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不是從不吵架,而是能夠好好“吵架”

幸福的家庭不是從不吵架,而是能夠好好“吵架”

幸福的家庭不是從不吵架,而是能夠好好“吵架”

導語

成年人最喜歡口是心非,但是年幼的孩子尚未形成足夠的分辨能力,加上孩子天性敏感很容易信以為真。大人隨意的一句“離婚”或者是習慣性地爭吵,對孩子的心靈而言卻比千刀萬剮更無望,更痛苦。

偶然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段影片:監控畫面顯示凌晨五點多,在南充儀隴縣新政鎮的街道上,一個小女孩赤身裸體,獨自在路上尋尋覓覓著什麼,看著十分揪心。

幸福的家庭不是從不吵架,而是能夠好好“吵架”

當時路上人很少,氣溫很低,小姑娘被凍得瑟瑟發抖。恰巧被一位正在巡邏的執勤民警發現。後來民警到小女孩家核實小女孩身份,但是小女孩的家裡空無一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幸福的家庭不是從不吵架,而是能夠好好“吵架”

經警方核實,原來小女孩只有三歲,當天凌晨,小女孩的父母因家庭瑣事大吵了一架,氣頭上的兩人雙雙離家,把小女孩一人留在家裡。

幸福的家庭不是從不吵架,而是能夠好好“吵架”

被摔門而出聲音驚醒的小女孩發現爸爸媽媽都不在家,還不會自己穿衣服的小女孩急著自己走出家門尋找爸爸媽媽,於是這才出現了影片中揪心的一幕。

事情沒過多久,另一段一個小男孩向民警哭訴父母吵架過程的影片再次戳中了無數人的淚點。

影片中民警因接到一位聲稱遭受丈夫家暴的女士報警而到這位女士的家裡調查情況。

家裡的小男孩情緒激動,對民警哭訴道:“我爸爸不小心把我妹妹給磕著了,然後我媽媽就開始說我爸爸。然後我爸爸就開始……然後我媽媽就把爸爸的頭砸流血了。最後媽媽也把她的嘴角弄流血了……”

幸福的家庭不是從不吵架,而是能夠好好“吵架”

“他們倆一塊兒動手的,然後我都不明白他們為什麼要這樣。(都不管)孩子傷心,然後自己兩個人吵架去。我都不知道我爸爸媽媽怎麼想的。”

幸福的家庭不是從不吵架,而是能夠好好“吵架”

當民警打算按照規定讓孩子的父母接受處罰時孩子立即緊張到大哭:“把家裡大人抓走了孩子咋辦呀?”

民警連忙安慰孩子並答應不會帶走他的父母后,小男孩才平復好了自己的情緒並說自己夢想是“爸爸媽媽能重新回到鏡子上那張照片的樣子。”

幸福的家庭不是從不吵架,而是能夠好好“吵架”

孩子指著的那張照片是爸爸媽媽的婚紗照。兩個人濃情蜜意,幸福滿滿。

看了以上的新聞你若是覺得不過是爸爸媽媽吵個架而已又不是什麼大事的話,那麼下面這個熱搜新聞則顯得有些觸目驚心!

幸福的家庭不是從不吵架,而是能夠好好“吵架”

家住揚州寶應的14歲男孩因無法忍受父母無休無止的吵架,於是從29樓一躍而下不治身亡。他在離世之前對父母說:“你們再吵,我就跳樓。”可惜父母不以為意,慘劇就這樣發生了。

一個幸福的家庭一定住著一對相愛的父母。而上文中提到的孩子們卻住在一個隨時可能分崩離析的家庭。

這些孩子最可憐之處在於他們雖然還未到歷經人生艱難的年紀便被剝奪了見證幸福的權利。取而代之的是,他們的滿眼滿耳塞滿了爸爸媽媽之間的抱怨,爭吵與憤怒。

夫妻之間總是吵架,自己痛快是痛快了,但是卻忘記了無形之中自己已經將自己發洩情緒的代價轉嫁給了小小的孩子身上。

尤其是很多爸爸媽媽,在還未學會如何做別人父母的時候便突然成了父母,但卻從未想過該如何為孩子的人生負責。於是便產生了很多誤區。

誤區1:那不過是一次爭吵而已

印象中自己周圍的人當中最愛跟老公吵架的人就是鄰居張姐了。

在張姐十年的婚齡裡,估計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跟老公吵架。甚至經常拿“再有下次肯定離!”之類的話威脅她的老公。時間久了,我們還會象徵性地勸一勸,但是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已經習以為常了。可是張姐不到十歲的女兒毛毛可就倒黴了。

幸福的家庭不是從不吵架,而是能夠好好“吵架”

每次爸爸媽媽吵架毛毛都會信以為真,變得越來越膽怯,沉默,易怒。更可怕的是她的父母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甚至有時候打趣地調侃小孩子總是把他們的吵架信以為真。

在大人口中不過是一次吵架而已,可是對孩子來說可能是將來會持續若干年的凌遲般的荼毒。

一個經常吵架的家庭對孩子能產生多大的影響,看看知乎上面眾多的回答就知道了。

幸福的家庭不是從不吵架,而是能夠好好“吵架”

幸福的家庭不是從不吵架,而是能夠好好“吵架”

幸福的家庭不是從不吵架,而是能夠好好“吵架”

他們大多選擇匿名回答,充滿羞恥感與愧疚感,敏感,用詞情緒化嚴重,甚至用一生來控訴父母無形中對自己加諸的酷刑。

他們通常是“懂事”的,能把自己照顧得好好的。

他們特別容易養成一種討好型人格,總能敏銳地察覺到周圍人的情緒變化,捕捉到他人的需求並及時滿足。

但無奈的是,這並不是出於他們的本性,而是因為這是在一個父母不和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所必須練就的技能。

他們的原生家庭不僅沒有成為他們強大後盾反而成為吞噬他們靈魂的無底黑洞。

婚姻幸福與否我們總是無法左右,沒有愛的夫妻可能說散就散,愛意尚存的夫妻更願意彼此糾纏。

在那一絲愛意消失殆盡之時,他們寧願冷戰、廝打、爭吵也不願意放開死死抓住對方的手。

他們既缺乏一別兩寬各生歡喜的勇氣,又沒有改變自己適應婚姻生活的能力。

成年人最喜歡口是心非,但是年幼的孩子尚未形成足夠的分辨能力,加上孩子天性敏感很容易信以為真。

大人隨意的一句“離婚”或者是習慣性地爭吵,對孩子的心靈而言卻比千刀萬剮更無望,更痛苦。

因為畢竟,我們誰也不能選擇自己的父母,選擇自己的家庭。

誤區2:不當著孩子的面吵就沒事

幸福的家庭不是從不吵架,而是能夠好好“吵架”

幸福的家庭不是從不吵架,而是能夠好好“吵架”

電影《誰的青春不迷茫》

記得幾年前看過一部名叫《誰的青春不迷茫》的電影,裡面有這樣的情節:學霸林天驕

天驕爸爸:“每天演的還不夠累是吧!”

天驕媽媽:“我這麼累是為了誰啊!”

林天驕終於發現原來她以為很幸福的家庭的真相是父母都已經離婚了還假裝在一起,只是為了不影響她高考而已。

之後林天驕也假裝什麼都沒有發現過了幾日,終於在一次和媽媽的爭執中說漏了嘴,“我不想和你一樣,過一個虛偽的人生!”

而天驕的弟弟也早就知道了實情,反而安慰起姐姐,一回到家就佯裝著特別開心,吵嚷著說要吃紅燒魚,但是在這樣的家裡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如果說學生讀書時光存在著壓抑感,想必這份壓抑感除了來自教育制度之外,與父母過度的愛也有很大關係。

就像林天嬌的父母一樣,為了子女忍受虛假婚姻,忽視個人生活,甚至會覺得這樣默默犧牲的自己都是為了孩子。

他們將一切都寄託在孩子身上,將一個家庭的希望全寄託在一個孩子身上,這是一份多麼殘酷而沉重的擔子啊。

幸福的家庭不是從不吵架,而是能夠好好“吵架”

雖然在電影最後,林天驕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達成了與父母的和解。但是父母們在任勞任怨為孩子付出之餘難道不應該想想孩子真的需要你犧牲自己的生活去給他們愛嗎?

現實中很多父母都和林天驕的父母一樣,以為維持表面的和平,一味營造美好氛圍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就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這其實不就是掩耳盜鈴嗎?

其實不管是正面衝突還是父母緊張關係中產生的焦慮、剋制、虛假的微笑與和氣都逃不過孩子的眼睛。

子女對於父母之間的關係本身就具有極高的敏感度,那種表裡不一所帶來的不安,其傷害不會小於看到當面爭吵時的恐懼。

而神經經常處於一個高度緊張的狀態,小孩的大腦對壓力應激的易感性會慢慢產生改變,情緒也隨之開始不穩定,其危害更難逆轉!

誤區3:吵完了就沒事了

林語堂曾說:“世上沒有不吵過架的夫婦。婚姻是叫兩個個性不同、性別不同、興趣不同、本來過兩種生活的人去共過一種生活。假定你們不吵架,一點人味都沒有了。你們卻要一同吃,一同住,一同睡,一同起床,一同玩。世上哪有習慣、口味、性慾、嗜好、志趣若合符節的兩個人。向來情人都很易相處的,一結婚就吵起架來。這是因為在追求時代,大家尊重各人食寢行動的自由,一結婚後必來互相干涉。”

是啊,吵架就是這麼不可避免,但是做父母的卻不能忽視真正讓孩子覺得恐懼的,不是父母吵架,而是父母吵架的方式和父母對於自己吵架理由的解釋。

幸福的家庭不是從不吵架,而是能夠好好“吵架”

電影《怦然心動》

電影《怦然心動》中小女孩朱莉的父母就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朱莉父母因為一件小事在吃飯時吵了架。父親竭力剋制自己的情緒立刻告訴朱莉:“對不起,這不是你的錯,我們會想辦法解決的,我向你保證。”不僅如此,晚上睡前,爸爸媽媽都輪流來到朱莉的房間向她解釋吵架的原因並傾訴自己的苦衷。

尤其是朱莉媽媽做的很好的一點是,在吵架之後她會告訴朱莉她很愛朱莉的爸爸,他是個堅強又善良的人。

幸福的家庭不是從不吵架,而是能夠好好“吵架”

電影《怦然心動》

因此朱莉常說的:“我很慶幸能成為他們的女兒。”

朱莉這樣的家庭所出現的爭吵不僅沒有讓女兒擔心恐懼,反之卻讓她更理解父母,有了更多的家庭歸屬感,感到被父母尊重,更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

同時朱莉也更加確定自己的家庭並不會輕易瓦解,於是便有了更多的安全感。

其實我們周圍的很多父母都忽視了,讓孩子知道家裡有愛遠比擔心吵架對孩子會造成不良影響重要得多。

幸福的家庭不是從不吵架,而是能好好“吵架”。

幸福的家庭不是從不吵架,而是能夠好好“吵架”

在和睦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與在充斥著爭吵聲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是很不同的。

在親子相關的綜藝節目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例子。

比如黃磊的女兒多多,田亮的女兒森碟,林永健的兒子大俊。他們熱情大方,天真可愛,樂於助人,不拘小節。他們更善於捕捉生活中的精彩,也能自由暢快地表達自己的愛。

幸福的家庭不是從不吵架,而是能夠好好“吵架”

董潔在《媽媽是超人》中的採訪

而在另一檔親子節目中董潔的兒子帥氣貼心的頂頂則引起一眾觀眾的心疼。

原來董潔與潘粵明婚姻破裂後一直拒絕潘粵明見頂頂,人為地阻礙父子之間的互動,又對頂頂一直嚴格要求,所以頂頂在節目中雖然很懂事,但是卻很少大笑,總是小心翼翼的,實在讓人心疼。

幸福的家庭不是從不吵架,而是能夠好好“吵架”

孩子的性格是家庭相處模式的一面鏡子。

千萬別忽略家裡那雙懵懂的眼睛,因為在你的家裡,那雙眼睛才是最明亮的,那顆心靈才是最敏感的。家庭的每個細微的細節他們都看在眼裡並會融入自己的性格。

所以如果想要自己的孩子積極陽光又有愛,就請在忍不住要吵架的時候想一想那雙怯生生躲在牆角里可憐巴巴緊張兮兮的眼睛。

如何做

說了這麼多,那麼應該如何最大程度的降低爭吵給孩子帶來的不良影響呢?我想最重要的是做到以下三點:

01

家不是講理的地方,是講愛的地方。

讓孩子知道爸爸愛媽媽,媽媽也愛爸爸。家裡能給予每個家庭成員以支援與尊重。一家人之間應該相互謙讓,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

02

父母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對伴侶大呼小叫,聲嘶力竭,動輒摔盆子摔碗,其實是一種無能的表現。即便是生活中有分歧也應該雙方坐下來心平氣和地共同解決問題。更不能將自己的憤怒遷怒於孩子。

03

實在是無法避免的爭吵之後要及時跟孩子解釋清楚。

爸爸媽媽不要讓不安的種子在孩子心理根深蒂固。

越南的一行禪師曾說:“我們有必要學習創造幸福。如果小時候受到了爸爸媽媽在家創造幸福的影響,那我們自然就會知道如何做了。”

確實如此,真的希望爸爸媽媽們重視吵架對孩子的影響,多抽出些時間好好經營自己的婚姻。父母的一舉一動都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別再指望著一對經常歇斯底里大打出手的夫妻能培養出一個幸福的孩子。也不要在自己尚未和顏悅色對待生活中的雞毛蒜皮之時,卻希望孩子個性能夠溫潤平和。

夫妻兩個人的爭吵,不僅是兩個人的事。即便是吵架贏了又怎麼樣呢?受害者永遠都是孩子,而多半這壞影響最後會反噬到父母身上。

永遠不要低估父母吵架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其實那些年父母吵過的架,最後都成了孩子心中難以癒合的傷疤。就像牆上釘子留下的洞,難以彌補,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