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蘋果汽車吧,索尼·Honda來了

忘記蘋果汽車吧,索尼·Honda來了

日本集中資源挑戰特斯拉

編譯 | 楊玉科

編輯 | Jane

出品 | 幫寧工作室(gbngzs)

索尼集團願望成真。

在消費電子展(CES)上展示兩款電動概念車後,2022年初,索尼集團趁勢宣佈尋找合作伙伴,以進軍電動汽車領域。3月初,這一願望得以實現。

同為日本企業的本田汽車接住了索尼集團拋來的橄欖枝。兩家公司決定,成立一家50%對50%的合資企業。新公司名為索尼·Honda移動出行公司(Sony Honda Mobility Inc。),將於2022年底前在東京成立,自2025年開始銷售電動汽車。屆時,索尼集團和本田汽車也將提供移動出行服務。

初看起來,這是一個雙贏的合作。

一方面

,索尼集團可在合作中貢獻其“影象、感測、電信、網路和娛樂技術”方面的專長;

另一方面

,它可利用“本田汽車的尖端環境和安全技術、移動開發能力、車身製造技術以及售後服務管理經驗”。

兩家公司的目標是,提供高附加值的電動汽車。索尼Vision-S 01轎車和Vision-S 02跨界車能否掀起電動汽車新浪潮,目前下結論還為時過早。但值得一提的是,本田汽車已經與通用汽車達成協議,使用後者Ultium平臺。

忘記蘋果汽車吧,索尼·Honda來了

按照本田汽車規劃,到2030年,將電池動力和燃料電池汽車的銷量提高到全球年交付總量的40%。到2035年,將這一比例增至80%。到2040年,徹底停產傳統內燃機汽車。

為實現這一目標,一個新的專用電動平臺將在2025-2030年期間推出。這個名為e:架構的平臺,將在一系列銷往美國的汽車上亮相,再進軍其他區域市場。

事實是,在電動汽車開發領域,本田汽車遠遠落後於競爭對手,它唯一的電動汽車是Honda E。但最近,本田汽車加快電動汽車步伐。今年早些時候,它宣佈與通用汽車合作,採用全球架構和通用汽車Ultium電池技術,共同開發系列平價電動汽車。按照協議,帶有本田和謳歌標誌的大尺寸SUV將於2024年在北美上市。

2021年,本田汽車宣佈,到2040年,其全部車型陣容轉向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作為該計劃的一部分,它將投資400億美元,在2030年前推出30款新的電動汽車。

索尼集團已向外界展示了兩款自己設計的電動概念車——Vision-S 01和Vision-S 02。目前尚不清楚,索尼·Honda移動出行公司將如何融入這些計劃。

忘記蘋果汽車吧,索尼·Honda來了

01.

是索尼本田

還是本田汽車,索尼驅動?

本田汽車和索尼集團——這兩個標誌性的日本品牌來自日本最重要的兩個行業——汽車和高科技。但雙方交易仍有待監管部門批准。

來自本田技研的水野泰秀(Yasuhide Mizuno)出任索尼·Honda移動出行公司執行長。任命自6月1日生效。索尼集團執行副總裁川西泉(Izumi Kawanishi)擔任新公司營運長。新公司預計在美國、日本和歐洲銷售汽車。

本田汽車執行長三部敏宏(Mibe Toshihiro)透露,起初企業規模較小,但在被變革包圍的行業背景下,這是嘗試新商業模式的重要一步。“新公司將透過跨界組合帶來的化學反應,實現更多新價值。”

本田汽車將把業務從非經常性硬體銷售,轉向經常性的軟硬體結合服務銷售。這是e:架構新軟體定義電動汽車平臺的一部分,該平臺擬於2026年推出,以支撐本田汽車下一代大尺寸電動汽車。到2030年,本田汽車擬向北美提供80萬輛電動汽車。

就雙方合作,可歸結為一句話——本田汽車提供汽車製造經驗,索尼集團提供軟體和技術經驗。

目前尚不清楚雙方合作的更多細節,也不知道雙方將在什麼平臺上製造汽車,甚至不知道車型將如何命名——是索尼本田,還是某些更接近“本田汽車,索尼驅動”的詞彙?

最近幾年,索尼集團已經越來越清晰地表明其電動汽車雄心,在過去三屆CES大會上,這家企業展示了VISION-S電動概念車。

每次展示,索尼集團都將重點放在娛樂和軟體方面,以表明他們能提供比傳統汽車製造商更好的技術服務(包括自動駕駛)。起初,索尼概念車更像一款展示軟體和娛樂技術的汽車,似乎沒有打算真正製造電動汽車。

在2022年CES上,索尼集團的口氣聽起來就像真的要製造這些概念車。因為他們表示,正在“探索”這款車的商業釋出,還成立了一家新公司——索尼移動公司,專注於移動出行和電動汽車。

但今年2月,索尼集團首席財務官表示,他們自己不會製造電池或汽車,公司更願意專注於尋找合作伙伴。不久,索尼集團和本田汽車簽署一份諒解備忘錄,表明雙方合作意願。

對本田汽車而言,牽手索尼集團,可以更快進入電氣化軌道。

忘記蘋果汽車吧,索尼·Honda來了

02.

索尼組裝商?

本田角色面臨威脅

本田汽車和索尼集團都是日本公司,多年來,日本公司一直以保守的商業行為而聞名。雖然索尼集團是一家科技公司,相較其他日本公司發展更快,但汽車行業仍存在一種傳統主義,這似乎阻礙了他們在電動汽車領域採用新理念。

最近一份報告警告道,電動汽車停滯不前可能會給日本經濟帶來可怕後果。

索尼·Honda移動出行公司的成立表明,日本兩家最大公司(本田汽車排名第2,索尼集團排名第11)有意利用各自優勢,攜手在電動汽車領域趕上其他國家。外界有望在2025年前看到成果,雖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至少能有所作為。

和大多數其他日本汽車製造商一樣,本田汽車在電動汽車方面一直進展緩慢。雖然在三部敏宏領導下,他們似乎採取了一些行動,但仍然落後很多。

本田汽車宣佈到2030年,所有新車型都實行電動化,但這隻侷限於中國市場。在美國,本田汽車仍然含糊其詞,聲稱電動汽車需求不夠高。其首款面向大眾市場的電動汽車Prologue EV,要到2024年才會在美國上市。該車依賴的是通用汽車Ultium平臺,而不是本田汽車自主開發的平臺。

今年3月,在東京總部之間的某個地方,日本這兩家大公司之間展開了一場令人擔憂的辯論。如果雙方成立的合資企業能夠成功打造出挑戰特斯拉的產品,這位新的強大對手應該被稱為Sonda還是Hony?

索尼集團和本田汽車已經樹立了重要楷模,也承擔了重要風險。無論結果和代價如何,從長遠來看,這都是日本更需要的一種實踐——集中資源,並承認汽車或消費電子行業已經不再是之前所拘泥的行業。

不過,Pelham Smithers Associates的分析師認為,這種合作並不完全都是優勢。成立合資公司前,索尼集團的電動汽車業務可以被解讀為,面向整個市場的車載電子產品(遊戲系統、音樂系統、螢幕等)的展示。

透過與本田汽車合作,索尼集團可能已經放棄在整個行業銷售汽車電子產品的想法,儘管其中不乏強烈的反對聲音。

而本田汽車面臨的威脅是,它是否最終只扮演索尼組裝商的角色——這是任何有信心的全球汽車企業都不希望看到的角色。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蘋果公司,還沒有找到願意與它合作的高階汽車製造商的原因。

忘記蘋果汽車吧,索尼·Honda來了

儘管有種種警告,但索尼集團和本田汽車的合作仍然是日本企業界的里程碑。不利因素如下:

其一

,本田汽車願意加入這樣的合作,可能會被外界解讀為承認自己的缺點。

其二

,對本田汽車和其他汽車企業而言,特斯拉帶給他們的最嚴酷教訓之一是,一款汽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面向使用者的軟體。

上述問題的各種說法長期困擾著日本企業。軟體平臺作為消費電子產品的標誌性特徵的持續優勢,暴露出一個巨大的薄弱環節。

就拿索尼集團與蘋果公司相比,它在軟體方面可能不是世界一流,但作為消費平臺(尤其是PlayStation)開發商,它或許是日本最好的。其他日本公司應該明智地理解本田汽車所取得的精神層次的飛躍。這是

第一個突破意義

第二個突破意義

與這兩家公司的歷史相關。出於多種原因,這兩家公司是激烈和叛逆的企業典範。多年來,兩家公司極其珍視其獨立性。

在雙方宣佈合資新聞釋出會上,為強調雙方文化的契合,一張幻燈片上並排呈現了索尼集團和本田汽車創始人的照片。兩名創始人都戴著眼鏡,都是極富遠見之人。與此同時,他們的笑容掩飾了對權威好鬥的蔑視。

創立之初,兩家公司都曾與操縱慾強的日本貿易省發生過變革性衝突,日本貿易省曾試圖阻止本田汽車生產汽車和索尼集團獲得生產電晶體的許可。頗有意思的是,兩家公司在沒有日本貿易省參與的情況下達成了合作關係。

更難能可貴的是,儘管極其珍視獨立,但他們還是達成了合作。就此而言,這一合作關係也闡明兩家公司在壓力之下,被迫重新評估優先事項,同時也為其他公司發展方向提供了含蓄的建議。

本田汽車和索尼集團的執行長都表示,他們會考慮讓合資企業上市。對日本企業和投資者而言,這應該被視為一種積極可取的做法。

當下的市場對大型純科技公司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也許索尼·Honda移動出行公司的市值永遠不會超過特斯拉,但其股價將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指數。這表明,只要有一些創造性思維,日本企業就可以為財富賦予更高的估值。

(本文部分內容綜合Automotive News、Motor 1、Electrek、Financial Times、Engadget報道,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忘記蘋果汽車吧,索尼·Honda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