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的孤獨至境之美

對於孤獨的境界,我想只有一個人深深地審視過生命,才能體會到它的美。當我們獨處的時候,我們面對的是最真實的自己。

獨處的時間,可以習字、作畫,看時光在筆尖遊走,也可以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想,只靜靜的感受在無涯的時間裡,屬於自己的這一分這一秒,看銅錢草從小瓶子裡攀出來倒垂的姿態像極了凌霄花的模樣,每一片葉子都凝結了時光。孤獨自有它的詩意。

古詩詞中的孤獨至境之美

獨處的時間,也可以是思想氾濫的時刻,一個人的思想可以飛天入地,好不自由。這種孤獨的境界我想是最豐富無窮的,最富有變化的,這種心境我想借由蘇軾《前赤壁賦》裡的兩句來表達,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而不知其所止;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羽化而登仙。

一個人的身體雖然處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裡,可他的思想卻早已掙脫時空的束縛,御風而行,直面天地,遊蕩在無限的時空裡,這大概是我們所向往的神仙的境界吧。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作者:蘇軾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好一個“何似在人間”,天清地靜,明月高懸,彷彿自己距離月亮很近,也距離“天上”很近,甚至已分辨不清天上人間,月下飲酒起舞,人舞影動,好似列子御風。

“明月”是古人詩詞中不可缺少的美好意象。圓月愈是明亮,人心愈加孤獨。李白的月下獨酌也描繪了相似的情景。

月下獨酌

作者:李 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多麼美好的意境,晚風習習,花香四溢,詩人月下獨自飲酒,且歌且舞,放浪形骸,哪管他世事無常,且醉上這一回,“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在這孤獨的境界裡我看到詩仙的瀟灑不羈。

古詩詞中的孤獨至境之美

竹裡館

作者: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的詩中處處透著禪意,言有盡而意無窮。幽深的竹林裡,月光下,詩人獨自彈琴吹簫,晚風輕拂,竹林搖曳,琴簫和鳴,詩人靜靜地享受這份孤獨,月明心清,纖塵不染,這是一種超脫塵世,清雅絕俗的境界。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短短二十字,描繪了一幅漁翁獨釣圖。這圖畫裡有靜美,白雪鋪滿千山萬徑,寒江之上,一葉扁舟,漁翁垂釣。群山與江面的遼闊,更映襯出孤舟的渺小與漁翁的孤獨,天地不語,雪落無聲,人心卻是自由的。

除了月亮,可以體現詩人的孤獨,夕陽是另一個經常用來體現孤獨的意象。

臨江仙

作者: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歷史長河,波濤滾滾,大浪淘沙,英雄輩出。人生在世,功名利祿,永無止境,追逐一生,可最後又剩下什麼,是非成敗,轉眼成空。江山如畫,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為了生前身後名,跌宕一生,是否值得。成王敗寇,最後都化為一抔黃土,無甚分別,只有那長江水奔流不息,蕩盡歷史煙塵,青山不語,夕陽長紅。

長江滾滾,青山蒼翠,夕霞映照,大自然遼闊的景物,讓詩人感覺到人類的渺小與孤獨,無論多麼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歷史最後都會化為煙塵,只有大自然不曾改變,孤獨中透著悲壯豪邁之情。

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和楊慎的《臨江仙》有異曲同工之妙。

登幽州臺歌

作者: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首詩,雖然簡短,但是讀完全詩胸中頓時湧起一種蒼茫,悲愴的感情,天地悠悠,我心蒼蒼,在廣袤無垠的時空中,每個人都只是一個很微小的過客,時間無涯,生命有期,人的一生何其短暫,渺小的個人又能改變什麼,與現實抗爭,是否到最後仍舊是無謂的掙扎,還是順其自然,盡享這明月與清風。

古詩詞中的孤獨至境之美

我想,對於古人的詩歌,我們不僅僅是要體會他們當時的心境,同樣重要的是,當我們身處某些相似的情景時,跟古人隔著時空產生共鳴,讓這些優美的古詩詞真正融合在我們的生命裡,基因裡,一代一代永遠傳承下去。

或許我們暫時還去不了遠方,但是,眼前不只有苟且,還有我們可以感受到的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