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觀點 | 從“小作坊”到全球首家重工“燈塔工廠”,三一重工到底經歷了什麼?

in觀點 | 從“小作坊”到全球首家重工“燈塔工廠”,三一重工到底經歷了什麼?

本文共計3493字,預計閱讀時長9分鐘

近日,世界經濟論壇(WEF)正式釋出新一期全球製造業領域“燈塔工廠”名單,三一重工北京樁機工廠成功入選,成為全球重工行業首家獲認證的“燈塔工廠”。

燈塔工廠,被譽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廠”,本次評選出的燈塔工廠,由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和麥肯錫諮詢公司共同遴選,可謂“數字化製造”和“全球化4。0”示範者,代表當今全球製造業領域智慧製造和數字化的高水平。

然而多年前,三一重工還只是一家地方小廠。

從“小作坊”發展為排名世界前十的工程機械龍頭企業,這些年三一重工到底經歷了什麼?

01

“小作坊”的華麗蛻變

1986年。梁穩根、唐修國、袁金華、毛中吾4個年輕的知識分子義無反顧地踏上艱難創業路。他們在婁底市道童村利用一棟廢棄的養殖場,創辦了漣源茅塘焊接材料廠。

在生產、經營焊料三年後,1989年,梁穩根4人走出茅塘鄉,在漣源市成立了漣源焊接材料總廠,

這便是三一重工雛形

1994年,三一重工落戶長沙,開始了工程機械裝置的研發與製造。

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市場上90%的長臂泵車都是洋品牌。中國當時還未掌握泵車臂架關鍵技術,37米以上的長臂架泵車只能依靠進口。三一立志要研製出中國第一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泵車。

“我們調研發現,中國泵車市場以進口的32米臂架泵車為主,36米以上泵車幾乎沒有。”1998年,總工程師、時任三一重工副總經理易小剛帶領十幾名年輕工程師果斷決定把三一第一臺泵車的臂架長度定為37米。

為保證研發進度,研發團隊把辦公室搬到了生產車間,團隊成員不分白天黑夜,全身心撲在37米泵車的研製上。經過幾個月艱辛,中國第一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長臂架泵車終於下線。

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後,三一的泵車臂架長度不斷增加,並創造了多個世界最長臂架混凝土泵車世界紀錄。目前,三一擁有世界最長的86米鋼製臂架泵車。

in觀點 | 從“小作坊”到全球首家重工“燈塔工廠”,三一重工到底經歷了什麼?

2012年起,三一集團加速推進國際化戰略。2015年三一集團經歷了轉型陣痛帶來的首次虧損,但透過迅速調整,特別是經過數字化轉型,2019年集團年銷售額已突破千億大關, 2020年增長幅度超過了30%;目前,三一集團混泥土機械已成為全球第一品牌,挖掘機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履帶起重機械、大噸位起重機、煤炭機械等裝置類別產量居國內第一,開創了重型卡車智慧製造和無人駕駛模式。

從“小作坊”到“燈塔工廠”,三一重工一路堅持自主創新,完成了一場華麗的蛻變。

02

產業升級,數字化轉型

提起三一重工的數字化轉型,不少人會想到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先生,在2018年兩會期間,首次提出的

“數字化轉型,不翻身則翻船”

的言論。

梁穩根認為,三一集團沒有別的選擇,不能實現數字化升級肯定就“翻船”,而轉型升級成功就會“翻身”。

早在2008年,在整個行業都尚未意識到資訊化與數字化的重要性時,三一重工就把智慧化焊接機器人便已經應用到實際生產中;

2013年,確立了網際網路+工業戰略規劃;2018年,實現了經營全流程(採購、研發、生產、銷售、裝置資料收集、反饋服務)數字化;

去年,傳統MES製造執行系統再度升級,啟動MOM管理系統專案,旨在為未來越來越多的智慧化工廠建立統一的管理平臺。

當前三一重工數字化已經形成了5大模組:營銷數字化+供應鏈數字化+研發數字化+財務數字化+決策數字化,其智慧程度已比肩全球龍頭卡特彼勒。

作為三一第一座智慧工廠18號廠房,透過運用“產品混裝+流水模式”的智慧製造新模式,解決了以三一重工為代表的離散型製造企業兩大痛點:即零部件多、加工過程複雜以及產品同質化嚴重,客戶定製化需求增強的問題。

在18號廠房內部,透過無人化下料、智慧化分揀、自動化組焊、無人化機加、智慧化塗裝、客戶個性化定製的裝配下線、智慧化除錯等數字化車間的建設,不僅實現了“全穿透式”和“全盤考量”的透明化管理,也大幅度降低了人力成本。

in觀點 | 從“小作坊”到全球首家重工“燈塔工廠”,三一重工到底經歷了什麼?

樹根互聯

,則可以視為以三一重工為代表的製造企業,將以服務化的模式開啟公司未來成長天花板的重要舉措,基於自身多年來在裝置互聯、數字化工廠車間運營模式的經驗,為製造業行業提供了基於“連線、計算、應用、創新”的智慧製造工廠解決方案。

該平臺以“連線機器”為核心,制訂了“機器連得上,資料接得住,裝置管得好,智慧落得地”的行動策略,截止去年11月,已經接入各類工業生產裝置超72萬臺,20多個產業鏈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可賦能達81個細分行業,連線超5000億資產。

也覆蓋了95%主流工業控制器,支援600+種工業協議解析,適配100%國際通用硬體介面,可為使用者提供裝置一站式快速接入……在單臺裝置數百元的投入,即可透過數字化、智慧化,獲得上萬元增值,潛在提升收入可達10%-50%。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大背景下,數字化是大勢所趨,不僅能大幅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是製造企業實現從

“傳統制造”到“智慧製造”轉型升級

的必然選擇。

三一重工作為國內機械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先行者,已在精益化管理與數字化轉型道路上,積累了諸多成功的案例與實戰經驗。

03

“燈塔工廠”只是起點,不是終點

樁機工廠的蛻變,是三一重工過去3年推進數字化戰略轉型的一個縮影。

“燈塔工廠只是起點,不是終點”

,三一重工高階副總裁代晴華表示,三一重工將繼續沿著“AI+工業知識+行業”的數字化轉型路徑大步發展。

三一重工燈塔工廠第一,要進一步升級智慧製造水平、降低人工依賴,使整個製造更加流暢;第二,生產決策更加數字智慧,即把我們自主產線控制技術不斷智慧化,使生產從訂單到最後的交付全流程,實現真正全價值鏈的資料驅動;第三,實現樁機智慧生產模式全球化的佈局,以智慧製造來應付產品週期性風險。與此同時,三一重工“燈塔工廠”的諸多經驗還將對產業鏈夥伴、行業,乃至整個“中國智造”賦能。

三一重工的數字化轉型以及燈塔工廠的成功背後依託的是由樹根互聯打造自主可控的工業網際網路作業系統——

根雲平臺

樹根互聯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偉光表示,這個平臺融合了大資料、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諸多要素,透過把工廠打造成一個完整的智慧體,有望打造出中國製造業的通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例如,在工廠各個運作環節接入幾千個資料點,透過大資料算力為每一道工序、每一種機型,甚至每一個道具來匹配最優引數,進而最佳化生產能力。

in觀點 | 從“小作坊”到全球首家重工“燈塔工廠”,三一重工到底經歷了什麼?

7月8日,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正式釋出《工程機械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工程機械行業要整體水平大幅提升,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質量效益明顯提高,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這對於整個行業而言既是挑戰,更是機遇,進入工業網際網路時代,市場對於產品本身的價值賦能要求越來越高,倒逼行業開始加碼向數字化、智慧化方向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依託於數字化、自動化、先進分析、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以及工業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的燈塔工廠被視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領軍者。

作為國內工程機械行業的龍頭企業,“三一重工”依託深厚的技術研發積澱,不斷加強產品製造的智慧化水平,開啟了工程機械行業智慧化新時代。

製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

從“小作坊”到“燈塔工廠”,三一重工用自身實踐,證明了數字化、智慧化升級可以大幅度提升企業生產效率,也為中國的製造業,開拓了一個令人期待的未來。

本文主要參考資料來源:

專用汽車雜誌:《三一重工用突破與創新詮釋“中國製造”》

三一集團:《澎湃新聞:三一重工以燈塔工廠探索數字化轉型》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知行課堂 | 走進三一,探索製造業轉型升級路徑》

數字工業知識中心:《不翻身,則翻船:三一重工如何靠數字化轉型,跨越千億市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