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投訴量劇增,到底是何原因?

佔領月度銷量榜單高地並不是那麼容易,尤其是對於後來者來說。

不過,想要在投訴榜單上擁有席位,並不困難,儘管沒有任何一家車企想在這裡榜上有名。

新能源汽車投訴量劇增,到底是何原因?

然而,在8月份的汽車投訴榜單上,投訴量前5的車型中,新能源車型便佔到了3席,深有在這一排行中將燃油車掀於馬下的氣勢。

另外,新能源車型在這個榜單上的排名還比較靠前,除了冠軍沒有拿到之外,“榜眼、探花”均收入囊中。

那麼究其根本,在前方陣地的所有品牌都在搖旗吶喊之時,為什麼在售後市場翻了車?

新能源汽車投訴量劇增,到底是何原因?

投訴原因:五花八門

能讓一臺燃油車主最終在投訴平臺上一展“寫作”能力的根源,無非就是發動機/變速箱故障,最多再加上一個附件電氣故障,而在新能源領域,或許就只有“五花八門”這個成語比較契合。

新能源汽車投訴量劇增,到底是何原因?

新能源中投訴量排第一的是廣汽豐田iA5,投訴量從7月份的18例激增至96例。

投訴的主要原因有兩個:其中之一的部件開裂屬於質量原因,另一個則是服務流程不完善,更多關乎使用者體驗。

同平臺、同標不同廠的Aion S也沒能置身事外,以90例的投訴量拿下新能源第二,榜單第三。其服務流程不完善這一投訴原因與iA5高度相似,續航里程不準是關乎車輛本身的投訴項。

新能源汽車投訴量劇增,到底是何原因?

而新能源領域的“老字號”比亞迪宋PLUS新能源位居第三,從7月份的4例提升至75例。

投訴原因與實際產品並沒有太多關係,DM-i混動系統的口碑還是可以的,投訴主要是使用者提不到車,銷售承諾無法兌現。

看來,比亞迪DM-i系列產品從3月底正式上市之後,產能仍然是稍稍有些捉襟見肘。

新能源汽車投訴量劇增,到底是何原因?

投訴榜單,可能只是其一

榜單上的投訴量確實能說明一定問題,但如果說這是全部,就有些以偏概全了,畢竟使用者最終走投無路,才會在這上面“做做文章”。

根據之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甘霖在此次世界新能源大會上做的報告,督促召回的新能源車輛累計達到128。38萬輛,保有量基數超過600萬輛,意味著每五輛新能源汽車就有一輛被召回。

稍作計算就能發現,這句話並沒有根據中國語言文化做任何的誇大處理,此前尤拉iQ、保時捷Taycan、比亞迪宋DM、極星2、寶馬iX3、小鵬G3……,不分價格高低、不分先來後到的召回,相信所有人都留有深刻印象。

新能源汽車投訴量劇增,到底是何原因?

當然,與8月份的榜單一樣,整車質量問題並非全部,諸如T-box、儲存卡等無傷大雅的問題也是召回的理由。但不可否認與行駛強相關的電驅動領域仍然是召回原因的重災區,如果不是如上產品召回,投訴平臺的數量或許還會有指數般的飆升。

整個榜單,可能就沒有燃油車什麼事了。

新能源汽車投訴量劇增,到底是何原因?

投訴量走高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

掐指一算,從新能源汽車擺脫補貼正式進入“貼身肉搏戰”到現在,已經有兩三個年頭的時間了。

新能源汽車投訴量劇增,到底是何原因?

如果僅從8月份的投訴量走高的原因來看,造車新勢力或者傳統車企的純電動部門在如此長的一段時間內仍然對於售後處於漠視的狀態,絞盡腦汁提升銷量還是佔去了太多精力。

以至於iA5以及Aion S的使用者最終會因為“服務流程”而鬧到投訴平臺上。

新能源汽車投訴量劇增,到底是何原因?

而由一系列召回和投訴平臺上關乎車輛本身的問題來看,電驅動系統和大批次生產的一致性的老大難問題是車企們在技術提升和生產能力提升需要集中力量攻克的關鍵領域。

對於一臺純電動汽車,可以在配置以及花裡胡哨的功能上有所妥協,但在出行這一關鍵上,仍然是不容置喙的。

新能源汽車投訴量劇增,到底是何原因?

而在給完幾大棒槌之後,新能源車企還是要自己給自己幾顆紅棗安慰一下的。

從逐漸遞增的投訴量來看,市場保有量的提升是間接反映出來的事實,保有量上不去,也就不會有投訴量的到來。

在這點上市場保有量巨大的大眾、豐田等傳統車企應該深有體會。

而最終,如果電氣化產品完全取代燃油之後,屆時榜單上也會被全部替換。所以,對於投訴這個問題,保持理性也是一個重點。

新能源汽車投訴量劇增,到底是何原因?

寫在最後

電氣化出行已經成為認知上的發展方向,這是事實。

不過,在市場佔比和產銷量速度一旦提上來,總是會有不確定性因素的侵入,或許感知上不會那麼明顯,但數字一定不會說謊。安全、服務、電池等系統的穩定性都是一個又一個擺在純電動車企面前的問題,同時自然也是投訴的重災區。出錯不可怕,解決是關鍵,接下來就看車企們如何“見招拆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