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退一賠三維持原判,但可能並不意味著太多

特斯拉退一賠三維持原判,但可能並不意味著太多

過了755天,嘴硬的特斯拉終於被法律打臉了。

9月17日,一審判決書顯示,特斯拉公司構成欺詐,應向韓先生退還379700元購車款,並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賠償1139100元。特斯拉不服上訴,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二審維持原判。

判了,特斯拉退一賠三了。這755天,經歷了一審期間的四次開庭、經歷了從天津撤訴到北京再起訴。但最終還是勝訴,消費者贏了,特斯拉敗了。

特斯拉的退一賠三,這意味著什麼?在我看來,特斯拉仍然沒有把姿態放低,其實什麼也沒改變。

雖遲但到,退一賠三理所應當

特斯拉退一賠三維持原判,但可能並不意味著太多

起因,是一位天津車主在2019年5月底,從特斯拉官方二手車買了一臺特斯拉Model S P85車型,購車價格379700元,購買時看到官方網站承諾資訊“無重大事故,無結構性損傷,無水泡火燒,200多項全車檢測,車況良好”等資訊,與銷售的溝透過程中再次確認車況資訊,得到銷售一致答覆。

同年的8月底,由於剎車、電門癱瘓等原因,兩個月內維修了7次,經第三方鑑定後才發現該車是事故車。這期間消費者與特斯拉的第一輪溝通,特斯拉法務部“退車可以,但得收10萬元折舊費”。

第二輪特斯拉不承認消費者兩次的第三方鑑定結果,調解走不通,消費者去天津河西法院立案,但特斯拉提出管轄權爭議;消費者從天津撤訴,到北京重新提起上訴。後來,就開始了與特斯拉的漫長鏖戰。

歷時755天,其實特斯拉根本不在乎這個官司的勝敗。官司贏了什麼都好,輸了也沒什麼影響。長時間的拉鋸戰,中間不斷的舉證、開庭、不停的法律戰不停的輿論和各種施加壓力。

問,有幾個人能堅持755天把這事兒辦成了?

反正我覺得大部分人都不願意投入長時間的精力、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去抗到廠商退一賠三。從兩個角度看,特斯拉在這件事兒上是對公業務,有團隊、有時間和資金,慢慢消耗個體消費者的耐心;而消費者,在這個過程中,原本的生活節奏被打亂,還得投入自己私人的時間、和資金。

時間跨度大的拉鋸戰,幾乎可以磨滅維權的消費者的希望,最終放棄維權或繼續拖下去,這才是特斯拉最根本的目的。

消費者在這條維權路上,體驗到了特斯拉強大的資本、法務、輿論的力量,一道道壁壘讓消費者在這條路上走的非常艱難。特斯拉變了麼?沒變,你可以買它的車,但想維權,想都別想;特斯拉新零售模式,更注重的是銷量,而不是服務質量。所以,這件事兒從本質上來看意義大麼?不大,沒幾個人能堅持到最後的勝訴環節。

特斯拉,會給所有消費者一個交代?

特斯拉退一賠三維持原判,但可能並不意味著太多

回答小標題,現階段肯定不會。特斯拉現階段不會變,而這種不會變又源自什麼,從以下幾個層面來看。

特斯拉有自己的自動駕駛晶片、V3超級充電樁技術還有電池管理系統,這些都是行業領先水準。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能從幾次維權事件中,都看到了特斯拉的一種“心態”。我們當然反感這種對待消費者的態度,但只有能與之匹敵的品牌出現,才能喚起特斯拉對消費者的“耐心”。

實力上的領先,造就了某種程度上的失去耐心。

從上海車展女車主維權,再到現在的特斯拉第一例“退一賠三”,貫穿始終的是特斯拉“傲慢”的態度。關於鄭州女車主的維權之路,搜尋網站上最新的訊息是9月6號,內容大概是車主已經向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遞交材料。

這次的維權路又要走多久,還是個未知。

中國市場和使用者,對於特斯拉即便是在事件層出的今年,依舊能拉動特斯拉的業績增長,但特斯拉在中國市場只顧著追求銷量和利潤,對存在的問題避之不提。正在慢慢消磨建立起來的品牌形象,而在實力上的優勢也正在被國內的蔚來、理想、小鵬等品牌漸漸縮短。

總結

如果,特斯拉慢慢的失去優勢、失去品牌形象,再回過頭來看維權這件事或許會解決的更順利,至少目前,沒有看到特斯拉在這類事件上的低姿態與誠意。

即便退一賠三,如果不是維權者的堅持,我們仍然看不到維權成功的案例。所以這件事說明不了說明,非要說的話,就是維權消費者有毅力能抗住壓力熬到最後;還能說明,特斯拉在這件事上的沒有誠意、沒有同理心。

在4月份維權事件發生之後,5月份特斯拉國內的訂單明顯減少。“傲慢”的態度+事件層出,銷量的下滑也不難理解,所以,消費者好比是行船的水,而特斯拉就是水上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