部分學者都同意撒哈拉以南的民族在遺傳上是基本一致的,只存在一個準黑人集團”。

看到標題,詫異吧。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人固有的家園,怎麼還有非洲黑人文明擴張呢?來、來、來聽我娓娓道來。

前面文章“探索人類的進化密碼:黑人擠壓讓其他人種離開非洲”,不是講了黑人擠壓讓其他人種離開非洲以後,黑人經過幾萬年的群交發展,非洲大地的黑人也出現了人種分化。到公元1世紀開始,持續兩千多年,非洲發生著影響黑人種群生存以及文明走向的事件,這就是班圖人擴張。

非洲最主要的人是尼格羅人,也稱班圖人,即平時所說的黑人,但黑人也分為多個不同的型別。其中最常見的兩大黑人支系分別為蘇丹尼格羅人和班圖尼格羅人。蘇丹尼格羅人主要分佈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兩河一湖地區,即尼日河-查德湖-尼羅河中上游,西起大西洋沿岸,東至衣索比亞高原西側。班圖尼格羅人則分佈在蘇丹尼格羅人以南廣大地區,是赤道非洲和南部非洲各國的基本人種,也是非洲人口最多最具代表性的種族。

非洲人一般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尼格羅人種居民,他們的語言分為科r伊桑語系、尼日-剛果語系、班圖語系和尼羅-撒哈拉語系四種。

而非洲歷史上重大文明事件,就是西非班圖人的移民擴張。

班圖人大遷徙歷時將近2000年,從公元1世紀開始,11世紀後大大加快,到19世紀才結束。班圖人的大遷徙是以部落為單位陸續擴充套件開來的。班圖人從西非喀麥隆高原一帶出發,班圖人遷徙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一批接一批的班圖人沿著剛果河各河道從喀麥隆中部和烏班吉的林地向扎伊爾赤道森林以南的林地迅速遷徙;公元初由於受到北方民族的壓力,開始向赤道及其以南地區遷徙。由於班圖人的遷徙,迫使原來住在這裡的俾格米人退入森林,布須曼人和霍屯督人則被迫徙居非洲西南端。

第二階段,遷徙各族結合並定居下來,然後繼續向外遷徙,遷徙的範圍更大,包括西海岸的剛果河口至東海岸的魯伍馬河之間整個中部非洲地區;向東遷徙的班圖人,一部分在坦噶尼喀境內定居下來,成為當地的主要民族。

第三階段,班圖各族迅速向南進入氣候更加溼潤的地區;向西遷徙的一支,除一部分停留於西非並與當地居民融合外,大部在西赤道非洲定居下來,佔據了北起剛果河以北和喀麥隆南部,南至奈米比亞(西南非洲)北部的遼闊地區。中間的一支分佈在南部非洲的大部分地區。

第四階段,佔領當今班圖非洲的其餘地方。班圖人的大遷徙,一直持續到19世紀才最後結束。大遷徙導致民族大融合,加快了中、南非洲各民族的的社會發展程序,尤其居住在沿海的班圖人與外部接觸較多,便利吸收先進文化,先後形成了一些文明國家,重要的有剛果和辛巴威。

班圖人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擴張持續了2000多年,是典型的步步為營,逐步蠶食弱小種族,過程中實施燒殺掠奪;班圖人每到一處,先將本地的男性殺戮殆盡,保留異族女性作為生育工具,從而結合形成了幾百個班圖人種族分支。

在班圖人血腥的遷移過程中,班圖民族集團強迫被征服者女性加入其生育隊伍裡,為其逐步擴張奠定人口基礎。 從公元元年到19世紀,班圖民族集團一直在非洲擴張。將近兩千多年的時間裡,非洲的種族被班圖人逐漸清洗掉。形成了是赤道非洲10國和南部非洲10國的主要居民,共包括數百個族體。人口規模較大的分支種族依次為尼亞盧安達人、馬夸人、巴岡果人、紹納人、隆邊族、馬拉維族、祖魯族、科薩族、聰加族、尼亞姆韋齊族、蒙戈族、基庫尤族和茨民納族。

而班圖人大遷徙,背後是農牧業和鐵器。

公元1世紀東非班圖人受北方北方民族的壓力,也在北方民族的影響下掌握了製陶術,3世紀已知冶鐵技術。7世紀班圖人掌握了鍊銅技術。10~12世紀出現一系列國家:基塔拉、布霜果、莫諾莫塔帕;稍晚又出現剛果、隆達、布幹達、巴盧巴、盧安達、斯瓦西里等國。

原始班圖人為農耕部落,在遷移擴散中,吸取了尼羅特人和庫希特人的畜牧文化,以及俾格米人和科伊桑人的漁獵文化,發展了農牧漁獵混合經濟。

班圖人一方面從亞洲歐洲引進物種培育,另一方面馴化本土物種。班圖人牧民放牧牛羊豬雞,班圖人農民依靠簡單鐵鋤頭等在熱帶草原和熱帶雨林發展熱帶鋤耕農業,種植香蕉,高粱,豆類,西瓜等。15世紀大航海時代後,伴隨著歐洲殖民者殖民擴張和跨洋國際貿易,美洲和亞洲農作物也進入非洲,班圖人開始種植一些新作物,如美洲菸草,玉米,南瓜,橡膠,可可等,亞洲水稻,茶葉等。

相對發達農業牧業促進班圖人口增加,得以發展出一些城邦國家,國王貴族等;青銅器和鐵器賦予其強大戰鬥力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鐵鋤頭用於耕地,鐵斧頭砍伐森林墾荒,鐵製長矛,砍刀和弓箭用於戰爭和狩獵等等。而人口增加壓力迫使班圖人遷徙移民尋找新的土地資源。

面對擁有農業,牧業,鐵銅金屬冶煉等先進生產力的班圖人農民牧民,南部非洲很多原住民,還停留在石器時代採集漁獵的科伊桑人和俾格米人等根本不是對手。俾格米人被迫逃到了剛果熱帶雨林中,科伊桑人則被迫南遷至奈米比亞,南非等沙漠戈壁裡。班圖人大遷徙在19世紀基本結束,進擊的班圖人依靠鐵器和農牧業,憑藉相對先進生產力,成為非洲第一大民族集團。

班圖人種族集團對外的擴張是根植於其原始的戰爭慾望的基因裡,面對撒哈拉以北強大的文明,班圖人繼續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擴張。試想一下,若是班圖人可以與北方強大的文明硒鼓相當,其對外擴張早已佔據北非、地中海、中東、歐洲等區域。

兩千年裡,班圖人能征善戰,消滅其周邊弱小種族。根植於其欺負弱小的民族個性裡。班圖人的擴張也導致撒哈拉以南非洲文明多元化消失,從而形成了以班圖人為宗的遺傳上是基本一致的分支民族,也說明黑非洲只存在一個準黑人集團。

殖民非洲時代,1876年以後,各個歐洲國家都加快了在非洲的殖民速度,列強們在非洲的衝突逐漸升級,其中矛盾最為突出的,是剛果河流域的歸屬問題。在1884年的時候,英、法、德、比利時等十五個國家在柏林召開會議,不僅解決了剛果河流域的歸屬問題,還提出了瓜分非洲的原則,即列強彼此相互承認其佔領非洲領土的原則,這使得歐洲列強們紛紛加快了殖民速度。到1900年的時候,非洲已經有90%的土地成為了殖民地。

到二十世紀初的時候,歐洲人在非洲的殖民效果總體上不太理想,只有為數不多的殖民地能夠提供財富,大多數的殖民者都在為殖民地如何在經濟上自給自足而發愁。殖民者都在想方設法地壓縮在殖民地的開支,其教育完全依靠傳教士,其經濟活動完全指望私人公司,殖民地政府只負責維持一定的秩序和法律,做一小部分基礎建設,當前前提條件是有收一定的稅收的。

公元7世紀後

崛起的阿拉伯帝國對非洲征戰的影響,使非洲黑人伊斯蘭化,後來的

歐洲人對非洲黑人的殖民化影響相繼完成

基督宗教化。基督文明、伊斯蘭文明對非洲黑人的影響是高度文明的宗教意識給非洲黑人穿上了新文明的馬甲。伊斯蘭教和基督教是後來從外界傳入非洲的宗教,從表面上看,撒哈拉以南37個黑人國家中,穆斯林和基督徒佔全國人口多數的國家有21個,超過傳統宗教信仰者佔多數的國家(16個)。

無論是

阿拉伯帝國還是歐洲的殖民,也不影響班圖人的非洲擴張程序,班圖人的非洲擴張一直持續到公元19世紀。兩千多年的時間裡班圖人所向披靡消滅非洲其他弱小種族,同時也衍生出眾多分支族群,從而

形成了是赤道非洲10國和南部非洲10國的主要居民,共包括數百個分支族群。

班圖人一路勝利的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擴張,也使他們充滿了對外擴張的慾望,班圖人男性對外異族女性有天然的佔有慾,其兩千年的擴張史就是一部對外入侵追求與佔異族女性的歷史,不過慘了異族的男性,都戮了,亡種罷了。

探索人類的進化密碼:非洲黑人文明擴張史

圖為:班圖人擴張路線

探索人類的進化密碼:非洲黑人文明擴張史

班圖人形成的班圖種族集團語系分支

下一篇《探索人類的進化密碼:黑人人性例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