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王興:特斯拉終於遇到對手了

4月17日晚,ARCFOX極狐與華為共同打造的極狐阿爾法S 華為HI版正式釋出。

首款Huawei inside智慧豪華純電轎車北汽阿爾法S(華為HI版)4月17日晚在上海釋出,採用華為快充技術,充電10分鐘,續航197公里,其智慧座艙搭載鴻蒙OS作業系統,起價28。19萬元,最高配價格34。49萬元。華為HI版起價38。89萬元,高配版售價42。99萬元。

【關注】王興:特斯拉終於遇到對手了

此前在4月16日,有媒體來到華為上海研究所,採訪了華為ADS的負責人蘇箐。蘇箐表示,

華為自動駕駛在國內絕對屬於第一梯隊。

就在近日,搭載華為自動駕駛系統ADS的北汽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車型的實測影片開始在網上刷屏。

影片中的華為ADS在交通複雜的鬧市表現出了極高的演算法魯棒性,宛如一個駕齡多年的老司機。

影片來源:微博影片號@42號車庫

而與華為合作的公司近日也紛紛大漲。不少人開始認為華為的入局將極大地衝擊造車新勢力,

市場也普遍認為華為汽車將成為特斯拉的最大競爭對手

王興調侃華為汽車:“特斯拉終於遇到一個技術實力和忽悠能力都旗鼓相當的對手了。”

【關注】王興:特斯拉終於遇到對手了

華為在智慧汽車上的實力究竟如何?為何能夠異軍崛起?

在自動駕駛技術展示出與“全球自動駕駛新標杆”口號相匹配的實力後,華為智慧汽車業務又可能走向何方?

01

華為自動駕駛在行業排第幾?

4月16日,蘇菁接受採訪時被問到:

“華為車BU裡自動駕駛的優先順序是怎樣的

?”蘇箐表示:”從我的角度來看的話,

自動駕駛是絕對的第一,不是一點點的第

一。”

並表示,華為自動駕駛在國內絕對屬於第一梯隊。關於盈利的問題,蘇箐表示,華為

公司每做一件事情都是10年盈利

,我現在唯一要做的事情把技術做到全球最頂尖,然後解決真正的問題。自動駕駛,其實我覺得

不用擔心盈利

的問題。“首先是判斷這個東西大勢上對還是不對。如果對的話,市場是不用擔心的,取決於你能不能把它做好。”

4 月 15 日

,配備華為自動駕駛技術的北汽新能源極狐阿爾法S的HI版車型,在上海進行公開試乘,

這也是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全球首次公開試乘

據瞭解,現場測試車輛的行駛情況較為平穩,在紅綠燈啟停、無保護左轉、避讓路口車輛、禮讓行人、變道等情形下均能實現城區通勤無干預自動駕駛。在科技博主“汽車洋蔥圈”的12分鐘的試駕影片,詳細展現了華為自動駕駛的道路初體驗。

市場對阿爾法S HI的評價相當之高,甚至有言論稱該款車型的自動駕駛能力“碾壓特斯拉”

。公開試乘的訊息公佈後,華為汽車概念股當日大漲,北汽藍谷、華陽集團先後漲停,路暢科技、四維圖新跟漲。

【關注】王興:特斯拉終於遇到對手了

02

“華為自動駕駛位元斯拉好多了”

此前,在演算法層面,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ADS自動駕駛產品線總裁蘇箐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華為如果計算機上幹不過特斯拉,我覺得可以關門不用幹了。”

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理解“幹不過”這三個字。一方面華為在人工智慧領域有將近10年的深耕,在自動駕駛演算法領域超過五年的投入,並不是新玩家;另外一方面,ADS是演算法倒推的開發邏輯,全棧能力很重要。

“不做噱頭,馬上量產,不是PPT。

”蘇箐強調了這一點,同時他表示ADS去年已上車進行路測,今年量產發貨,是馬上量產的最高算力硬體。

值得注意的是,4月12日,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曾表示,

華為自動駕駛位元斯拉好多了

!未來最具顛覆性的產業將是在汽車產業,華為將加大對自動駕駛的投資。

03

華為重申:堅決不造車,

將加大研發投資到10億美元

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4月18日在上海釋出包括鴻蒙OS智慧座艙、智慧駕駛計算平臺、4D成像雷達、“華為八爪魚”自動駕駛開放平臺和智慧熱管理平臺在內的五大系列新品。

在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新品釋出會後的媒體溝通會上,

在被問及和極狐合作首款汽車之後是否造車時

,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

王軍表示,華為堅決不造車。“如果零部件做得足夠好,為什麼要造車?造車不一定賺錢”。

並表示,華為要持續加大對汽車行業的投入,今年在研發上的投資將達到10億美元,研發團隊超過5000人,其中自動駕駛超過2000人。

以下4-6部分節選自類星頻道和其他媒體採訪蘇箐的採訪內容。

04

蘇箐:

不造車是一個商業選擇,

不造車算下來市場更大

在採訪中,蘇箐表示,歐洲的三大里面,BBA裡面大眾其實思路上比較靠前,跟他們做了這麼多年自動駕駛的探索是有關係的。其他家的思路還在一個演進的過程中。

蘇箐還認為,

特斯拉教會了所有人,包括華為在內和車廠很多事情。

蘇箐表示:“扯遠一點,大家以前是蒸汽機、電動汽起來以後能源革命或者是動力革命,然後計算機被髮明瞭,然後計算機在改變所有東西,其實過去三四十年就是這個過程,計算機在改變所有東西,上次把手機給改了,這次把車給改了,這個是我們跟特斯拉的看法,都是這樣的看法。”

在造車的底層思維上,蘇箐認為傳統車廠的看法首先我的基座是車,現在有些計算機的單點,那麼我是把車作為一個基礎,然後試圖把計算機嵌進去。而華為的看法不一樣

,華為的看法基礎是計算機,車是計算機控制的外設,這是本質看法不一樣,會導致所有事情看法都不一樣。

最後,蘇箐表示所以你會看到傳統車廠以這個為思路會做很多小盒子,來一個功能加一個盒子,來一個功能加一個盒子,

但是華為的看法本身就是一臺計算機,一個大計算機了事,把車掛上去,這是本質的不同。

蘇箐還表示,

不造車我覺得是一個商業選擇的問題,不造車算下來市場更大。

05

自動學習路況,年底泛化;

北上廣深重點測試,主要城市環路也要覆蓋

在今年底量產的時候,我們會開放北上廣深四個城市,大約每三個月我們會開放一批新的城市,這個是NCA的體驗。

這個車只要你開過,或者你的鄰居夥伴開過,

這個車會自動學習這個的路況,它會實時去構圖

,然後這個車會達到一個類似於Robotaxi,但是肯定會稍微差一點,因為它的資料不夠全,會達到這樣的體驗。

關於車主要在中國哪些地區測試?蘇箐表示,第一是北上廣深,北上廣深是重點跑的,其他是全國的高速路網,所有主要城市的環路也在跑,這是第一批要覆蓋的。我們很快,下半年開始在二線城市跑。

06

華為和北汽如何分工?

華為合作的這幾家車企有什麼差異化?

如果說一定要分的話,北汽可能更多在Cover這個車的機械系統、底盤系統,相對來講比較傳統的部分。

華為幫他搞定整個車的計算機化這一塊,

包括自動駕駛、座艙,還有後端雲端的這些事情,如果長期分的話,大概是這樣,其實這個事情也沒有這麼簡單。

差異化坦率點說真的是很嚴重的問題,你覺得智慧機有什麼差異化?手機有什麼差異化?越是複雜的電子系統,每個主體開發成本達到幾十億美金的時候,不應該在這個地方做差異化。這是有嚴重問題的。

07

華為的自學習和特斯拉的影子模式有區別嗎?

蘇箐表示,

我說實話特斯拉到現在的模式看到的只是概念,沒有解釋過細節

,從我們實踐上來看至少有幾塊東西,你管它叫影子模式也好,管它叫車端智慧也好。

我們有兩個大的技術,一個就是剛才說的RoadcodeRT,這個是解決了整個交通靜態環境的

一個自學習、自構圖的問題

,包括剛才說的AVP也是靠這個來實現的。

另一個就是我們管它叫DDI,DDI可能也許更像你說的影子模式,就是DDI會不斷學習這個車主的駕駛行為,不見得是接管,可能車本身的行為跟車主不一致的,他會抓取車主的行為去做迭代,也許是你說的

影子模式

08

華為的自動駕駛為什麼這麼牛?

這次華為釋出的智慧汽車,基於華為和北汽合作的極狐阿爾法S打造,其中北汽進行生產銷售,華為提供自動駕駛、智慧座艙和智慧電控等智慧汽車解決方案。

在前文的演示影片中,道路中出現了大量無保護的路口左轉環節,最可怕的是,中間還有對向來車、後方出現電動車和前方行人“鬼探頭”等突發情形,車輛做出了借道避讓並低速通行的決策,

而這恰好是自動駕駛一直不被業界看好的地獄級高難度場景。這操作,有時連人類都無法攀比。

從技術名稱上,就能看出華為相當有野心,和目前市面上出現的主流的輔助駕駛完全劃分界限,直接冠以高階自動駕駛全棧解決方案

(Autonomous Driving Solution、ADS)名號。和其他廠商的“自動駕駛輔助”以及特斯拉的FSD Beta一下子拉開了距離。

一旦ADS落地,駕乘體驗將有突飛猛進的進步

:離開車位駛上公路,選擇目的地後就能把整個行程的架勢甩給汽車,汽車會自動完成導航、行駛、避障、加速、停泊等過程,而且不區分城市、農村道路或者封閉道路,低速或高速公路。

當然,

這一切都歸因於華為近幾年投資的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這其中包括了自動駕駛平臺

。今年華為更是投資超過10億美金,推出了面向主機廠的Huawei Inside(HI)解決方案,與轉型新能源+智慧駕駛的傳統車廠合作生產,對其加以賦能。

在極狐阿爾法SHI上,華為共使用了3顆鐳射雷達、6顆毫米波雷達、9顆攝像頭,擋風玻璃上還有業界難度較大的雙目攝像頭,以及長焦、超廣角等四顆攝像頭,

非常豪華,在堆料上不留餘地。

相比自動輔助駕駛技術最為激進的小鵬,在其智慧駕駛最為先進的小鵬P5上,也不過使用了2顆鐳射雷達以及5顆毫米波雷達。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HI方案包含一顆算力達到400TOPS的AI晶片,領先於時代。

對比來看,特斯拉的HW 3。0僅為144TOPS(兩顆72TOPS晶片互為備份),英偉達計劃於明年年上市的Orin晶片僅為254TOPS,Mobileye計劃於後年上市的EyeQ6僅為67TOPS。

雖然HI方案預計在2022年下半年面世,但在測試階段就已經用如此之高的感測器規格、算力和複雜演算法研發,並在測試中表現優異,並且其中的核心感測器比如96線鐳射雷達等部件已實現自研,證明華為在技術和成本上都已經有不小的優勢。

即便如此,在HI解決方案與20萬級別主流中價位車深度整合之前,雖然已經無限接近L4級別的自動駕駛,但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比如車輛路線規劃目前還依賴高精度地圖資料,有時會變化的道路標誌線、訊號燈,以及時刻改變的車輛行人等資訊。未來華為能否有能力在全國甚至全世界完成高精度地圖採集,將顯著影響到華為自動駕駛的市場空間。

並且,在影片中,曾經出現過面對突然出現的人、車而導致的低效決策情形。

因此,想要兼顧安全性、效率的自動駕駛,華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