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匯發展掌門人萬隆傳奇的商海生涯

提起雙匯,我們第一想法多是:我是吃這個火腿品牌長大的,他們家其他肉製品也很好吃。而最近,吃瓜群眾的圍觀將向來低調的雙匯掌門人萬隆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在吃瓜的同時,不妨來一起探秘萬隆跌宕起伏的一生。從他力挽狂瀾拯救瀕臨倒閉的肉聯廠,到發展雙匯,建立萬洲國際,躋身世界500強,這一路的發家史兼資本局、兼父子宮鬥劇,比電視劇還好看。

鐵道兵的烙印,萬隆的人生底色

1940年,萬隆出生於漯河。

毫無疑問,那是一個艱難的時代。萬隆自己就說過,“小時候基本沒吃飽過,經常去挖野菜、刨草根。”

20歲時,高中沒畢業的他就跑去當鐵道兵,先後輾轉於福建、黑龍江和雲南等地修鐵路。直到1968年復員,他被分配到雙彙集團的前身——漯河肉聯廠工作。

參軍的經歷影響了萬隆一生,軍人的烙印從家庭到事業,伴隨他一生,抹之不去,為他後來打造龐大的商業帝國及眼下這場父子局埋下伏筆。

“鍛鍊了膽略、意志和吃苦能力,現在幹企業遇到點困難,那都不算啥,我都不怕。”萬隆說。他身上有著軍人的膽量和氣魄,很注重鍛鍊,並嚴格遵守作息紀律;他極其痛恨遲到和不守規則,心直口快,不怕得罪人;除了工作,日常沒有什麼愛好,他不抽菸、不喝酒,更不愛參加各類社會活動,生活機械、單調,甚至是無趣;他一向我行我素,內心強大到一切外界的批評對他來說都是浮雲……這些在後來成為企業領導後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事實上,中國老一輩的知名企業家中,不少人都經歷過軍營時光。除了萬隆,耳熟能詳的還有任正非、寧高寧、王石等等,他們的傳奇商海生涯無不彰顯著他們軍人的熱血本色。嚴謹務實,不達目的不罷休是他們共有的底色。

也正是憑著利落沉穩的做事風格,萬隆在進入漯河肉聯廠工作後,一路從辦事員晉升到辦公室主任。

多年工作,萬隆對廠裡情況比較熟悉,多次提議改善生產經營,開發新產品,但都未被領導採納。直到1984年,改革的春風把他推到領導崗位上,萬隆臨危受命成為肉聯廠第一位民選廠長。

自此,萬隆得以大展身手,邁向了他與市場較量,與體制博弈,與資本過招,與時間賽跑的第一步。

鐵心硬手抓管理、搞改革

新官上任三把火。

擔任廠長後,萬隆決心要改變廠裡的閒散氛圍,先把平日裡愛摸魚的副廠長統統換掉,重新“組閣”。這件事轟動一時,連市長都驚動了,找到他說:這些廠長你不能都換完了啊。

但是萬隆“手硬”得很,後來甚至連一位在廠裡犯過錯的市領導的侄女也開了。

不僅如此,他還鐵了心要改革。

多年來,漯河肉聯廠都是“守著金碗要飯吃”,在舊的生產模式裡打轉轉,每年靠國家補貼過日子。每逢淡季,工廠停產,廠裡連年賠錢,11年累計虧損530多萬元,幾乎業不抵債。

好在改革使企業有了生產經營的自主權,萬隆作為企業的法人代表,決定要根據客觀形勢,首先打通貨源、銷售兩個渠道,積極擴大貨源基地和銷售市場,變生產型為生產經營型。

1984年,他開始搞議價豬收購。

有很多人去告他的狀,說他議價收購生豬,搞亂市場價格。但萬隆沒有“收手”,頂著壓力幹了滿了一個月,最後拿著在淡季的8月淨盈利2萬的可喜成果赴省彙報。

省公司領導全部參加了,猶如五堂會審。好在漯河肉聯廠一改26年虧損史讓領導有了“難得糊塗”的精神去寬容了萬隆先斬後奏的衝動。

此後,“漯河經驗”成了省內同行競相學習的榜樣。而萬隆,已經走得更遠了。

敢闖敢試,一路向前

漯河肉聯廠後經改組,成為了雙彙集團。在國內賣豬肉競爭越來越大的時候,1986年萬隆開始向蘇聯大舉出口分割肉。當時,國內生產企業還很少擁有出口權,他就跑到省裡,跑到北京軟磨硬泡要來指標。

憑著這種絕不容情的雷霆管理手段和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雙匯5年間就成為了全國最大的肉製品出口基地。

1992年,萬隆在調研中看準了火腿腸這個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新產品後,於是力排眾議砸了1600萬元全部家當,從日本進口10條火腿生產線。投產當年,產銷的火腿腸便突破1萬噸,第二年突破了6萬噸,實現利稅達7015萬元,並取得了北京“92國優精品博覽會金獎”、92年度最受河南消費者喜愛的商品、“中國公認名牌產品”等近20個榮譽稱號。

後來在總結中,萬隆寫下了這段話:

“透過這幾年的實踐,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市場有情也無情,只要心誠‘招’就靈;找市長不如‘拜’市場,與其低頭盤算不如深入市場轉一轉。”

鐵心硬手,擔當實幹,敢闖敢試,是那個時代企業家的基因。

這樣的基因,也讓後來的萬隆,做出一個個讓人震驚的決定。

1999年,萬隆決定銷售冷鮮肉,改變了中國生鮮肉類沒有品牌的歷史。

2007年,雙匯國際成立,將總部設立在香港,意在開拓海外市場,實現企業在全球的資源最佳化配置。

2013年,萬隆雙匯國際斥資71億美元,併購全球最大的豬肉食品企業美國史密斯菲爾德公司,從此改變了世界豬肉行業的格局,創造了中美歷史上最大的跨國併購案,成為中國肉類發展史上的大事件。

這個決定,是萬隆引領雙匯的再一次深度改革,是雙匯在國際化程序中邁出的關鍵一步。在這之後,為了更好地適應企業的全球化發展,萬隆逐步構建起全球化管控體系,實行國際化經營、本土化管理。通俗點說,就是這次收購軟實力上的價值不可估量,它不僅讓雙匯獲得一個美國企業、美國品牌,而且還獲得其技術和管理。

2014年8月5日,萬隆併購後一年時間內,整合中美歐100多家所屬公司,組成萬洲國際在香港上市。

2016年,萬洲國際躋身世界500強名單。

2017年,萬洲國際實現銷售收入1512億元,進入香港恆生指數成份股,成為大藍籌。

萬隆在欣慰之餘說:“我們在肉類企業中排名第三,而排在我們前面的是美國的泰森食品公司和巴西的JBS公司。我覺得我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儘管迎來了實體行業的高光時刻,邁出了企業的榮耀一步,萬隆還是不滿足,還有更高的追求。

接班人要滿足兩個條件

2013年,萬隆表示自己尚未考慮退休。

2015年,萬隆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說,相信只要機制設定好,就不擔心選拔不到人。通海還透露正準備建立一套接班人考核機制,一要量化標準,二要競爭上崗。當時萬隆預計, 2017年任期結束換屆時,如果接班團隊條件成熟,他就會“退休”。

2018年,萬隆的兩個兒子萬宏建、萬宏偉進入雙匯的決策層。孫子輩也開始在萬隆一手打造的商業帝國關鍵崗位上嶄露頭角。種種跡象顯示,在創業30多年之後萬隆或將要把權杖交接到下一代人手上。外界也紛紛猜測萬隆此舉頗有“交刀”之意。

如今3年過去了,81歲的他仍然奮戰在一線,同時還迎來大兒子萬建洪的一紙檄文。

雖然萬隆並不會因此就“妥協”,畢竟當年他鐵面無私辭掉幾名副廠長和幾十名員工,有人往他家裡扔黑磚,甚至有員工拿著殺豬刀當面恐嚇他,但萬隆眼睛眨都不眨一下,說“憋的就是一口氣”。

有網友說,當骨肉親情與公司商業利益關係糾纏在一起時,企業家的糾結與痛苦是必然的。比如任正非,他的女兒孟晚舟自2018年年底遭到了加拿大當局的非法批捕,儘管作為一個父親,任正非在近1000天沒見到女兒的情況下已經思念到了極致,但是他也明確的表示絕不會用華為的利益換女兒回國。

萬隆鮮有出現在公眾媒體,他的家庭以及他和兩個兒子的關係也鮮少曝光,但當我們回顧他軍旅生涯和創業生涯,不難想象他對家人的愛是深厚而低調不外露的。或許直接造成家庭內部分崩離析的,是萬隆一心想要讓雙匯抹去“個人英雄主義”,更多依靠集體智慧去決策。這樣的決定,執行起來多少帶有“不近人情”的意味。

萬隆曾坦言,自己最關注兩件事一是資本,一是人才。對於後者,萬隆啟用了頗有特色的用人機制。

雙匯嚴格執行競爭上崗所有從上到下的管理層每年、每季、每月均有一個任期目標,一旦任期結束必須參加考核評審多達五十餘人。萬隆建立了專門的考核機制,若管理者考核很差,或者有誠信問題則會被評審驅逐。這套以競爭為原則的員工考核體系足以震懾所有管理者。對於管理者而言,這套制度像一把指向自己的早已上膛、隨時開火的手槍一個大區總經理上午還能趾高氣昂地參加會議,晚飯時他即可能陡降為普通員工從後門羞愧地溜走。

我們都知道,國人向來崇尚“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血緣之親是已經沉浸在中國人骨子裡的。一邊是骨肉親情,一邊是企業利益,而強硬了一生的萬隆,如今的境遇或許更讓人唏噓。任正非是對孝順強幹女兒的牽掛,而萬隆則是要承受兒子與之反目。作為一名80歲的老父親被親兒子不顧體面公開“討伐”,只怕強硬的態度背後,更多的是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