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大廠掀起新軍備競賽

網際網路大廠掀起新軍備競賽

作者|小葵 二毛

編輯 | 原    野

微信公眾號:略大參考(ID:hyzibenlun)

紅杉資本合夥人邁克爾·莫里茨早年間做記者時,曾採訪過很多企業,在走訪中他發現:

“一個公司的基因早在它最初的18個月就被決定了,此後公司不可能再有什麼大的改變。”

如今看來,這句話似乎已經得到證實:放眼海內外,野心勃勃的網際網路巨頭們都曾企圖從對手碗中分食,但得手者寥寥無幾,多數在鮮有建樹後,老老實實迴歸了老本行。

然而,當社交起家的騰訊、C2C起家的阿里和B2C起家的京東,不約而同進入產業網際網路賽道,掀起一場關於實體企業的數字化改革,故事多出了更多未知數。

網際網路已經深度進入下半場,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程度,成為比拼關鍵。

十四五規劃中,“實體經濟”作為重點被反覆提及12次,最近在天津舉辦的海河國際消費高峰論壇上,2021年新型實體企業百強榜釋出,其中華為,京東、小米、寧德時代等企業領跑榜單。

毫無疑問,當新型實體經濟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增長的一個標誌性現象,一場新的“軍備競賽”,已然打響。

1 號角

靠消費拉增長的路徑,增速顯然已經有些疲軟了。

在海河國際消費高峰論壇上,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孫學工透露了一組資料:今年我國前三季度的經濟增長速度是4。9%,而合理的增速應該在5。5%~6。5%之間。

其中,在拉動國民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消費板塊的缺口最大,達到-4。3%。具體來看,美國的平均消費率80%,我國的消費率只有60%,低於世界平均消費率(70%)。

這樣的資料,並不讓人意外。

早在2015年11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引發過熱議。它意味著,國家經濟改革的重點,從此前靠投資、消費、出口三家馬車拉動的消費側改革,向縱深挺進,轉向了以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創造創新等要素為主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網際網路大廠掀起新軍備競賽

網際網路下半場的主旋律,也由此寫定。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離不開產業和實體經濟。從頭部玩家到新興獨角獸,實體經濟都成為他們追隨擁抱的新目標。過去十幾年的高速發展中,“順勢而為”已經成為了網際網路行業共識。

只是,基因不同,各家追隨的姿態也不同。

對於業務本身與產業和實體關聯緊密的企業,參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難度和門檻也會相應更低。比如京東早在2015年就成立了新部門“京東互聯”,專門推進線上線下融合,打通從創業企業到消費端的新型鏈條。這家從線下轉型而來的企業,對實體經濟天然敏銳。

京東物流從2007年成立,到2017年獨立,2021年上市,本身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優秀範本。

它近兩年花大氣力推行的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更是虛實結合的典型,CEO 餘睿曾經這樣解釋:

“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是既可以在數字世界提供基於資料與演算法的供應鏈戰略-規劃-計劃-執行的全面解決方案,又可以在物理世界提供從解決方案到落地運營的一體化支撐,真正幫助客戶實現現貨率提升、庫存週轉變快、履約效率提高、運作成本下降等目標,實現高質量增長。”

美團則投入了大量技術,幫助數百萬商戶實現數字化

,比如上線餐廳管理系統,幫助餐廳實現從桌臺、選單、人員管理甚至採購的數字化。此外,美團快驢提供的餐飲供應鏈服務,也提升了商戶的原材料採購效率。

網際網路大廠掀起新軍備競賽

這與王興的思考有關。在2018年的一次內部講話中,他把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解細化為幾個方面: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創新業務、提升使用者體驗。

他對比過中美上市的網際網路公司,發現在美國榜單中,Oracle,Salesforce,Workday這樣為企業和商家提供方案的 to B公司,佔據了半壁江山。而在中國,類似公司都活得很慘。

這很大程度是是因為發展階段不同導致的。美國的公司們率先遇到了市場紅利枯竭,需要藉助更多外力和工具,實現降本增效,持續創新。

而類似情況大機率也會在中國上演,他由此判斷:“下一波中國網際網路如果想回暖的話,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是由供應鏈和2B行業的創新來驅動的。”

無論是京東還是美團,他們的業務都與實體經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當他們用自身技術賦能實體產業實現數字化時,過程顯得順理成章。而當馬化騰在2018年9月喊出要全面擁抱產業網際網路時,很快引發了業界討論——這家公司在c端取得的成功,過於矚目。

馬化騰當時表達了轉型的堅定意志。“移動網際網路的上半場已接近尾聲,下半場的序幕正在拉開,伴隨數字化程序,移動網際網路的主戰場,正在從上半場的消費網際網路,向下半場的產業網際網路發展。”

隨後他又在知乎上發問,其中一個問題就是:

產業網際網路和科技網際網路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

時間給出了答案。轉型一年後,騰訊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作為賺錢主力的遊戲業務當季實現收入286。04億元,在公司總體收入中佔比約為29。4%,to B 的金融科技服務業務及企業服務收入,達到267。58億元,佔比27。52%,基本追平遊戲。

02  樣本

2007年,位於北京東三環潘家園的第一個京東物流站點營業了。14年後的5月,京東物流在港交所掛牌上市。9名客戶和員工代表,以及象徵京東物流科技力的六軸協作機械臂,共同敲響了上市的銅鑼。

對於物流行業,這是極具意義的一刻。資本加持之下,順豐系、京東系、通達系群雄爭霸的下半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同時,新要素帶來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將更深入地改變行業格局,促進行業降本增效。

京東物流在其中扮演了鯰魚的角色。

1998年,當劉強東在中關村租起一個4平米的櫃檯賣電子產品,便決定了京東的底色是一家由供應鏈驅動的、具有實體基因的公司。

後來,京東商城上線,劉強東對其的定位也相當清晰,“我們不是電商公司,是一個用技術來打造供應鏈服務的公司。”

網際網路大廠掀起新軍備競賽

在所有的電商平臺裡,京東是最早看到供應鏈重要性的。零售的本質是成本和效率,而成本和效率來自供應鏈管理。

於是,

在2007年拿到今日資本2000萬美金的融資後,劉強東做了兩個決定:由3C類轉向全品類;自建倉儲物流。

這個舉動,後來在所有講述這位創始人先見之明的故事裡被反覆提及。在幾乎所有人的反對聲中,劉強東一意孤行,最終用時間證明了決策的正確性,為京東挖出一條又深又長的護城河。這關乎信念,也關乎勇氣。

後來資本也開始陸續加碼。高瓴資本高磊在2010年決定向京東投資3億美金時,與劉強東達成的一項重要共識就是:唯有打造出自身的物流和供應鏈體系,才算創造出核心競爭力。

從完全不被看好到敲鐘上市,京東物流走了14年,如今,它在全國佈局了1200座倉儲,擁有近24萬一線工作人員,這些散落在各地的網點經由供應鏈聯動起來,在物理世界形成了一張高效協同的物流大網。

網際網路大廠掀起新軍備競賽

期間它所經歷的幾場進化,也成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逐漸深入的範本。

從2007年到2017年的十年間,是京東物流修煉內功的第一階段。

作為京東集團的成本中心,它的主要職責是實現降本增效,做到“最少搬運次數,最短履約距離”。透過自建倉儲、部署亞洲一號等舉措,京東物流有效縮短了貨物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提高配送效率,形成商業護城河。

如今,京東零售庫存週轉天數僅為31天,這是供應鏈效率最直接的衡量標準。沃爾瑪是40天,Costco是30天左右,但Costco的SKU僅僅有3700多個,而京東的SKU是900多萬個。此外,京東零售接近90%的自營訂單實現了當日或者次日送達。

當專業化與規模化變成現實,京東物流也具備了賦能行業的能力。

從2017年到2021年的四年間,是京東物流發展的第二階段,它逐漸成為京東參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2017年,京東物流宣佈獨立,並對外開放,重推“一體化供應鏈”的新標籤,提供包括整車及零擔運輸、快遞物流、最後一公里配送、倉儲在內的全鏈條服務,基於長期根植於產業的經驗,結合計算機技術、大資料和運營經驗,開始助力整個物流行業效率的提升。

它不再僅僅只是京東的護城河,只服務京東的消費者,而是面向了全行業。今年京東物流上市後的首份業績報告顯示:2021年,京東物流外部客戶收入達到265億元,佔總收入54。7%,同比增長109。6%。

針對不同行業,京東物流會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整體供應鏈解決方案。

今年8月,京東物流與沃爾沃汽車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助力後者把庫存進一步前置,更靠近經銷商,並在行業首次提出配送到家服務。雙方合作的成果在最近首度公佈:訂單滿足率提升至95%以上,年庫存週轉次數提升至7次以上,若在全國落地推廣,庫存金額可下降25%。

網際網路大廠掀起新軍備競賽

效率提升的背後,是京東物流在14年間建立起來的商業認知,經由演算法最佳化,演變為關於存貨分配和庫存資料的更優解。

不只是京東物流。

在多年的供應鏈積累之上,2020年11月,京東在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上,又正式提出了“數智化社會供應鏈”的概念,它包括商品供應鏈、服務供應鏈、物流供應鏈和數智供應鏈,以集團之力,要實現“數智化”的目標,即:賦能實體經濟、提升社會效率、促進環境友好——這也正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

03   入實

雷軍和董明珠的那場億元賭局,在如今看來,已經恍如隔世。

當新型實體企業成為行業中討論的熱詞,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不再是涇渭分明的競爭對手,包括小米在內的多家公司,都在努力摘掉純網際網路公司的帽子,積極擁抱實體。比如美團,多次強調自己作為服務電商的身份。

“美團不是一家傳統的網際網路公司,我們一直在做的是透過線上的數字化能力賦能線下的實體經濟,因此線下的履約費用以及成本是非常大的。”王興曾經解釋。

今年8月,在新華社瞭望智庫舉辦的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線上研討會上,

代表實體企業參加的,包括京東方、海信,以及京東。

網際網路大廠掀起新軍備競賽

相比其他網際網路同行,作為“基建狂魔”的京東,其實體經濟屬性,似乎更容易被外界理解和接受。

光大證券曾經用一句話總結京東:一家自建物流基礎設施起家、以供應鏈效率為核心競爭力的零售商。

京東集團首席戰略官廖建文的說法則是:京東一直在做產業網際網路的事。具體到消費者層面,遍佈在身邊的倉儲網點,當日達的順暢配送體驗,就是最好的理解方式。

京東並非只是引領擁抱實體經濟的潮流,從劉強東最初開始創業,實體經濟,就是寫在京東基因裡的密碼。如今,它已經完成了上半場的戰事,即透過自建一體化供應鏈,滿足消費者需求,提升行業效率,下半場的底氣,也由此而來。

當然,數智化的理想,並沒有那麼容易實現。它需要賦能千萬實體企業,讓他們分享到數字經濟時代的更多紅利——相比此前一城一城攻下的戰事,這無疑是一場目標高遠的、宏大的持久戰。

這無關利潤,甚至無關增長,關乎的是商業的初心。

真正好的商業,理應提升社會幸福指數。

宏大目標之下,細微的改變每天都在發生著。

今年的“11。11”大促,京東數智化社會供應鏈已經開始協同生效。京東零售集團CEO辛利軍在最近表示,作為“新型實體企業百強”之一,京東要落實“大船帶小船”、“以實助實”的路徑,把“京東11。11”打造成新型實體企業推動行業進步的標杆,發揮新型實體企業的倍增效能,打造史上中小企業參與規模最大、獲取扶持最多、成長最快的京東11。11。

京東零售平臺生態部負責人孔祥瑩也表示,本次“京東11。11”將幫助中小商家最多節省75%的基礎運營成本,預計將幫助中小商家新客轉化率提升4倍。

不僅僅是京東,擁有一定使用者體量的網際網路公司,無一不在思考如何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潮中,發揮出更多作用。

這如同一場軍備競賽,需要以多年積累的實力為基礎。

它在當下或許無法帶來直接的收益,但在這場競賽中取得領先成績的玩家,也能跑進新的發展通道,繼而站在更高的視角,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在網際網路的下半場,顛覆傳統商業的叫囂聲早已遠去。當陸續成年的網際網路公司們學會與實體企業做朋友,甚至直接把自己變成其中一員,共同富裕的願景,也就又近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