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維基百科對大清河的介紹

大清河

又稱

北沙河

鹽河

,是大汶河下游戴村壩至東平湖段的稱呼,該河段起自山東省東平縣彭集街道南城子村北側的戴村壩,由東到西流經東平街道、彭集街道、州城街道、老湖鎮在馬口村流入東平湖,全長37。7公里。該河流為東平縣境內的主要河流,也是東平湖的主要補水河流。位於大清河起始位置的戴村壩有“北方都江堰”之稱,為汶河與大清河的分界標識,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維基百科對大清河的介紹

傍晚的大清河南畔,攝於流澤漫水橋附近。作者Ngguls@Wikimedia Commons, CC-BY-SA 4。0

目錄

1。 名稱

2。 歷史沿革

3。

水文與水系

4。

水利及堤防

5。

註釋

6。

參考資料

中文維基百科對大清河的介紹

戴村壩附近的大清河。作者Ngguls@Wikimedia Commons, CC-BY-SA 4。0

名稱

華夏“四瀆”之一的濟水的下游別稱大清河,今東平縣的大清河的名稱來源於此,但今大清河歷史上為濟水支流而非濟水故道。南宋時期,黃河奪淮入海,汶水成為濟水的主要補水來源,汶水下游因此亦被稱作大清河。大清河歷史上也被叫做北沙河,大清河的下游亦叫鹽河,得名於以往運鹽船隻多經過此河道。

歷史沿革

今大清河河道並非古汶河下游河道。成書於秦漢時期的《水經》中稱汶水自章縣(在今東平縣鄣城村)一直向西南流,在安民亭(在今梁山縣小安山鎮)注入濟水。據酈道元《水經注》,大汶河在桃鄉分為四股。據清代學者蔣作錦考證,四股水中最北的一股(右汶)西流入濟水,大致為今小清河;次北的一支在壽張故城東彙集為湖泊後注入濟水,為龍拱河(今龍宮河)。

今天的大清河水道大致為汶水右岸支流漆溝的故道。漆溝發源於無鹽城東北的阜山,向西流注入長直溝,長直溝則分成兩股,一股直接注入濟水、一股注入右汶。北宋鹹平年間,黃河屢次決口,黃河的泥沙使得右汶入濟水處淤塞,地勢抬高,汶水分為兩支,一支在州城城東奪取了漆溝故道下游入濟、一支繞州城南,兩條河在馬口合流。1411年,工部尚書宋禮在戴村北築戴村壩以攔截西流汶水,大汶河在戴村壩一分為二,水小時順壩南趨進入小汶河以接濟大運河、水大時則漫壩而西。大壩築成之後,漫過戴村壩的汶水在龍崮西北奪取了漆溝上游河道,漆溝河道至此全部被汶水奪佔,形成了今大清河河道。為相區別,原右汶故道至州城城南的河道後來被稱南沙河或小清河,汶水奪取漆溝後的水道稱北沙河或大清河。汶水奪漆後,原汶水下游的小清河、龍宮河水量減少,名存實涸。20世紀中期之後小汶河、小清河入水口先後被堵截,大清河成為汶河下游唯一水道。

水文與水系

中文維基百科對大清河的介紹

1971年東平縣大清河衛星地圖,美國地質調查局衛星拍攝,屬於公有領域

大清河大致自東向西流。大清河從戴村壩開始,向西偏南流經南城子村北、北城子村南、孟寨村南、吳莊村南,在龍崮村折向西北,在後亭村和無鹽村之間又折向西,經過尚流澤村北、李範村南、陳流澤北,在馬流澤北轉向西偏南,經過孫流澤、古臺寺、魯屯等村後,在大牛村轉向西偏北,途徑馬莊村、路口村、單樓村、王臺村,最終在州城街道馬口村注入東平湖。

大清河河水流量受季節影響,汛期時流量約為1000立方米/秒,春冬時節流量通常在200立方米/秒以下。大清河為平原河道,河道寬400米至500米,河床比降為0。34‰。

大清河的主要支流為匯河和躍進河,均在右岸(北岸)注入。匯河為大清河最大的支流,在戴村壩以西、黃徐莊村南注入。躍進河在老湖鎮王臺村以南的王臺閘注入大清河。1946年之前,大清河左岸有小汶河、龍宮河、小清河等岔流。龍宮河自戴村分出,匯入小清河;小清河則自龍崮分出,與龍宮河合流後於馬口村再度匯入大清河。1946年後,小汶河、龍宮河、小清河入水口和位於馬口的小清河出水口先後被堵截廢除。

交通

中文維基百科對大清河的介紹

遠處為流澤大橋,近處為已經廢棄的流澤漫水橋。作者Ngguls@Wikimedia Commons, CC-BY-SA 4。0

濟廣高速、105國道、243省道跨過大清河,並分別在河面上設有大清河大橋、流澤大橋和王臺大橋。在戴村壩附近的南北城子村之間還有一座漫水橋。

水利及堤防

中文維基百科對大清河的介紹

冬季的戴村壩。作者Huanokinhejo@Wikimedia Commons, CC-BY-SA 4。0

大清河兩岸築有高5米,寬6米的防洪堤,北堤東起韓山、西至王臺橋,長17。8公里;南堤東起戴村壩、西至入湖口,長20公里。河北岸戴村壩至無鹽村因地勢較高而無河堤。

大清河上最著名的水利工程為戴村壩,戴村壩最初的作用是引汶水經小汶河接濟大運河,同時攔截西流的汶水,減少大清河水量以防止大清河氾濫成災。清末之後運河淤廢、海運興起,戴村壩失去濟運的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廢除了小汶河河道,戴村壩如今主要承擔攔截汶河上游來沙、緩流、控制下游水位的功能。1992年戴村壩列入山東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清河兩岸有眾多的引水工程,用於提供農業及生活用水。

參考資料

中國河湖大典編纂委員會。 《中國河湖大典·黃河卷》。 北京: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ISBN 978-7-5170-1937-4。

東平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東平名勝古蹟》。 1999-12。

東平湖管理局。 《東平湖志》 1991-2005。 鄭州: 黃河水利出版社。 2014-12。 ISBN 978-7-5509-0975-5。

東平縣地名委員會辦公室。 《東平縣地名志》。 1993-05。

東平縣地名委員會辦公室。 《東平縣地圖冊》。 1993。

彭集鎮志編纂委員會。 《彭集鎮志》 。 山東地圖出版社。 2001-12。 ISBN 7-80532-516-2。

酈道元。 《

水經注

蔣作錦。 《東原攷古錄》

版權

本文章全文來自中文維基百科“大清河(大汶河下游段)”條目,原文依照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協議(CC-BY-SA 3。0)條款提供。原文主編為中文維基百科編者Nggu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