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奶爸車是個偽命題?

文 | 喬伊

這年頭,造車、賣車其實是一個挺難的活。

既要把自己的產品貼上合適的標籤,以明確自己的目標客群,賣出人群的區隔感;又要想辦法,儘可能關照到更多人的需求,以推動銷量的持續上漲;還要讓旁觀者,主動認可品牌獨一無二的屬性,以凸顯自己的與眾不同。

這種“既要、又要、還要”,真是傑羅姆·麥卡錫見了要裝宿醉,羅瑟·裡夫斯聽了想犯罪。

那麼,首先最重要的區隔感究竟是什麼?其實,說穿了就是以往人們經常說的,場景與身份定義汽車。

比如,一個搞商務的,基本會選擇賓士E級以上的汽車;一個愛運動的,則在一生中都無法繞開一輛寶馬的3系;漂亮小姐姐愛甲殼蟲、MINI(如今尤拉也特別願意支援女性活成自己);而喜歡搞電動的,特斯拉與蔚來總有一款適合你。

很顯然,這些標籤都已經被汽車市場公關與市場部門玩明白了。但問題是,在建立區隔的護城河,並圈定了自己的目標客戶把自己圈死了之後,又如何照顧更多人群,在這個場景之外,實現對更多銷量的資料助推呢?

究竟有沒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買啥車都感覺不意外的標籤,能夠解決這樣的困境?

其實是有的,那就是——奶爸車。

“奶爸車”就是萬能公式?

說實話,似乎沒有一種狀態是完全可以定義“奶爸”這個詞。簡而言之,成為奶爸的最基本條件是——有個娃。同時,他們從以往的母親帶娃的傳統模式中跳脫出來,平等分擔起照顧、陪伴孩子成長的權利與機會。

因此,有娃、帶娃,是奶爸這個群體的最大公約數,但拋開了這個公約數之後,每個人的性格、喜好、狀態,則都呈現分散的曲線分佈,完全不朝一個方向發展。

這確實是個好現象,正所謂一張白紙好作畫,沒有標準的時代要做的就是訂立標準。因此,關於奶爸的需求、關於奶爸的形象,就完全落入了由公關與市場自由勾畫的狀態。

為什麼說奶爸車是個偽命題?

最早注意到這個市場的,應該是那些MPV廠商,畢竟在中國汽車市場,關於各種群體的任務畫像與文化傳承,在以往基本都是舶來品,大部分的汽車文化補缺與灌輸,都來源於歐洲及北美市場。

在MPV車型的話語體系中,奶爸車首先要照顧到的就是“大”與“猛”。比如豐田的賽那、本田的奧德賽、賓士的V-Class、甚至凱迪拉克的大尺寸SUV凱雷德,我都見過有人將它們歸類在奶爸車範疇之內。

按照中國人的理解,這樣的造車邏輯,凸顯的是一家人(包括寵物狗)都要整整齊齊的閤家歡理念。坐得好且寬敞,動力足能拉人載貨,就已經足夠。你不能說這樣的理念是錯的,但是把人物刻畫得如此蒼白,顯然有些對不起這麼好的定位。

正如當今的車企,總是願意在女性使用者身上著力刻畫,要展現她們自立、自強、多面人生一樣。奶爸車,也已經成為了一個需要著重打造的產品品類,比如前一陣子預定火爆到爆炸的理想L9,就提出了一個與時俱進的奶爸車新理念(其實,理想的第一款產品ONE,同樣也有奶爸車的定義)。

五塊螢幕加8155晶片,全三排的電動調節和座椅加熱;喜歡玩音響的,就搞7。3。4全景聲音響,以及杜比全景聲技術,甚至還可以在車內連線和孩子玩一把Switch,以及在車內唱上一段KTV(不得不說在KTV變得愈發危險的時期,這樣的功能簡直完美)。

為什麼說奶爸車是個偽命題?

這些,看起來在場景定義汽車的時代,也用場景定義了奶爸。與此同時,這樣的理念也獲得了更多人的追捧,比如——問界M7。

問界M7整體造車似乎有很多地方與理想L9趨同。比如同樣是六座、同樣讓第三排保持了很強的獨立性與豪華屬性,同樣可以在大螢幕上體驗獨立影院與定製的14款遊戲,甚至同樣可以在車內扯開嗓子唱一段。

你不能說這兩款車有完全獨立的創新,它們首先是在北美及歐洲大型MPV車型乘坐舒適的基礎上,進行了功能的提升。同時用科技匹配場景,以打造更適合全家人出行的乘坐環境。但這些究竟是不是奶爸車的全部?我個人持保留意見。

所以,現在的問題來了,究竟誰才能定義何為“奶爸車”?

“奶爸車”究竟由誰定義?

我們的定式思維在於,當被歸類在某一類人群中之後,就開始自動的接受這個人群被賦予的價值觀。比如,商務人士必須西裝革履,時刻保持專業與體面;家庭主婦,則必須圍繞全家進行公轉,優先滿足除自己外的所有人的需求,奶爸也是一樣。

為什麼說奶爸車是個偽命題?

在理想L9及問界M7、甚至出現更早的奧德賽、賽那之上,我們能看到的更多的是滿足第一排以後的,所有乘坐者的需求。他們要空間、他們要娛樂、他們甚至要科技。但他們乘坐的這款車,卻被定義為“奶爸車”。而奶爸,則早已經淪為了新時代的,駕駛更大、更具科技感汽車的——司機。

這顯然不符合奶爸的需求,因為既然女性都已經被要求活出自己、為自己而公轉了,奶爸們為什麼不行?

畢竟,成為奶爸的條件,只是有個娃(最多是幾個娃),但自己的喜好,對車輛的選擇,則依然可以自由奔放,為家人設計、為孩子設計,甚至為寵物設計,只是這輛車的一個組成部分。而更多的組成部分,則完全應該由車主人自己來決定。

為什麼說奶爸車是個偽命題?

比如,喜歡追求刺激的,RS6 Avant、E63S Wagon這類的旅行車,就完全可以成為奶爸車的一個新標準,畢竟你怎麼知道孩子不喜歡速度與激情,不喜歡夠硬朗的懸架所顛出來的駕駛快感?

同樣的,對喜歡深入不毛之地、專門出現在荒無人煙之處的奶爸來說,RADAR皮卡、福特猛禽等,同樣可以成為奶爸車。畢竟,你怎麼知道,孩子們不愛上山去看風景?

為什麼說奶爸車是個偽命題?

再比如,喜歡烹飪的,則可以選擇具有反向充電功能的電動車,配合電磁爐,一個隨時可以搭建完成的,屬於爸爸的移動廚房,就快速成型。

當然,喜歡在車裡唱K、喜歡連著車上的螢幕和孩子一起玩Switch,手機投屏玩王者榮耀,同樣可以成為一個自主的選擇。簡單來說,只要喜歡就好,只要喜歡就是正確的選擇。

你看,分清了切入“奶爸車”中誰才是真正的主角之後,奶爸車的格局似乎就被打開了,定義也就變得更為寬泛了一些。但同時,奶爸車也就成為了一個偽命題。

沒有統一的標準、沒有統一的場景,孩子的需求,只是你自身需求的一個組成部分,可以滿足,但完全沒有必要繞著轉。顯然,這應該是一個更好的生活模式,以及選車的理念。

對於這樣的選車模式,低情商的說法是:自私自利;而高情商的說法是:不被定義。

但,我們再退一步來說,當你的孩子從小生活在這樣的由自我意識、自我喜好驅動的文化環境之下,他在成長道路上的自主性,也將被更大的激發出來,儘管這顯然不是未來的PR和市場所喜聞樂見的。

為什麼說奶爸車是個偽命題?

但,這不是什麼大問題。勇敢活出自己(這話聽著有點怪,總算輪到男人了),做一個讓自己爽的奶爸,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