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圖該離東風多遠?

嵐圖該離東風多遠?

東風集團在創業板IPO,幾乎是掐著嵐圖的發展節點進行。其實,這句話反過來說,也成立。

今年7 月 29 日,嵐圖汽車品牌正式釋出。三個月後,嵐圖汽車完成高溫高原測試。又過了一個月,嵐圖首款車型 FREE 正式下線。

嵐圖風風火火衝刺四個月,第一款車正好趕在12月11日東風集團A股發行上市的申請獲透過前下線。

不僅如此,IPO剛過會,嵐圖第一款車FREE就將進行首發。

時間緊湊得像是彩排過,一切似乎都進行了精心的編排。

據招股書,東風集團擬公開發行不超過9。57億股,擬募資210億元人民幣。東風IPO將打破由金龍魚創下的139億元募資紀錄,成為創業板史上最大IPO。

此時,赴美上市的中國造車新勢力,市值最高的已經超過3000億元,少的也有1000多億。

資本市場對於造車新勢力,癲狂至

東風迴歸A股,也在借這一股“東風”。嵐圖是傳統車企集團下的新造車品牌,嵐圖的一系列動作和東風集團A股上市,其實就是一套組合拳。

東風集團在H股市值只有696億港元,遠低於在美國上市的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募資普遍缺少“故事”,需要嵐圖來為東風汽車集團講故事,而募股書看,募集到的資金,也將大部分用於嵐圖。

在另一個層面,東風“大自主”經歷了過去十年的跌宕起伏後,除了重整原有品牌,還需要找到另一個新的起點和支撐點。

“現在東風集團有風神、風行、風光、啟辰四大子品牌,在明年上海車展,我們會發布全新的品牌戰略,包括在渠道、車等方面,會做全部的切換。” 東風汽車集團副總經理尤崢說。

某種意義上,新品牌嵐圖既是全球汽車技術變革的產物,也是東風集團對過去十年反思的結果,更是東風汽車的未來。

01

東風集團曾經有龐大的自主品牌發展規劃。2011年7月,東風汽車集團提出“大自主、大協調”戰略的“乾D300”計劃。其中的具體目標為,到2016年,東風總體自主品牌銷量達到300萬輛,其中東風品牌乘用車100萬輛。

當時東風汽車自主品牌有風神、風行、風光和風度,合資自主還有啟辰等品牌。東風將“四個風”統一成雙飛燕標,想要在品牌塑造上形成合力,同時整合研發和供應鏈,相互協同。

理論上,汽車是規模產業,進行研發和供應鏈協同,確實可以大規模降低成本。當年的通用旗下的別克、雪佛蘭、土星、GMC 、龐迪雅克等品牌也在進行整合協同,東風當年對標的就是通用。

但後來中國汽車市場開始調整,特別是進入負增長後,東風的大自主計劃幾乎銷聲匿跡,各個品牌依舊各自玩各自的,銷量目標也不再冒進。

“東風乘用車板塊,包括風神、風行、風光三個品牌,是以雙飛燕的形象出現在媒體或者公眾面前。在市場定位上,不管是針對細分市場,還是形象,給客戶的感覺都是模糊的。” 尤崢說。

東風旗下的乘用車品牌,現在已經不再堅守統一的雙飛燕標識。今年,風行、嵐圖推出了各自具有品牌特性的標識。

過去十年,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競爭格局變得穩固。四線品牌退出市場,三線品牌在退出邊緣,基本靠母公司輸血活著,二線品牌處境艱難,但能仍維持。一線的吉利、長城,站穩頭部。

東風汽車自主品牌的問題沒有解決,依舊是分散,沒有集團軍效應。而在傳統燃油車領域,要上升為頭部車企的最好機遇視窗,已經過去。

好在還可以往前看。20年代的機遇在於新能源化和智慧化。東風原有的想法,是在自主品牌車企的幾大品牌裡,發展新能源自主品牌。這樣可以節約資源,研發、製造和渠道,都是現成的。

但有一個巨大的疑問是,過去十幾年傳統燃油車領域沒有較大的突破,同樣的車企和同樣的體制機制內,新能源智慧化能做得起來嗎?

更嚴重的問題是,品牌過於分散,造成了東風自主目前競爭力不強的局面,如果繼續在各個公司發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又可能走向這條老路,還是沒有體系和強大品牌力的“游擊戰”。

所以,將新能源智慧化單獨出來,設立一個全新的主體,成立一個獨立的品牌,是東風跳出“怪圈”,追趕新能源智慧化浪潮的唯一出路。

此時,這一波新能源化浪潮已經持續近十年,以比亞迪、特斯拉為首的第一波新能源車企,已經是成熟公司,年銷量已經較為可觀。新創車企蔚來、理想、小鵬起步也已經超過5年。國有車企裡,獨立運營的北汽新能源和廣汽新能源,都已經較為成熟,而且成長很快。

東風另起爐灶搞嵐圖,已經落後了很多年。但未來很漫長,時間永遠不晚。今年,上汽也忽然醒悟,發現獨立搞新能源智慧化才是出路,於是最近才釋出了新品牌智己,比東風還晚。

不過,東風也趕上了一個最好的契機,那就是今年國家鼓勵科技型公司迴歸A股。傳統汽車本來也不算科技型公司,但如果是新能源智慧汽車,那可以說是100%的科技型公司。

坐火箭一樣,東風集團IPO只用了兩個月。東風集團的IPO申請於2020年10月13日獲得創業板受理,四天後(10月17日)便進入到問詢階段,12月11日順利過會。

02

雖然不能說東風集團迴歸A股就是為了嵐圖,但嵐圖絕對是它IPO的支點。敢於募集如此巨大的資金量,也是因為新能源智慧汽車未來發展空間巨大,當下已成資本市場的寵兒。

招股書披露,東風集團本次發行擬募集資金將用於未來汽車產業的開發。其中,全新嵐圖品牌高階新能源乘用車專案總投資110億元,擬使用募集資金70億元;包含新能源平臺架構、模組化平臺架構、自動駕駛、智慧網聯汽車、氫燃料電池研發等在內的新一代汽車和前瞻技術開發專案總投資127億元,擬使用募集資金77億元;補充營運資金專案總投資63億元,擬使用募集資金63億元。

嵐圖該離東風多遠?

不過,業內對傳統國有車企,特別是傳統汽車思維主導的大型車企集團,做新能源智慧汽車普遍持有懷疑態度。最典型的例子是,北汽新能源從國內新能源頭部車企跌落到谷底,只用了一年多。

體制、機制和思維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國有車企集團,很難像造車新勢力一樣玩得開,用全新的思維和打法,來構建價值觀。

如果東風集團傾全集團之力搞嵐圖,實際上並不缺資金。東風集團2019年的淨利潤為128。6億元,為嵐圖輸血綽綽有餘,而且東風還有很多其他的融資方式。

真正缺少的是,東風作為老牌央企,如何給嵐圖市場化機制,激發它的創業、創新精神。其中最核心的是,如何放權,甚至搞體制創新。

東風迴歸A股的目的之一,是透過資本市場的體制、機制,以及社會化資源,倒逼內部體制機制創新,包括嵐圖等的市場化管理。但實際上,東風集團已經在H股上市,這一目的並沒有達成。

對於嵐圖而言,最大的推動力不是東風集團上市,而是分拆嵐圖上市,實現獨立管理,獨立上市。但這個程序,即便嵐圖進展順利,也至少是三年之後考慮的問題。

理論上,創新體離集團總部的距離,應該是一種不遠不近的距離——有些地方遠,有些地方近。就像微信團隊並不在騰訊的總部深圳,而在廣州。

03

嵐圖選擇的技術路徑,也是外界預判其發展前景的核心要素。

經過近十年的新能源化推廣,中國汽車產業和政府都付出了高昂的代價,進行試錯,獲得了一些深刻的教訓。很多路徑繞來繞去,又迴歸了本源。

上個月釋出的2。0版的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很大意義上可以說是對過去十年的反思。有一個要點是,技術路線由幾乎完全堅持純電動化,插電作為補充,到迴歸混動和純電動並重。

這其實是市場做出的選擇。推廣十年之後,純電動的年銷量最高也不過120萬輛,市場其實已經用腳投票,純電動的大規模市場化,還需要時間。

很早就被頂層設計“放棄”的增程式,再次迴歸。理想汽車等幾家造車新勢力,大力推進增程式電動車。

嵐圖第一步選擇了增程式電動車,設計的路徑是透過增程式過渡到純電動汽車。

據嵐圖公佈的資訊,嵐圖FREE將採用增程式電動和純電驅動兩種動力形式,其中増程版車型配備電機、電池組以及一個1。5T四缸發動機,綜合續航里程可達860km,相比理想ONE的800km多了60km。

但問題是,增程式的賣點一直不清晰。如果強調續航里程,那跟燃油車強調續航里程有何區別?高續航里程不過是油箱做大一點,多裝一點油。

在節能方面,增程式又幹不過混合動力。所以,無論是理想,還是即將上市的嵐圖FREE,都不太願意談油耗。

但在造車成本上,增程式高於傳統燃油車,也高於混合動力車,所以增程式車型往往是中大型,也沒有價效比。而且增程式依舊燒油發電,也不環保。

唯一可以談的是,增程式電動車的駕駛感受更接近純電動車,相對於純電動汽車沒有里程焦慮。但大部分有車人群,其實更懷念傳統燃油車加速的多樣性,對於電動車的加速感,認可度仍舊不高。

所以,增程式電動車的問題在於,卡在混合動力車和純電動車之間,定位和賣點都不清晰,市場處境很尷尬。

市場對於增程式電動車的認知,也處於混沌狀態。車企都表述不清楚,外界更懵。

嵐圖和理想的選擇,其實是被迫的。目前,最好切入市場的、進行過渡的技術,應該是混合動力,但新創車企無法在混動技術上與傳統巨頭抗衡。

而直接進入到純電動,可能面臨更尷尬的局面。目前特斯拉、比亞迪、廣汽埃安站在第一梯隊,頭部造車新勢力在第二梯隊,寶駿用低端車收割了另一部分群體。

市場容量沒有大規模爆發前,嵐圖、智己等新品牌,很難去搶奪市場,構建良性的體系。

嵐圖、智己適用的策略,只能是“防守反攻”。

而反攻的時機在何時?等風來。

新銳汽車觀察已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