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龍:印象筆記的筆記本,沒事別整那麼多

梁金龍:印象筆記的筆記本,沒事別整那麼多

印象筆記的筆記本分類

有些東西整太多又照顧不到,是很不負責任的。

在上一篇文章《向淘寶店鋪學習知識管理》裡我分享了自己在印象筆記的筆記層面上的一些整理手法,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在筆記本和筆記本組層面的整理。

在印象筆記裡的筆記本和筆記本組,它們的分類我認為要遵循剋制的原則,也就是說筆記本和筆記本組不能整太多。

筆記本分類的常見問題

我們可以先來看幾個例子。

下面這些筆記本分類截圖,是我從網路上找到的,你可以看到,這幾位朋友都建了很多個筆記本,他們對於筆記本的命名是相當地隨心所欲的。

梁金龍:印象筆記的筆記本,沒事別整那麼多

特別是上面的第 3 個例子,如果你仔細數一下,你會發現它一共有 24 個筆記本組,這是相當厲害的。我們知道,筆記本組是摺疊的,開啟裡面還會有多個筆記本,我們算它平均有 2 個筆記本好了,那這位朋友至少擁有 48 個筆記本。

梁金龍:印象筆記的筆記本,沒事別整那麼多

這些筆記本相當於 48 個資料夾,根據我們在電腦上的使用體驗,這種情況下要開啟某一個特定的筆記本,是要費些時間的,就算你用快捷鍵來搜尋筆記本,因為有 48 個名字,如果是你,我估計你一時間也很難馬上想到要輸入什麼樣的關鍵詞來進行搜尋。

實際上,這種筆記本組和筆記本同時有很多個的情況的相當常見的,我剛開始使用印象筆記的時候也是這種情況。

我跟這些朋友之所以這麼做,通常是因為建立筆記本的時候比較隨意,想到一個好像挺合理的名字就新建一個筆記本,對於筆記本的命名也沒有規則,總體的分類比較混亂,最終導致整個筆記本的結構可以說沒有結構,不成系統。

面對這種筆記本分類混亂的狀態,經常出現的一個問題是,當我們要存放某一條筆記的時候,會糾結於存放在哪個筆記本更為合適。

這種糾結多了之後是可怕的。

而更為可怕的是,為了避免這種糾結,有一些朋友還想出來一個辦法,什麼辦法呢?

他們建立了一個叫做「其它」的筆記本,把一時間不能分類的筆記都存放在這裡面。

梁金龍:印象筆記的筆記本,沒事別整那麼多

如果你也這麼做,那相當於埋下了一個隱患,不出意外的話最終大機率的後果是:你的很多筆記都會存放在這個叫做「其它」的筆記本里邊,這實際上讓筆記本的分類沒有了分類,相比於這個叫做「其它」的筆記本,另外的筆記本就形同虛設了,它們就像被全世界拋棄了,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於是,整個筆記本系統會面臨著崩潰的風險。注意呀,我這裡說的崩潰,並不是指你的印象筆記打不開了,而是指你往筆記本里面存放東西然後調取資訊的時候,有一種用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的感覺。

當然了,還有一些朋友,發現了這種風險,想要擺脫這種不好的狀態,於是呢,他們去學習其他人分享的一些筆記本分類,然後開始重新整理自己的筆記本分類。

當他們把一條一條的筆記按照新的分類整理之後,發現自己愛上了整理,以至於一次又一次地為了整理而整理,甚至陷入了整理迷局當中,你要知道 ,這些朋友光在筆記本的整理上就花費了大量的時間。

請你注意,據我所瞭解到的,這種情況並不是特例,這是很多朋友曾經或者正在經歷的狀態。你可以看到,筆記本的分類問題已經成為了印象筆記使用者的老大難問題。

筆記本的本質是什麼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

要端正態度,要重視分類這件事情。

你知道嗎?很多朋友對於分類這件事本身是不夠重視的,隨意建立筆記本,就是不夠重視的一種突出表現。

那我想告訴你的是:分類,應該是一個很嚴肅的科學問題,你要給予它足夠的重視,你需要認真對待分類這件事情。

我們對於筆記本的分類,或者對於其它事物的分類,實際上反映出來的是我們對於筆記本這個東西的認知,當我們對它的認知足夠清晰的時候,分類自然就會清晰了。

我們知道,印象筆記裡的筆記本就相當於我們電腦裡的資料夾,一個資料夾可以存放多個檔案就相當於一個筆記本可以存放多條筆記。筆記本也相當於圖書館裡邊的書架,一個書架可以存放多本書就相當於一個筆記本可以存放多條筆記。

梁金龍:印象筆記的筆記本,沒事別整那麼多

如果你深入觀察一下,你會發現筆記本,資料夾,書架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有空間上的限制。

什麼意思呢?你看呀,任意一條筆記,只能存放在一個筆記本里邊,任意一個檔案,只能存放在一個資料夾裡邊,任意一本書,只能存放在一個書架裡邊。這就是它們空間上的限制。

也就是說,印象筆記裡的任意一條筆記,只能歸屬於某一個特定的筆記本,而一個筆記本就是一種類別,這背後也就意味著:一條筆記只能歸屬於某一類別。

梁金龍:印象筆記的筆記本,沒事別整那麼多

你要知道,一條筆記只能歸屬於某一類別,這本身是有問題的。因為很明顯,在現實世界裡面,我們知道某一個事物它往往可以歸屬於多個類別。

比如,一部電影,周星馳的《功夫》,你可以把它歸為喜劇片,你也可以把它歸為動作片,勵志片,國產片,賀歲片,甚至是商業大片。

梁金龍:印象筆記的筆記本,沒事別整那麼多

再比如,一本書,查理·芒格的《窮查理寶典》,你可以把它歸為勵志類,成功類,你也可以把它歸為演講類,故事類,投資類,書單類,金句類,甚至你還可以把它歸為查理·芒格類。

梁金龍:印象筆記的筆記本,沒事別整那麼多

你看,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它就可以歸屬到不同的類別。

可是,如果我的一條筆記內容是《窮查理寶典》,這個時候,就算我有這幾個筆記本,由於一條筆記只能存放在某一個筆記本里面。

比如我把《窮查理寶典》這條筆記存放在投資類這個筆記本里面,這個時候,你會發現《窮查理寶典》只能歸為投資這一個類別了,我在其它類別的筆記本里邊是找不到它的。

梁金龍:印象筆記的筆記本,沒事別整那麼多

這顯然是不科學的。

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筆記本的空間限制突然變成了一個天生的缺點,不管我建立多少個筆記本,它始終沒有辦法突破這個限制。

怎樣做好筆記本分類

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我們不妨再看一下這個《窮查理寶典》:

梁金龍:印象筆記的筆記本,沒事別整那麼多

你發現沒有,這些類別實際上也可以是一個個的標籤。

是的,你看到了標籤這兩個字。我們只有一個辦法把《窮查理寶典》這條筆記歸屬到多個類別,那就是使用多個標籤,給它貼上多個標籤。

只有標籤,才能突破空間上的限制,把同一條筆記歸納到不同的分類裡邊。

你要知道,標籤在印象筆記裡是另外一套系統,關於它的具體用法,我以後會專門寫文章來給你分享,這裡我們先不展開。

我們還是回到筆記本分類這件事情上,當有了標籤之後,我們還需要建立筆記本嗎?

需要的。

因為筆記本的空間限制並非一無是處的,它滿足了我們一個很重要的需求,那就是:

它可以把相關的資訊歸為某一個特定的類別,讓我們快速地找到。

好,既然分類還是有必要的,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好這個分類呢? 筆記本要建立多少個?筆記本要怎麼分類才是科學可行的呢?

如果我們再回顧一下剛開始這些朋友的筆記本分類截圖,你會發現他們的分類之所以有這麼多,是因為這些分類存在多個維度,每個維度都有一些類別。

梁金龍:印象筆記的筆記本,沒事別整那麼多

正是因為這樣的多個維度交織在一起才造成了混亂。

所以,我想分享給你筆記本分類的第一個原則是:

只需要在某一個維度上進行分類。

那具體要怎麼做呢?你首先需要一些邏輯思維。

有一本書,叫做《金字塔原理》,是一位叫做芭芭拉·明託(Barbara Minto)的老太太寫的,這本書被很多讀者認為是講述邏輯思維理念的經典著作。

梁金龍:印象筆記的筆記本,沒事別整那麼多

在這書當中呢作者提出了一個叫做 MECE 的原則(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翻譯過來的意思是事物的分類要彼此相互獨立不重複,而合在一起又能做到完全窮盡無遺漏,精簡成一句話就是:相互獨立不重複,完全窮盡無遺漏。

梁金龍:印象筆記的筆記本,沒事別整那麼多

也就是說,當你的筆記本按照某一個維度進行分類,如果能夠做到這個「相互獨立不重複,完全窮盡無遺漏」,那這樣的分類算是科學可行了。

實際上,這種不重複無遺漏的分類在現實世界裡邊有很多。

比如這樣的分類:

梁金龍:印象筆記的筆記本,沒事別整那麼多

學習,生活,工作是一個維度的分類,在學習,生活,工作的下面,又可以是相同一個維度的分類。你會發現,每一個分類下面,還可以按照某一個相同的維度繼續分下去。

但是,你發現沒有,如果你完全按照這樣的一個分類來建立筆記本,你會擁有很多個筆記本,這又掉到一個大坑裡邊了。

梁金龍:印象筆記的筆記本,沒事別整那麼多

你要知道,你的注意力是沒有辦法覆蓋到這麼多筆記本的。

就像你在家裡搞了很多個收納箱或者櫃子,把一些東西分門別類地存放進去了,感覺是整理得挺好的,可是結果往往是:大部分收納起來的東西,在那裡躺了很久很久都沒有派上用場,而那些當初看起來還不錯的收納箱和櫃子,不但佔用了你房子的空間,還佈滿了灰塵。這些東西整得太多而你又經常照顧不到它們,這是很不負責任的。

所以,我要分享給你筆記本分類的第二個原則是:

筆記本的數量要剋制。

實際上,你只需要這裡最上層類別的三個筆記本:學習,生活和工作。其它往下的所有分類,你可以把它們變為標籤,標籤還可以突破空間上的限制。

梁金龍:印象筆記的筆記本,沒事別整那麼多

為什麼筆記本的數量要這樣剋制呢?

因為當筆記本數量太多的時候,你的注意力就會分散,你的大腦也會產生記憶的負擔。

在 1956 年,有一位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喬治·米勒(George A。 Miller)一直以來被一個數字所困擾,他總是認為阿拉伯數字中的 7 跟一些特別的事情有關係。

梁金龍:印象筆記的筆記本,沒事別整那麼多

於是,他展開大量的研究,最後發表了一篇重要的論文,題目是:《神奇的數字:7±2:我們資訊加工能力的侷限》,這篇論文主要的結論是:年輕人短時間內的記憶廣度大約是 7±2,也就是 5-9 個資訊組塊,其中包括了阿拉伯數字、字母、單詞或者其他的一些單位。

梁金龍:印象筆記的筆記本,沒事別整那麼多

這個結論用大白話來解釋就是:一組資訊如果超過 9 個,一般人是很難馬上記住的。

有趣的是,到了 2001 年,在美國的密蘇里大學有一位教授考恩(Cowan) ,他認為米勒這個哥們高估了人類的大腦記憶容量,於是他又發表了一篇論文 《 神奇的數字 4 :心理儲存能力的再認識》 ,他指出我們一般的大腦只能記住 3-5 個獨立的資訊組塊。後來包括北京大學在內的多家科研機構經過反覆研究之後也傾向於支援這個論點。

而當我們在記憶手機號的時候,通常會把數字拆分為3個-4個-4個,或者4個-4個-3個,這樣來記會很快地記住,實際上我們這種做法也支援了這個論點。

梁金龍:印象筆記的筆記本,沒事別整那麼多

不管實際的數字是多少,如果你曾經背誦過小學課文或者英語單詞,你應該很清楚這樣一個事實:

我們的記憶是不靠譜的,我們大腦永遠都在想辦法不去記東西,能不記就不記。

如果你有多個筆記本,你應該也會有這樣的體驗:雖然在印象筆記裡面這些筆記本你經常會看到,但是最終你能熟悉並且記住的也就只有那麼幾個。

所以呢,為了讓你的注意力更集中,為了減輕你大腦的記憶負擔,筆記本的數量需要剋制,請你記住:少就是多。

總結

最後,我稍為給你總結一下本文的主要內容。

首先,很多朋友對於在印象筆記裡邊的筆記本分類問題沒有足夠重視,他們缺少全域性的一個考慮,導致出現多個筆記本組,摺疊有多個筆記本,這很容易出現筆記本形同虛設,甚至整個筆記本系統面臨崩潰的風險。

而筆記本本質上相當於資料夾或者書架,天生具有空間上的限制,無論你怎麼樣分類,一條筆記也只能存放在某一個筆記本里邊,這就會導致那條筆記沒有辦法歸到其它類別裡邊,這顯然是不符合現實世界的真實情況的。

如果想要一條筆記可以歸納到多個類別裡邊,並且在需要使用時能夠被快速地提取出來 ,你只能依靠標籤來實現。

但是,就算我們有了標籤,基本的筆記本設定還是要有,因為筆記本的空間限制仍然可以幫助我們把相關的資訊歸為某一個特殊的類別,讓我們快速地找到。

在筆記本的分類上, 我們只需要在同一個維度上進行,並且筆記本的數量要做到剋制。

實際上,我們從小到大都在不停地做著分類這件事情。因為對事物進行分類,就是我們瞭解事物,思考事物規律,形成認知結構的一個過程。

對於某一個事物的分類,思考的維度可以有很多個,這也就導致了我們會呈現出來五花八門的分類。

對於筆記本的分類維度, 我個人主要應用了 GTD 的做事方法論,你可以看到,我只有這麼幾個筆記本,這些筆記本的數量是相當剋制的,它們是一秒可見的,也是一秒可搜尋到的。

梁金龍:印象筆記的筆記本,沒事別整那麼多

我使用這樣的筆記本分類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我認為它們是一套科學可行並且崩潰風險極低的筆記本分類系統。

我在上面提到的 GTD,它的全稱是 Getting things done,它是美國的一位時間管理專家大衛·艾倫(David Allen)提出並且傳授多年,也被證實是行之有效的資訊管理流程和行為管理方法。

梁金龍:印象筆記的筆記本,沒事別整那麼多

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在網路上找到這個方法論的很多資料。我也會在以後的文章當中給你分享我對於 GTD 的一些理解和應用。

我是金龍,知識管理教練。

曾經我是典型打工族,淪為重度知識付費使用者,學過很多課程,卻無法用起來,長期注意力低下,對生活極度焦慮和迷茫。

後來我研究使用印象筆記等工具做好知識管理,成功擺脫混亂的資訊存放和分類,跨界構建了多個主題領域的知識體系,並做到應用自如,零基礎全新領域寫作 30 天粉絲 8000+,零基礎 60 天做出 5 星好評課程,4 個月精通幻燈片製作和財報解讀,2 個月學會音影片錄製和剪輯大型軟體等。

我將自己擺脫知識焦慮狀態,蛻變成為跨界學習高手的經驗,總結成了威力巨大且可快速複製的方法。

關注我,瞭解更多使用印象筆記做好知識管理的乾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