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士Vision AMG很醜,但醜的有意義

從去年的MG6 XPOWER、UNI-T賽道版,到今天的影豹R-style、繽瑞COOL,原廠改裝風已經成為了自主品牌們輕車熟路的設計新方向。

官改街車成群結隊地出現,背後無疑是中國消費者對“效能”二字強烈的需求使然。

賓士Vision AMG很醜,但醜的有意義

以剛剛上市的影豹R-style為例,雖然還是那臺1。5T的機子,130kW的最大功率,270牛米的峰值扭矩,效能上也沒什麼大的變化,但啞光灰與亮橙的撞色搭配,碩大的獠牙、尾翼加尾部擴散套件,18寸米其林高效能輪胎加燻黑輪轂,灰麂皮與橙色縫線的內飾點綴,的確能給普通老百姓們製造一些有別於普通民用車的新鮮體驗。

賓士Vision AMG很醜,但醜的有意義

大家都在嘗試“把賽道搬到街道”,也想趕上“把標準化變成個性化”的製造業大趨勢。

其實也是行業發展的必然。

BBA先人一步,也在這條路上走的更久一些:賓士的AMG孵化的最早,但在此之前也已經造了80年車;寶馬的M誕生於公司第一臺車下線50年之後;奧迪的RS來的最晚,但也用了70年才定義出高效能的模樣。

按圖索驥的事兒我們最擅長,彷彿只要學學這些前輩的思路,把轎車都變成街車模樣,加獠牙和寬體,換輪轂和尾翼,再鋪滿麂皮和撞色縫線,就一定能賣得好。

但就像自然界始終在演化一樣,效能車的設計法則也在發生變化。

當電驅動和自動駕駛逐漸普及,本來基於大馬力和後驅操控的駕駛樂趣,還能夠成為品牌引以為傲的談資嗎?那些碩大的進氣造型,誇張的排氣特徵,還會製造出效能車曾經的魅力嗎?

畢竟在百公里加速時間動輒3秒以內、前後雙電機四驅幾乎成為標配的電車時代,曾經那些油車的效能公式,瞬間不成立了。

既然內在的東西都變了,外在的設計是否也要有所改變,才能更好地追隨功能,而非為了設計而設計,導致虛張聲勢的現象發生。

空氣動力學是一個辦法,因為無論燃油還是電動,這個詞都能和效能扯上關係。

賓士Vision AMG很醜,但醜的有意義

從去年的Vision EQXX到最近的Vision AMG,賓士為了追求極致的風阻效應來凸顯電動時代與眾不同的效能,捨棄了以往誇張氣動套件和多餘型面特徵的設計,儘可能地讓車身變得簡單。

這完全背離了我們在燃油時代對街車的審美認知,也引來了大量網友的困惑與不買賬:有人覺得造型太古怪,圓滾滾沒精神,和印象中端正威嚴的那個賓士相差甚遠。

賓士Vision AMG很醜,但醜的有意義

如果用傳統的審美公式來評判Vision AMG,為了追求長尾造型導致重心失衡,過短的L113也沒了AMG-GT經典舒展的比例,甚至由於整個車身沒什麼多餘的型面,導致每一個功能特徵都缺少為它營造氛圍與滿足其存在合理性而服務的特徵面。

賓士Vision AMG很醜,但醜的有意義

最典型的要數這個三叉戟式頭燈,周圍沒有任何元素呼應,就在一個面上硬挖出幾個燈腔,前臉的突兀感,就像失去了或圓或方的特徵面來讓攝像頭的存在變得更合理的手機設計,將兩種不同的材質和不同功能屬性的部件直接拼接在一起一樣。

賓士Vision AMG很醜,但醜的有意義

它好像不太合理,也不太順眼,但它確實開發出了一套有別於燃油體系來彰顯電動效能的語言。

相比恨不得要吃掉你的一眾燃油街車甚至寶馬XM來說,Vision AMG更內斂,和以往的“效能”有更大的不同。

賓士Vision AMG很醜,但醜的有意義

我甚至覺得Vision AMG尾部保留的6個排氣管造型也應該幹掉,既然要和過去的AMG說拜拜,就斷舍離的徹底一點,和燃油相關的特徵,一概不留。

需要清醒的是,當自主品牌們還在想方設法加裝各種誇張的套件、用加法讓車看起來更運動的時候,這些效能車的前輩們已經開始思考如何用減法來營造電動時代的效能氛圍了。

畢竟和那些誇張的中網、紛雜的套件相比,捨棄了大量多餘型面的Vision AMG的確更能讓人聞到電動的味道。

賓士Vision AMG很醜,但醜的有意義

Vision AMG很醜,但醜的有意義。

你 還 可 以 看

賓士Vision AMG很醜,但醜的有意義

賓士Vision AMG很醜,但醜的有意義

賓士Vision AMG很醜,但醜的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