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回來80萬人,人才歸國潮愈演愈烈,有個現象值得興奮

當今世界,大國之間的博弈是高科技的較量,更是人才數量的競爭。一個國家的發展、強大,離不開人才的支撐。

1年回來80萬人,人才歸國潮愈演愈烈,有個現象值得興奮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掀起了浩浩蕩蕩的留學熱、出國潮,數百萬人出國學習、工作。不過,教育部近日釋出的一組資料,卻揭示出一種截然不同的現象,2020年回國求職海歸數量暴增7成,人數突破80萬。

也就是說,一年之中,就有80萬海歸回國了。這背後,自然和中國的步步崛起密不可分。還是網友們說得好,人往高處走,祖國日益變得強盛,人才自然會迴歸。

1年回來80萬人,人才歸國潮愈演愈烈,有個現象值得興奮

之前8位哈佛博士後集體歸國的事件還歷歷在目。王俊峰、張欣、王文超、林文楚、劉青松、張納、劉靜、任濤都是早年間出國留學,畢業後被哈佛大學聘用的博士後。在研究和任職期間,他們都是一個單位的同事。

但他們放棄了在美的富裕生活,選擇回國推動中國的強磁場科學發展,做一名中國“強磁場人”。由於他們回國後也是在同一個單位,網友就稱他們這一舉動為“8劍士下哈佛”。

1年回來80萬人,人才歸國潮愈演愈烈,有個現象值得興奮

還有尹志堯博士,他曾在英特爾中心研發晶片,也在Lam Research工作13年,連東京電子的刻蝕機制作技術都是他一手教會的。想到祖國還沒有刻蝕機,他毅然帶著60多項專利回國,研製出了屬於中國的刻蝕機。

需要注意,歸國人才的結構也發生著很大的變化,涉及的領域也越來越多。除了 高科技領域外,農業領域也有不少人才回國。

幾個月前,在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導下,中國農大聯合拼多多舉辦的“多多農研大賽”上,有個叫孫鬱晴的90後女孩格外引人注目。她剛拿到美國東北大學研究生獎金,就回國跟著母親一起參賽,作為農人組和AI組PK種草莓。

1年回來80萬人,人才歸國潮愈演愈烈,有個現象值得興奮

儘管從結果來說,她所在的隊伍在產量和投入產出比等多項指標不敵AI組。但透過這次比賽,孫鬱晴找到了未來職業的方向——從事農業。

用她的話說就是,以前覺得數字化農業是很虛的概念,不知道怎麼與農業結合,可在比賽中眼見為實,實際見識到AI種植的好處,今後將學習農業科技,用全新的方式,參與到農業當中,推動中國農業發展。

而這,恰恰就是大賽的目的所在,把數字技術與傳統農業結合起來,讓農業變“酷”,吸引到更多年輕人加入。試想一下,種地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而是動動手指就能實現,那中國就不再缺人種地了。

可喜的是,現在拼多多等網際網路力量正加大在農業上的投入,不只是推動高新技術觸農以改變農業生產方式;還在重塑農產品上行鏈路,幫助農民賣貨。為的就是給中國傳統農業的升級出把力。

1年回來80萬人,人才歸國潮愈演愈烈,有個現象值得興奮

時代的潮流,浩浩蕩蕩。如今,越來越多的海外人才正在迴歸,他們將掀起一場上至尖端製造,下至農業領域的爆發,把中國的發展推上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