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為合群的人,先去做不合群的事

想成為合群的人,先去做不合群的事

朋友問:“一起去健身?”我答“不好意思,習慣了一個人。”幾年了,這樣的對白始終沒有變。有些事就應該是一個人去做。

大學時開始體會到孤獨的妙處,一個人到異地讀書,終於不必日日拿成績單和父母交代,又可以安排自己的起居,妙哉妙哉,人生第一次有了放飛的喜悅。故意給自己安排與人相異的日程,早上5點鐘起床,抱緊底部發熱的電腦獨自看一部電影,然後再背上書包去教室。8點的校園裡,和那麼多打著哈欠的人擦肩,我思緒亢奮,心裡裝著獨享的秘密。

那幾年最喜歡窩藏於圖書館,我一個人佔用8平方米領地,用厚厚的書壘起我的城堡,從阿加莎·克里斯蒂讀到東野圭吾,再從渡邊淳一讀到村上春樹。我在下午兩點鐘保持同一姿勢,手指捏著書頁,臉盛接窗外陽光,摘抄本恣意地敞開,這是孤獨帶給我的無法取代的舒暢。

再後來去戀愛,我開始貪戀陪伴。去上課、去食堂、去自習室,恨不得分秒跟在男朋友的身後。可無論是早起去操場跑步,還是準備一場資格證考試,我們總是以雙方的熱情開始,再以方的妥協結束,後來的一些事情,結局也是一樣,我這才認定孤獨就是我的節奏。

出國後增值最多的時段,都是一個人度過的:在出租屋裡設計自己的命運,打工並不容易卻充滿自由,到底把孤獨發揮出最大的價值。一個人在夾縫間擠出時間讀書,寫字,看電影,書桌上的本子記滿筆記,在電腦前寫下天馬行空的故事,有一天把這故事印成鉛字,做無數人的枕邊陪伴。

一個人下決心減肥,去健身房跑上5公里,跑步機上的陌生人讓我不必計較姿勢是否優美。夜晚汗涔涔地推開家門,在朋友圈發私密的記錄,踏實而快樂,清點我減掉的負擔。

孤獨將一些人摧毀,卻將我救贖,讀書、上學、賺錢、跑步、做夢,一個人實現它們,我枕著這些成長的記錄入眠,在無數次半夢半醒之間,仿若看到一條上升的路途,延伸到我的夢境來。5年,最感激的不是自己,而是這樣好的孤獨。

生命中越有關個人成長的事情,越應該一個人去做。不是一定要抗拒人群,熱鬧哪裡都很多,可孤獨卻是稀罕的。有了孤獨,靈魂才更自由,它不必迎合誰的喜好,不必等待誰的步伐,不必因為誰的妥協而覺得自己也失去了堅持的動力。

直到現在,每一天我仍留給自己“躲起來”的時間。在車庫裡搭建了簡易的“圖書館”,開啟書,以文字構築我的世界,我個人敲響鍵盤,像一個樂隊的指揮,思考的痕跡替我開疆拓土,它不容任何人侵略。

剛人大學的讀者很苦惱,向我求助“寢室中的其他人總是在起活動,我如何做到合群”;剛做全職媽媽的朋友沒了自己的圈子,很苦惱“要怎麼樣才能參與媽媽群逛街喝茶的活動”;剛剛失戀的女孩子很羨慕別人不眠不休的夜生活,“好害怕孤獨,我也想像她們一樣熱鬧呀”……

我想,在合群之前,不妨先去做些“不合群”的事,你會發現,有些事你就應該一個人去做。

摘自《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