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宰相,建內閣”,君權空前加強的明朝,王朝統治也步入僵化

綿延千年的宰相制度,在明朝時被廢除

明朝時期所體現的中國封建制度發展的“新”,主要體現在政治制度方面,雖然從根本上來說,明朝依然是徹底的封建君主專制,但是其和前朝的區別主要在於,君主專制的空前加強。

延續千年之久的宰相制度,在明太祖朱元璋時期被徹底廢除便是明證,在此之前,宰相作為封建王朝中樞行政,以及決策集團的重要成員,對於整個封建政體的維護和國家的平穩執行,起到了巨大作用。

然而明朝皇帝卻將這一宰相制度徹底摧毀,這一方面體現出了皇權和相權,這對矛盾延續千年之久,已經進入到了無法調和的地步,進而不得不選擇廢除宰相的窘境。

“廢宰相,建內閣”,君權空前加強的明朝,王朝統治也步入僵化

同時也展現出了封建君主,對於專制權力的極度渴望,宰相制度廢除以後,封建君主專制在明朝達到了新高峰,這就是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革新。

不過即便宰相制度被廢除,明朝皇帝似乎也並未感覺到,前所未有的輕鬆。

因為在此之前,宰相群體作為封建政權,國家事務的重要決策者和執行者,雖然有時候權勢熏天,但是其為君主所分擔的政治壓力,是顯而易見的。

然而宰相群體退出歷史舞臺之後,明太祖本人進入到了政事頗為繁忙的階段,再勤奮的君主,在面對每天數以千計的奏摺批閱任務之時,也難以接受。

“廢宰相,建內閣”,君權空前加強的明朝,王朝統治也步入僵化

廢宰相建內閣,權力之爭並沒有減弱

就這樣,明朝時期極富時代特色,但又充滿君主無奈之情的,內閣制度登上了歷史舞臺。

明代的內閣實際上,接替了此前被廢除的宰相的任務,雖然在表面上的地位,與此前地位尊崇的宰相有所差距,但是在具體的行政權力方面,幾乎是沒有太大的差別。

《明史》載:“明太祖十三年,罷丞相,政乃歸六部,部權重也。洪、宣之後,閣體又尊,且權亦漸重,於是閣部相持,若廷推考察,各騁意見,遂以營其私,而黨局分焉。”

因此,在今天明史研究領域上,有的學者就認為明代的內閣,特別是內閣首輔,實際上就是此前領班宰相的變態現象。

“廢宰相,建內閣”,君權空前加強的明朝,王朝統治也步入僵化

明朝的內閣首輔,經過幾位皇帝的重視和扶持,逐漸成為了朝堂最具權威的官員。因此明朝時期也湧現出了像三楊(明朝建立前中期的朝堂重臣、元老級人物)、張居正、申時行等名臣,這也是明朝文官體制發展到巔峰階段的重要標誌。

但是隨著文官體制的建立,明朝的政治體制也在不斷走向僵化,因為整個王朝的政治團體,就像一個車間一樣每天在不停地運轉,缺少了人氣和靈魂。

就像萬曆皇帝長達幾十年深居禁宮,不理朝政之時,整個明朝卻像機器人一樣仍在運轉,儘管當時的六部尚書缺了一大半,在內閣首輔的經營之下,明朝依然平穩執行。

“廢宰相,建內閣”,君權空前加強的明朝,王朝統治也步入僵化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明朝的皇帝從萬曆開始幾乎成為一種擺設,內閣首輔和大宦官,都開始對朝堂之權展開了爭奪,整個朝堂烏煙瘴氣不說,受到直接打擊的是廣大百姓。

他們成為官員欺壓的物件,整日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由此一種對於現實主義的深刻思考,成為當時有識之士的努力方向。

比如明末清初經世致用學派的代表人物黃宗羲,他就對當時明朝後期的混亂政局,和現實社會進行了極為露骨的批判,《明夷待訪錄》是黃宗羲經世致用、反封建、批判君主思想的主要體現。

“廢宰相,建內閣”,君權空前加強的明朝,王朝統治也步入僵化

君主專制的加強,使得人民的生活更加艱難

明朝是中國封建專制體制發展的全新階段,這個所謂的“新”並不是在社會經濟基礎方面的新,因為即便是清朝統治滅亡,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經濟基礎,依然是小農經濟。

而這種小農經濟的堅韌性和封閉性,在經過兩千多年的演變之後,最終在近代西方列強堅船利炮的進攻下,才逐漸走向衰落。

由此可見看出,中國封建時期小農經濟是何其穩固,因此經濟方面的革新非常難。

“廢宰相,建內閣”,君權空前加強的明朝,王朝統治也步入僵化

因此明朝的革新重點體現在政治層面,也就是宰相制度的廢除。宰相退出歷史舞臺,實際上標誌著整個政權執行機構中,長期威脅皇權政治的因素不復存在,因此君主專制制度達到了新高峰。

然而這種君主專制的空前加強,一方面使得整個社會的壓迫和剝削,更加明顯和殘酷,一方面也直接導致封建政治體制愈發僵化。

黃宗羲在以超越世人的眼光,洞察到君主專制的腐朽,並結合自身的經歷,徹底走向了反君主專制、反封建的道路。

《明夷待訪錄》作為他該思想的核心體現,在封建時代即將終結之際,產生了巨大的歷史震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