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英華】誰家花蕊誰家詞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

【文史英華】誰家花蕊誰家詞

誰家花蕊誰家詞

女子如花,而美到要以“花蕊”來形容,足見其美堪比花中之花。五代十國,“花蕊夫人”似乎是一個形容女子才色俱美到極致的常用詞。如今我們知道的以花蕊命名的美人就有三四位。考諸舊史,最早用花蕊來指稱的女子應該是前蜀內樞密使潘炕的愛妾趙解愁。據《蜀檮杌》記載,

“其母夢吞海棠花蕊而生,有國色,喜為新聲及工小詞”

,王建曾想納入宮中,結果被潘炕拒絕了,趙氏並未有夫人稱號。王建的小徐妃因容顏出眾而被喻為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蜀王

建妾也,後

號小徐妃者”

。而孟昶的徐妃(另說姓費)應是第一位以“花蕊夫人”名世的。宋人吳曾《能改齋漫錄》記載:

“徐匡璋納女於孟昶,拜貴妃,別號花蕊夫人。意花不足擬其色,似花蕊翾輕也。又升號慧妃,以之為號,言其性也。”

至於還有說李煜的宮人中也有一位小花蕊,應已是當時對美貌女子的通稱了。

【文史英華】誰家花蕊誰家詞

張大千刻繪的花蕊夫人像

美貌女子生逢亂世、命運多舛而不能善終,幾乎是註定的結局。前蜀徐氏和她的姐姐是成都人,同為王建妃子,姐妹皆受寵,一個淑妃,一個德妃。姐姐的兒子王衍即位成為前蜀後主。不過這姐妹倆既不淑也無德。史籍裡說她們交結倖臣,納賄干政,導致後主荒淫失政,後與王衍皆被後唐莊宗所殺。孟昶的徐妃不僅貌美聰慧,而且性格溫婉。在後蜀降宋後,被擄入宋宮,為宋太祖據有,終“以罪賜死”。南唐後主李煜的宮人,據說是閩人之女,雅好賦詩。南唐滅亡後,被俘入宋宮,後為晉王所殺。

這幾位花蕊都有較高的文學修養,擅寫作,工詩詞,留傳後世的宮詞究竟是出自哪位花蕊夫人之手呢?

宮詞是文學史上以記敘宮中生活及宮人情感為主要內容的一類詩歌的通稱。最初用來表達宮怨,如漢班婕妤借團扇哀嘆自己的見棄,這類詩大多借物喻情,深婉側豔。大詩人王昌齡、白居易都寫過宮詞。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元稹著名的《行宮》讓宮詞的意境得到極大提升。被譽為宮詞之祖的王建的《宮詞》,在同類詩中最為著名,這個王建是中唐詩人,可不是前蜀皇帝王建。他受白居易《長恨歌》和元稹《連昌宮詞》的影響,寫過回憶天寶盛事的《霓裳詞十首》,之後他更寫出了著名的《宮詞百首》,用工筆描繪的手法,著力展開宮廷生活全景式描寫,不僅寫帝王上下朝、祭祀、謁陵等大事,更寫宮中節日、歌舞、遊藝、宴樂等活動,內容生動真實。王建的宮詞為後來花蕊夫人的宮詞奠定了寫作正規化。不過,王建畢竟是從別的宮人口中得來的素材,不似花蕊夫人描寫的都是自己的親歷事,所以,花蕊夫人的《宮詞》基本可被後世當作史料進行研究。

【文史英華】誰家花蕊誰家詞

花蕊夫人宮詞詩意圖

五代末期戰亂中,各地文集、詩稿散落失傳,花蕊夫人的《宮詞》被發現頗為偶然,南宋王象之編纂的《輿地紀勝》裡記載了這個經過。

1072年(熙寧五年),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國在崇文院主持審定蜀、楚、秦三地進獻的圖書時,偶然在兩張簡陋的紙上,發現了由花蕊夫人親手繕寫的詩稿,有詩詞三十二首,殊為驚訝。王安國向王安石做了推薦,王安石又將詩作轉給王珪與馮京共賞,這些當世的大學者、文學家都對詩作大加讚賞。《全唐詩》《宋詩鈔》均收錄。《宋詩鈔》在《花蕊詩鈔》的前面附有一個小傳,對其詩評價甚高:

“世傳其宮詞百首,清新豔麗,足奪王建、張籍之席,蓋外間模寫,自多泛設,終是看人富貴語。固不若內家本色,天然流麗也。”

正所謂自家人言自家事,花蕊夫人的《宮詞》在情感和內容的真實性上都得到後世肯定。但是,《宋詩鈔》中收錄的列為花蕊名下的宮詞有近百首,遠超過王安國當初看到的三十二首。正是這個數量上的擴充,使得後人對《宮詞》的作者產生了疑問。

【文史英華】誰家花蕊誰家詞

《宋詩鈔初集》吳氏鑑古堂刻本 ,清·呂留良等輯

宋朝以來,《宮詞》的作者一直被認為是後蜀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鐵圍山叢談》記載:

“及孟氏再有蜀,傳至其子昶,則又有一花蕊夫人,作《宮詞》者是也。”

明人毛晉在編撰《三家宮詞》時也力主此說。但近世學者浦江清在20世紀40年代初發表了《花蕊夫人宮詞考證》一文,提出了不同意見。

浦江清依據《宮詞》中

“法雲寺裡中元節,又是官家誕降辰。滿殿香花爭供養,內園先佔得鋪陳”

這首詩,考證出《宮詞》作者應為前蜀的花蕊夫人小徐妃。因“中元節”為農曆七月十五,“官家降誕日”就是皇帝生日。孟昶的生日所有史書均記載是在十一月,前蜀後主王衍的生日恰在七月十五。寫這首詩的人肯定不可能是後蜀的花蕊夫人。另外,《宮詞》所詠皆前蜀宣華苑事物,所提到的會真殿、龍躍池都是宣華苑中的建築物,而且詩詞中描述宮女為道士裝束,頭戴金蓮花冠等,都與前蜀宮廷穿戴吻合。因此,這些宮詞不可能是後蜀花蕊夫人的作品。浦江清還認為,這些宮詞中或還雜有王衍、昭儀李舜弦、宮人李玉蕭等人的詞章,所以《宮詞》應該正名為《宣華宮詞》。

但傳統的宋人意見並沒有因浦先生的考證被推翻。因“法雲寺”一詩並不在最初發現的那三十二首裡面,而是在其後六十六首“逸詩”之中。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有云:

“王平甫雲,熙寧間奉詔定蜀楚秦三家所獻書,得一弊紙所書花蕊夫人詩共三十二首,乃夫人親筆。……花蕊又別有逸詩六十六首,乃近世好事者旋加搜尋續之,篇次無倫,語意與前詩相類者積少成多,誠為亂真矣。”

意思是說,王安國當時只看到三十二首親筆詩,後來的六十六首都是當時好事者蒐羅模仿而來,皆為後人贗作。所以,以此斷定《宮詞》為前蜀徐妃所作,也不盡然。

但是話又說回來,就算在這三十二首宋人認為是花蕊夫人真作的《宮詞》作品中,仍然有證明其為前蜀作品的證據。如《宮詞》第三首

“龍池九曲遠相通,楊柳絲牽兩岸風。長似江南好風景,畫船來去碧波中”

和第四首

“東內斜將紫禁通,龍池鳳苑夾城中。曉鐘聲斷嚴妝罷,院院紗窗海日紅”

,提到的“龍池”,即為“龍躍池”的簡稱。史書明確記載前蜀王建時期,將摩訶池改為龍躍池,而後王衍又改龍躍池為宣華池。到了後蜀時期,此池又復為舊名摩訶池。因此,此首宮詞以“龍池”為名,作者當在前蜀時期。又如《宮詞》第五首

“殿名新立號重光,島上亭臺盡改張。但是一人行幸處,黃金閣子鎖牙床”

。提到了新修的重光殿,而《新五代史·前蜀世家》明確記載王衍的宣華苑中有重光、太清、延昌、會真之殿等。再如第十三首

“旋移紅樹斫新苔,宣使龍池更鑿開。展得綠波寬似海,水心樓殿勝蓬萊”

提到的“宣使龍池更鑿開”之事,也與《錦裡耆舊傳》記載的前蜀開宣華池,引郫江水入宮的事相符。透過這些例證,可知浦江清的觀點是站得住腳的,此花蕊應是前蜀的花蕊夫人。

【文史英華】誰家花蕊誰家詞

《三二家宮詞》清·同治刻本

之所以宋人認為作《宮詞》的為後蜀徐妃,原因比較複雜。可能是因為後蜀花蕊夫人的名氣遠大於前蜀小徐妃,入宋後又與宋太祖有一段故事,才名遠播,自然就是她了。還有一種可能,是因為前蜀小徐妃歷史評價幾乎負面,甚至擔了一個“禍國殃民”的罪名,那些大文人們自然不願意把溢美之詞送給她了。前蜀被後唐滅亡後,後蜀又至。後蜀的花蕊夫人與前蜀小徐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後人根據《蜀檮杌》和《能改齋漫錄》的記載,仔細梳理,發現後蜀花蕊夫人與前蜀大小徐妃都屬徐氏一族,大小徐妃可能是後蜀花蕊夫人的姑姑,紅顏薄命的徐氏花蕊夫人又一次出現在亂紛紛的歷史舞臺上,令人喟嘆。這位後蜀花蕊夫人最為著名的是那首《述亡國詩》: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除了這首《述亡國詩》,還有半闋《採桑子》也像那些宮詞一樣撲朔迷離:

“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三千宮女皆花貌,妾最嬋娟。此去朝天,只恐君王寵愛偏。”

這首詞見於《能改齋漫錄》,詞的上下闋風格完全不一致,能寫出“更無一個是男兒”的花蕊夫人怎可能寫出如此邀寵鄙陋之語。而且《宋史》記載“昶乃舉族與官屬由峽江而下”,他們的入宋路線是從成都經眉州乘船下三峽入汴京,並沒有經過蜀道。而只有前蜀的花蕊夫人作為俘虜,押解入洛陽要經過蜀道,且《十國春秋》又記大小徐妃隨後主降唐,

“行至天回驛,太妃與太后賦詩,悽婉不可聽聞”

。由此,這首詞的上半闋有可能是前蜀花蕊夫人所作,下闋當為後人所續。

年年總到花時候,風雨成旬。不肯開晴,誤卻尋花夢裡人。兩個以花著稱的女子,她們的故事就這樣在世間流傳,她們的名字藉著那些清曼緋豔的詩句,活在了後人的追憶裡。

(本文原載成都市金牛區地方誌辦公室編著的《錦水花間——千年前的成都》一書)

方誌四川部分圖片、音影片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資訊。文章所含圖片、音影片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文史英華】誰家花蕊誰家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