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5咋沒說汽車|蘇雨農的長鏡頭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今年315咋沒說汽車 | 蘇雨農的長鏡頭”,“vid”:“b3327jhgo43”,“img”:“http://puui。qpic。cn/vpic/0/b3327jhgo43。png/0”,“desc”:“”})

年年歲歲晚會相似,歲歲年年車企不同!對於很多行業而言,315已成為公關的盛宴,套路層出不窮。但是,不管中間經歷了什麼,以晚會為代表的315小高潮,對一些不良企業的震懾力還是很強大的。

今年315晚會罕見的沒有涉及汽車,不知集體關注的車企公關和媒體們,是失望還是鬆了口氣。不過,隨著中國汽車產業體系不斷升級,而且也持續著優勝劣汰的趨勢,這幾年我們看到共性的、廣泛性的汽車行業的問題相對較少,一般是屬於區域性、個性的問題。我們也應該看到。之前315所關注的汽車問題,一般聚焦於機械效能,或者生產裝配品質,或者是售後服務欺詐等等這方面的問題。但是隨著汽車產業的發展,新的問題也出現了。

中國汽車已經進入了智慧化的時代,逐步走向軟體定義汽車的階段。新的發展階段帶來了不一樣的問題。

比如說,當我們宣傳一款新的智慧汽車產品,有關運算能力的指標已經取代了傳統的動力指標;一些高科技功能也成為車企們競相宣傳的亮點,似乎大家在挖空心思的尋找不一樣的、更獨特的功能。

然而,在全球化的供應鏈體系支援下,各個車企在核心技術基本上不會有本質性的差異,更多的是體現在對使用者體驗的把握,以及在特定領域的區域性進步。

特別是在智慧化領域,很多方面還受到法律法規、技術條件以及社會認知的侷限。當我們對其寄予美好的憧憬,也要考慮到現實的實現條件。

特別是這一兩年來,有關自動駕駛產生的爭議越來越多,我在節目中也多次提到了一些問題。

我們對技術的把握,究竟有沒有信心;我們所承諾的功能,在現實的可行性有多少?我們向用戶展現的究竟是營銷話術還是實際能力?

如何去客觀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符合現狀的智慧車型,需要更強的辨別能力,也需要企業、供應商、媒體一起來提供客觀的資訊。但很多新企業為了吸引使用者,特別是為了打造區別於傳統的形象,在科技領域加大投入的同時,也存在著宣傳過度或者說是誤導的問題。包括刻意的模糊概念和不切實際的承諾,以及很多為了創新而創新的無效體驗。

最典型的就是高階輔助駕駛功能被誇大,無限趨近於自動駕駛。實際上當前輔助駕駛的功能,在特定場景下能夠緩解駕駛員疲勞,提升主動安全。但遠遠沒有到解放雙手的時候。包括所謂汽車生態的概念,雖然前景無限,但也遠遠沒有到超越手機的體驗。我們還是在為未來的願景買單。

如果你是在融資,你可以跟投資人賭未來,但是對於真金白銀買車的消費者而言,他的信任不能被輕易的辜負。

並不是我反對創新,反對智慧化的趨勢。實際上我是對智慧化的宣傳最為積極,但是凡事需要有一個度,我們不能過分的利用消費者的信任。這些都在透支整個行業在智慧時代的信譽。我們要把遠景的期待,和分步驟的實現區分開。

對於使用者來講,在購買智慧車型的時候,完全可以出於對潮流的追逐,對高科技的喜愛而選購智慧汽車,但同時要充分考慮到你的使用場景,同時要做好試駕體驗,清晰的瞭解這輛車的特性和它的實際能力。

你還要考慮買了智慧汽車之後,和傳統汽車不一致的售後問題。你可能享受了更貼心的服務,但是由於智慧軟硬體更新速度遠遠快於汽車的機械效能,你的車貶值會不會更快,過了幾年你的車就不像你買的時候那樣智慧。你換車之後,你的資料怎麼辦?這並不是不能解決的問題,但是你在買車的時候要考慮清楚。

即使這次315晚會沒有點名,但近期很多關於汽車質量問題的熱點都和這些有關。所以無論創新企業還是傳統企業,都需要共同培育和維護消費者的信任。汽車智慧了,咱們的判斷力,不能變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