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揭露石墨烯騙局: 實在看不下去了!

《新能源趨勢》公眾號報道:

每當一個行業的發展遭遇瓶頸,人們大都寄希望於技術上的突破能夠開啟一片新的天地,拓展發展空間。但科技的力量總會被高估,不過這在聰明的商人們眼裡並不是問題。比如上個世紀末本世紀初炙手可熱的“奈米技術”,本來就是一個計量單位而已,卻被各種吹捧、包裝,一時間,,奈米技術成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萬金油”,“遇事不決,奈米解決”,如今想來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幾乎相同的劇情再次上演了,這一次的主角是石墨烯。

中科院院士揭露石墨烯騙局: 實在看不下去了!

近幾年,石墨烯可謂“紅極一時”,從石墨烯電池到石墨烯充電寶,石墨烯衝鋒衣,石墨烯面膜,甚至還有石墨烯抗菌內褲,總而言之,什麼都想跟這種新型材料搭個邊,彷彿這樣就能拉高產品檔次。而在飽受電池效能掣肘的電動車行業,“石墨烯”電池一時間風頭無兩,“石墨烯”電池也比一般電池要貴好幾百,而且據商家說能多跑幾十公里。雖然消費者並不懂,但秉承“一分錢一分貨”的樸素思想,“石墨烯”電池看起來很厲害的樣子依然收穫了大批的“粉絲”。

老百姓不懂,專業人士可看不下去了。你們這不是在騙人嗎?

中科院院士揭露石墨烯騙局: 實在看不下去了!

中科院院士

歐陽明高

就指出,石墨烯的門檻比我們想象的要高很多,實現“超長續航,1小時快充以現在的技術來說,就是騙子。”

楊全紅

教授也提到:如果命名為石墨烯電池,石墨烯應該是電池當中的主要電極材料,而現在的石墨烯顯然相當於新增劑。

稍微查查資料,也能知道1g石墨烯售價直逼千元,稱為“黑金子”毫不為過,普通消費者能買得起?

初中化學顯示,碳原子構成的典型的兩種東西——金剛石和石墨,前者切割加工後便是“一顆永流傳”、把女人們“忽悠”得五迷三道的鑽石,價格不菲;後者便是最為常見也很廉價的石墨,廉價到何程度?鉛筆筆芯就是石墨和黏土的混合物,幾毛錢一隻。而所謂“石墨烯”,顧名思義就是從石墨中製得的,應該沒有理由很貴的。

沒錯!石墨烯本身從材料構成上不值錢,但其製取難度卻非常高,這才是其昂貴的根源。

中科院院士揭露石墨烯騙局: 實在看不下去了!

2004年,英國的兩名科學家用膠帶黏在石墨上撕下,再用新膠帶貼上沾了石墨的膠帶,如此反覆,最終得到了傳統認知中不可能存在的二維材料——石墨烯,僅由一層碳原子組成的薄片。

其實用鉛筆劃過紙張,你就有可能能得到石墨烯,但難就難在,1mm厚的石墨烯中包含大約150萬層石墨烯,這種六邊形單層網狀結構一層只有頭髮的20萬分之一,如何完整的將它們剝離開才是最大的問題。

事實證明,無論採用物理方法還是化學方法,製取石墨烯都是非常難的。

2018年,發現石墨烯的諾貝爾得主康斯坦丁發文表示,目前工業生產的石墨烯樣品中,石墨烯含量低於10%,甚至沒有一個樣品的石墨烯含量能超過50%。

既然連石墨烯的發現者都開口叫難,那現在我們身邊“大把”的xx石墨烯電池的從何而來?中國製造已經如此牛X了?

事實是,現在公佈的一些驚人資料基本都來自於純度極高的石墨烯電池,有些還僅僅處於概念階段。

而“石墨烯”電池的風靡,不過是廠商幕後推動的結果,細想來,也是無奈,電動車行業漲價潮輪番來襲,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銷售環節卻由於白熱化的競爭而出現“漲價找死,不漲價等死”的尷尬場景。現實層面是人們都更喜歡“奈米”“石墨烯”等這種聽起來就“高階”的新詞,既然都“高階”了,多賣點錢也就順理成章了。

中科院院士揭露石墨烯騙局: 實在看不下去了!

至於有購買了“石墨烯”電池的車主現身說法,表示裝了“石墨烯”電池的電動車就是比普通電池的電動車更快、更遠這件事, 只要拿普通電池與石墨烯電池稱重,就能發現石墨烯電池比普通電池重了10斤多,明顯是使用的材料更足,續航遠也就不足為奇了。

曾有同行媒體如此形容,目前市面上的“石墨烯”電池,石墨烯應用在電池中的作用就相當於讓一個300斤的胖子爬了2分鐘樓梯,你說這胖子能依靠著這點作用力就減肥成功嗎?

結語

雖然全球近70%的石墨烯專利都來自中國這個世界上石墨儲備最大的國家,但是從整體來看,石墨烯研究整體還是停留在中低端階段,仍然缺乏系統高效的石墨烯製備方法,如果有一天真的掌握了快速提取石墨烯的技術,再來提“石墨烯充電寶”“石墨烯電池”“石墨烯內褲”才能有說服力。

就像那幾家知名品牌的入局與翻車,值得所有廠商與消費者理性思考。如果連自己生產出來的是“有石墨烯導電新增劑的鋰電池”還是“石墨烯電池”都搞不清楚就盲目宣傳,將技術作為噱頭大肆割韭菜,是在消費買家的信任度,必然會造成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