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大疆的自動駕駛,是特斯拉的下道坎

小鵬+大疆的自動駕駛,是特斯拉的下道坎

我在等這張圖裡的這輛車,真正完成量產落地,時間當然是越早越好,但只要在2021年年內完成即可。然後,再去試試它,看看NGP演算法和車規級鐳射雷達匹配之後,究竟較之傳統感測器帶來的感知能力有什麼差別。然後,等待這款內部代號D55的新車,給出它的價格、給出續航資料、給出更多引數。

原因很簡單,從最早特斯拉喊出Self Drive自動駕駛搭載的那時到如今,留給我印象最深的車型品牌之中,一家是永遠在砸錢儲備創新的BMW,另一家則是放上了NGP的小鵬汽車。

不過多討論特斯拉,只在乎未來

2020廣州車展之前,小鵬P7的NGP工程版本驗證階段,100多公里的往返行駛,因為它要比很多普通司機更乾脆、更合理的控制車輛,我至今對其印象深刻。

小鵬+大疆的自動駕駛,是特斯拉的下道坎

關於自動駕駛技術的鐘擺理論終於來臨,軟體和硬體之間的互相制衡已經開始。特斯拉的視覺感測成像+精神網路演算法的演算法,已經在前期被驗證了一定的合理性。天氣合理、路況合理、車輛感測合理,一切都合理的情況下,特斯拉是可以實現高級別自動駕駛的,當然,這種高級別大機率會跳脫於接下來全球各國推出的相應法規政策。

不過,當軟體成熟到一定程度之後,遇到瓶頸,則需要尋求其依託的硬體進行新匹配,形成新的平衡。馬斯克說“特斯拉不需要鐳射雷達”,這樣的話題我們不做過多無意義的引申。

不管特斯拉是不是真的在考慮成本,也不管特斯拉未來是否會選擇用上鐳射雷達,或者其他的同類解決方案,我們眼前將見到的是全球車企開始紛紛給自己的新車裝上極光固態雷達。如果馬斯克真的是“神”,那希望它能再次帶來點不同。

小鵬+大疆的自動駕駛,是特斯拉的下道坎

從小鵬D55的諜照,聊到自動駕駛,聊到特斯拉,聊到鐳射雷達,如果何小鵬能完成自己之前的承諾,那我們在2021年的汽車市場裡,就能買到一臺裝備車規級鐳射雷達的新款智慧電動車。先不討論它的價格,這一次,小鵬鐳射雷達的呈現選擇與大疆牽手,這背後彰顯著一系列新趨勢。

鐳射雷達過往,鐳射雷達未來

截止2021年,中國已經有了超過200家鐳射雷達廠商,這之中,不乏一系列中國科技創新巨頭,大疆、華為。

先是這一次小鵬D55身上所搭載的鐳射雷達合作伙伴-大疆。

小鵬+大疆的自動駕駛,是特斯拉的下道坎

2016年,大疆內部孵化專做鐳射雷達的獨立子公司Livox,3年之後,這一公司釋放出Tele、Mid、Horizon三個系列產品。這之中,Horizon和 Tele-15 主要面向於汽車市場;Mid系列主要面向於工業,測繪、安防市場、智慧城市的市場。

Livox的核心技術邏輯在於,使用非重複掃描方式而非業界常用的重複掃描,掃描時間是這一路徑的關鍵要素,時間增加最終即達到近100%的視場覆蓋率。

小鵬+大疆的自動駕駛,是特斯拉的下道坎

然後,生產模式上,是Dl-Pack把多線鐳射器和接收器整體封裝,提升不良率、產能、流程精簡,然後,是最關鍵的成本價格:根據2021年1月的相關訊息,Horizon零售價為6499元人民幣,Tele-15零售價為9000元人民幣,這已經被市面傳統鐳射雷達壓低很多,同時如果整車長期方案,成本預計會進一步下降。

另一個巨頭,是華為。根據2020年8月其接受採訪時放出的訊息,華為的武漢光電研究中心正在研發鐳射雷達,短期計劃是開發出100線鐳射雷達,長期目標是將鐳射雷達成本降低至200美元,甚至100美元,也就是700-1400元人民幣之間。

小鵬+大疆的自動駕駛,是特斯拉的下道坎

目前華為已經發布了 相關的鐳射雷達產品及解決方案,96線中長距鐳射雷達+行人車輛掃描,目前已經佈局10萬套/線年產能,未來佈局100萬套產能。然後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對比大疆而言,華為在相關領域進軍較晚,但因為其強研發能力以及通訊技術層面的積累優勢以及產能,這會是汽車行業中長期的X變數。

而目前,華為預計會在2021年年底正式量產商用,成本預計在幾百美元,預計與大疆的整車配套方案相仿。

同時,掃地機器人領域的科沃斯也對這一方面有所佈局。不過從科沃斯目前的佈局來看,它與大疆/華為的類別有所差異,更聚焦於移動機器人領域與工業場景。

需要注意的是行業成本對比

目前的新一輪成本競賽中,華為已經給到了三位數美元的成本樣本,而大疆的整車方案測算也在三位數之中,零售價格在1000美元左右。

行業端的此類技術成本,是另一個樣子。

小鵬+大疆的自動駕駛,是特斯拉的下道坎

按照目前的市場平均資料,L2+級智慧駕駛系統成本在3000美元左右,L3級的成本將在5000美元左右,在這之中,鐳射雷達現有的成本在1000美元以上,也就是特斯拉可能顧慮的-高成本。

在行業先驅Velodyne的早期階段,自動駕駛汽車原型和研發、驗證測試的相對較小的批次應用過程中,感測器成本在1。4萬美元左右,足以見得彼時的鐳射雷達成本之高,直接拉動了整體感測的費用。

整體而言,鐳射雷達在全球預計發展路線會與毫米波雷達基本相仿,從初期的中短距感知,到之後的中長距感知,從滿足解析度再到更高效能需求。

寫在最後:

在寫這篇文章的同時,實際上還有新的巨頭在加入戰局,長城汽車的高階WEY品牌新旗艦SUV-WEY摩卡,已確定將搭載三鐳射雷達上車,鑑於長城汽車的成本控制能力,隨著新車售價正式公佈,可能會對鐳射雷達行業發展有新的啟示。

最終,再回到文章的開頭部分。業界對於特斯拉的NOA、FSD已經有過無數次討論,其演算法有著積累最佳化後的優勢,不過從小鵬汽車推出NGP之後再進行橫向對比,NGP因為有精度地圖的結合匹配視覺演算法,能補齊特斯拉在隧道內、惡劣天氣下的不足,同時針對中國本土化場景的匹配也相對更豐富。兩者之間的軟體層面無疑是不斷接近的,再接下來隨著固態雷達真正裝車,單車智慧駕駛擁有更好的感知能力之後,這無疑是特斯拉將不得不面對的一道坎。

而那時,行業的關注點將是,特斯拉該如何選擇,是把之前說的話吞回去,還是給出其他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