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存量之爭:快手Kwai和崑崙萬維StarMaker的成長之路

海外拓客,燒錢買量是必經之路,一旦不買量MAU資料很可能下滑,如何長期穩住使用者留存?這是所有網際網路出海企業都會面臨的問題。國內短影片巨頭快手在出海業務上也是在蹣跚中摸索前進,近期傳出將幾個海外業務整合為統一品牌Kwai、運營策略上更加聚焦存量的訊息,說明快手意識到了本地化內容社群運營、聚焦存量的重要性。

業內還有一家出海品牌,以本地化運營方式見長。崑崙萬維旗下StarMaker在2017年就深度聚焦存量,精細化社群運營,如今50%的使用者都是來自於自然增量,完成了海外流量的自我造血。StarMaker的商業化經驗或許能給業內提供思路。

快手Kwai:聚焦存量 利用本地化內容提升留存

快手在2016年就已經開始組建海外團隊,並在2017年開啟出海之路。彼時,位元組跳動以10億美金將Musical。ly收入囊中,更名為TikTok,但還未上線。在出海的早期階段,快手在北美、南美、東南亞、歐洲、俄羅斯、韓國等地區和國家都進行了大規模的市場嘗試,並在韓國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成績。

但快手在早前出海的決心、戰略、本地化、運營等方面的缺失,出海之路並沒有想象中順利。

2018年底,快手海外業務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東南亞、印度等地停止投放,團隊人員大量流失;及至2019年,年中快手調整產品策略重返國際戰場,在印度主推短影片應用 UVideo 和影片剪輯工具 MV Master,一年過後兩款產品也未擠進印度免費應用總榜的前20。

2020年4月,快手重新在印度推出Snack Video,Snack Video成績亮眼,很快在印度熱門免費榜中排行第一。遺憾的是,Snack Video月活使用者達1。5億時,和其他中國應用一起被印度列入封禁名單當中。

到2021年,公開資料顯示,快手為海外擴張準備了10億美元預算,頭三個月花了至少2。5億美元(約為快手一季度總營銷費用六分之一)。

2021年8月,在抖音及其海外版TikTok以超過6330萬次下載量位列全球移動應用(非遊戲)下載榜冠軍時,快手決定於8月20日關閉旗下短影片產品Zynn,官方迴應是“此次停止服務的是快手美國市場的一款產品Zynn,快手海外市場戰略不變。”快手的海外擴張之路可謂一波三折。

也是在8月份,快手顯露出了整體戰略上的轉變,可能意味著快手經過長達4年的摸索,形成了新的打法思路。

據《晚點LatePost》,8月份快手國際化事業部發起了代號為“Trinity”(三合一)的產品合併行動,計劃將Kwai中東、Kwai拉美與主打東南亞市場的Snack Video這三個原本獨立的應用合併成 Kwai一款產品,並且Kwai是快手未來唯一的海外產品。

8月25日,快手創始人兼首席產品官程一笑在快手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快手在選擇目標市場的時候,我們會重點考慮人口密度高、對短影片產品接受程度高、變現潛力大的地區,在增長策略上除了積極推動增長和拉活以外,我們也會鼓勵本地化內容的創作,讓更多的本地內容垂直類別做深做透,多了本地內容會提升當地使用者的活躍和留存,提升內容社群的正迴圈。”

花了半年時間,快手得到了一個教訓:在海外開啟市場依靠撒錢開路的模式已經無法奏效,至少不能將DAU模型複製到海外不同市場。快手越發明白,市場已經逐漸遠離做增量的階段,它將未來的重心轉移到了精耕存量使用者。Kwai 或許是快手海外業務新的開始,但與TikTok還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

崑崙萬維StarMaker:專注本地化運營 使用者來自自然流量增長

出海存量之爭:快手Kwai和崑崙萬維StarMaker的成長之路

如果說快手讓人看到了同樣的業務,在國內發展迅猛,不代表在國外就一定能夠運營好,那麼StarMaker從另一個層面說明,出海業務最重要的不是“出去”,而是紮根於本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本地化與差異化。

2020年,在易觀分析《中國娛樂社交企業出海發展專題》中,TikTok、BIGO、StarMaker位列娛樂社交出海Top3,可謂是出海領域的一匹黑馬。

StarMaker隸屬於A股上市公司崑崙萬維,崑崙萬維在近幾年低調深耕出海業務,截至目前旗下包括StarMaker、Opera等海外業務版塊。StarMaker自2016年推廣至今,全球使用者過億,使用者單月貢獻 3 分鐘以上的UGC原創音樂數量超5000萬個,認證歌手數量超過2萬個。2020年,StarMaker營收6。2億元,淨利潤高達9075萬,並且至今增速十分穩定。

StarMaker最初是想做一個“海外版全民K歌”,如今發展成為了一款以“音訊社交”見長、50%的使用者來自於自然流量的新物種。

全民K歌可以匯入微信朋友,透過熟人社交來達到高使用者留存,StarMaker不具備這種天然優勢,那麼當買量及透過運營方式使使用者爆發式增長後,當一定的使用者基數形成以後,StarMaker如何盤活使用者留存?

“沒有關係鏈,我們創造關係鏈,我們的核心優勢之一就在於社交關係鏈的構建,” StarMaker CEO夏凡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據StarMaker一線負責人表示,從2017年開始,StarMaker團隊開始打造以家族為名義的社交關係鏈,引導所有社群進行一致分工,比如一個幾百人的家族裡,有家族長、副家族長、助手、家族boss、家族男神/女神、家族新星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分工,家族長有管理權,副家族長協助家族長,助理負責宣傳物料,家族boss負責打榜等,新入群的使用者如果有貢獻可以評為家族新星,會得到培養。每個使用者都能在家族裡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存在感。

到2018年,StarMaker已經透過家族制社群運營為平臺注入了社交粘性。StarMaker還在實踐中琢磨出了一套獨特的去中心化的社群管理方法。比如,限制家族人數,家族長在進行家族成員稽核的時候就會格外認真,而普通家族成員也需要全力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家族助力,因此使用者在 StarMaker 中就會形成一張緊密的關係網。與此同時,也可以保證新的家族有機會在未來的比賽中獲得勝利,這種扁平化的運營方式,讓每一個使用者和家族都心存希冀,從而也使得使用者的粘性大為提升。

截至2020年底,StarMaker的使用者已經遍及東南亞、北美、中東和南美市場,覆蓋100多個國家,2020年全球下載量達6227萬,同時營收躋身“億元美金俱樂部”。StarMaker與位元組跳動的TikTok、歡聚時代的BIGO LIVE一起,入選“文娛出海TOP3”。

目前StarMaker 50%的新使用者來自於自然增量。並且更為令人驚歎的是,StarMaker的打法實現了在任何一個國家規模化複製的能力。StarMaker規模化複製的標準化體系是這樣的:使用者量上來之後依靠社群來承接,再做長期的留存和商業化。

這才是衡量出海企業的重要標準——能否規模化複製。如果不能複製,在某個單個市場發展迅猛,很容易無法突破單一市場限制,很容易達到增長天花板。快手就是例子。

StarMaker的商業化經驗,也會讓出海企業少走許多彎路。釐清出海的幾大問題,在戰略規劃、運營策略等方面,深入到當地使用者中,把手弄髒,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如此才能找到差異化留存方式。

這場出海存量之爭,快手Kwai打造內容社群,崑崙萬維StarMaker專注社群運營,未來將會如何演化,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