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米停止服務,阿里為什麼被稱為收購冥燈?

蝦米停止服務,阿里為什麼被稱為收購冥燈?

本文是超財經原創作品

“2021首次流淚給了蝦米 原本以為我會在回家的車上痛哭 沒想到來的比我想象中的早 一時之間不知道怎麼說了 大概是我太喜歡蝦米了吧 言語表達不清但真的超級無敵爆炸喜歡 很愛你很愛你很愛你 我希望 今後可以再見算是奢求吧 四年了 每天的陪伴都有蝦米  我繃不住了 先平復一下情緒  蝦米,愛你@蝦米音樂”

誕生於2008年的蝦米音樂,是國內最早探索線上音樂模式的平臺之一,2013年被阿里收購時一度風光無限,然而也就是7年時間,最終卻停止服務,黯然離場。

在蝦米音樂官方賬號宣佈將停止服務的微博下面,有28000多條留言,很多留言的使用者表達了對蝦米的不捨。

在微博、知乎、B站上,很多人一邊傷心地清理著蝦米的賬號和本地歌單,一邊抱怨阿里在收購完蝦米後,不輸血只抽血,最終導致了蝦米的死亡。

蝦米停止服務,阿里為什麼被稱為收購冥燈?

“阿里文娛你們真的啥也不是,好好的APP讓你們搞沒了”,這條微博的留言下有2399個贊。

作為一家老牌網際網路企業,阿里的投資範圍廣泛,投資企業眾多,截止目前,阿里投資公司 543 家,涉及企業服務、金融、傳媒、電商、物流、農業等19個行業。從最早的雅虎中國,到後來口碑網、丁丁網、ofo 小黃車等在本地生活領域的潰敗,阿里投資失利的專案不勝列舉,包括一些曾經處在行業頭部的玩家在被阿里收購後反而份額下滑甚至開始落入平庸。

01

雖然收購涉及的行業眾多,收購的企業也不少,但是分析阿里的收購行為和其後發展軌跡。如果從流量和變現的途徑來看,就發現這其中的邏輯。

我們在此前釋出的文章《2021年,傳統網際網路還有最後一戰》的文章中說過,流量和變現是解釋現在網際網路行為的兩個基本邏輯。

對於阿里來說,電商變現不僅是其強大的基礎,而且是流量的終點,這個變現如果需要不斷壯大,就需要不斷有流量被引流入到阿里的平臺發生交易。

以這個角度來看阿里的收購就會發現,阿里收購的公司很多都是流量型的公司,這些公司透過為阿里引流來實現其價值,無論是早期的雅虎還是後來的口碑、豌豆莢、UC瀏覽器,蝦米音樂,甚至優酷也是,這些公司某種程度上的收購初衷都在起到為阿里引入流量和對支付寶進行推廣的作用。

從最開始的雅虎中國來看,情況即是如此。

雅虎是曾經的全球第一門戶搜尋網站。1999年9月,中國雅虎網站開通,2005年8月,中國雅虎由阿里巴巴集團全資收購,由阿里巴巴團隊負責運營。8年後,在2013年9月,中國雅虎宣佈不再提供服務,一代搜尋引擎霸主就這樣隕落了。

先拋開雙方錯綜複雜的互相持股以及現金補償的關係不說,對阿里來說,其接收雅虎後為其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作為PC網際網路時代的入口網站和搜尋引擎霸主,雅虎為正在發展急需流量的阿里和淘寶引入了無數流量。在雅虎中國不斷的業務嘗試中,無論是搜尋、郵件、即時通訊、門戶以及口碑服務,雖然這些業務最終都沒做成氣候,但這些業務無論在設計和執行時都把為阿里引流作為重要目標之一。所以,即使最後雅虎中國關停,但為阿里引流的任務完成的還算差強人意。

02

口碑網的例子也是如此,口碑網當初興起時,與大眾點評齊名。2006年10月,阿里收購口碑網後將其併入了淘寶,最後變成了淘寶網和支付寶體系中無足輕重的點評板塊。

在移動網際網路的初期,阿里透過對UC的收購來實現了外部流量的引入。

蝦米停止服務,阿里為什麼被稱為收購冥燈?

塞班時代的國內手機瀏覽器行業,UC瀏覽器市場份額穩居第一,全球使用者數突破5億,在全球十多個國家,已經佔到10%市場份額,擁有1億多海外使用者。

2014年時,阿里巴巴花50億美元全資買下了UC,而UC在加入了阿里巴巴的大家庭之後,阿里巴巴將UC發揮到了極致。

正在面臨從PC網際網路上到移動網際網路的淘寶急需移動端流量的匯入,佔瀏覽器行業第一的UC作為流量池再合適不過了。被收購後的UC很快改變了介面,將以往簡潔的介面複雜化,加入的多種功能中即包括其重點推薦的淘寶的購物功能,正是因為UC在各個層面對淘寶移動端的力推,使得淘寶快速跑步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提供了動力,UC為阿里巴巴也帶來了大量的流量。

但對UC來說,加入阿里並沒有讓自己變得更好,一個好好的瀏覽器成了一個帶瀏覽器功能的新聞閱讀軟體,uc的功能越來越多,看小說,看影片,檔案管理器,基本上uc全可以幹了。不僅如此,uc還會頻繁地喚醒阿里系的軟體,這對使用者體驗的損害可想而知。

03

阿里是做電商起家的,包括最早的B2B阿里巴巴,C2C淘寶,B2C天貓和螞蟻金服,都是透過產品交易直接產生收入和利潤。但是作為變現的阿里,在交易平臺的打造上需要聚集買賣雙方,這個聚集過程就需要源源不斷的流量來進行轉化。

從這個角度來說,阿里需要持續不變的流量,企業越發展就越需要引流。一方面需要流量,另一方面阿里本身又不新增流量,這也使得阿里只得將其他人的流量引自己的生態中,並且持續不斷地引流。

優酷網是由古永鏘於2006年6月21日創立,曾經在影片行業佔據半壁江山。2016年4月6日優酷土豆完成私有化,正式成為阿里全資子公司。

在接入阿里後,作為阿里大家庭的一員,優酷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為淘寶、天貓、支付寶等阿里的主業引流。結合阿里電商的原始基因,優酷在阿里內部嘗試新的變現方式:邊看邊賣,在影片的播放過程中,優酷會在相應時點推薦同類商品資訊,使用者點選後,跳轉到淘寶頁面完成一鍵購買。

利用此方式,優酷為阿里開創了一種新的內容與電商結合的方式,雖然對於阿里有引流作用,但是對於優酷的使用者本身卻並非好的體驗。在阿里,優酷渠道的作用遠大於其提供內容本身的重要性。這種以犧牲使用者體驗為代價的轉化使得優酷在喪失自身創造力的同時也喪失掉了目標,這使得三心二意的優酷逐漸滑向了平庸,甚至面臨著掉隊的風險。

在目前騰訊、愛奇藝、優酷這主要的三家影片網站中,成立時間最早、曾經的市場份額最高的優酷卻排名第三,並且還面臨著B站、位元組跳動長影片的追趕。

反觀競爭對手,愛奇藝、騰訊影片是依託百度、微信的流量入口引流,其源源不斷的流量保證了兩者持續不斷有新鮮的流量被引入,流量的引入再加上相對獨立的運營,保證了較為良性的發展環境。

04

在網上有一流傳很廣的帖子,阿里收購任何一家公司後,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KPI,然後從集團派高管空降推選阿里文化,最終,如果發現這一套行不通以後會對公司架構進行整合,人員進行調整,如果這一套動作全部用完還是不行,那就宣佈停業。

蝦米停止服務,阿里為什麼被稱為收購冥燈?

在業務方面,阿里是堅定的KPI考核的支持者。其實,所謂KPI實際也就是阿里將收購企業納入自己的考核和大的業態中,阿里執著的用資料、模型化、標準化驅動被收購企業融入到自己大的業務鏈條中,

對阿里來說,由於缺乏微信、搜尋那樣的巨大的  “神級應用”,在業務中,對流量的需要是巨大而且持續的。阿里的併購投資,除了是為打造商業生態系統服務,也有很大一部分目的是為了引流。

這種引流,已經形成一種迴圈。阿里越發展,越需要流量,越需要引流。因此,無論是收購UC、高德、優酷土豆,微博、陌陌,還是投資傳統渠道,這一切的本質都是為引流,只有不斷地解決新流量,阿里才能不斷地實現發展。

然而,被阿里引流後,從長遠來看,業務的萎縮是一種必然趨勢——只有將收購流量的業務移到阿里平臺上,對阿里來說這種收購才有意義;但對很多被阿里買過來的企業來說,業務和流量都轉移到阿里平臺上,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傷害,因此在完成阿里引流使命後,被邊緣化,沒落甚至消失也就不足為奇。

蝦米停止服務,阿里為什麼被稱為收購冥燈?

阿里巴巴讓讓世上沒有難做的生意,但在對收購企業來說,被阿里收購後,世上卻全是難做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