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爭口氣,李想和理想ONE用了一年多的時間

現實生活中,我們對逆襲有著一種特殊的喜愛,無論是在文化,亦或是在生活中。

比如三年期滿恭迎回歸的YY贅婿文,比如童話故事中的《灰姑娘》、《醜小鴨》,電影中的《卡特教練》、《百萬寶貝》等。雖然都是茫茫人海中的普通小人物,但每個人生下來都或多或少有著自己的夢想,有著改變自己命運和生活的進取心,然而可能受種種因素的桎梏,自己的想法難以實現。所以每當看到他人逆襲時,總會主觀性地將其視為“自己人”,一同分享那種油然的成就感和欣喜。

憑藉著這份“共情感”,李想和理想ONE在時隔一年多,完成對大眾的“復仇”後,贏得了不少吃瓜夥伴的擁躉。

為了爭口氣,李想和理想ONE用了一年多的時間

最近理想創始人李想在社交平臺曬出了一張上險量資料圖,圖上寫有“24個月挑戰中大型SUV銷量冠軍”,內容是理想ONE單車PK大眾汽車多款中大型SUV車型的銷量資料,從2019年12月份理想ONE上險量不及大眾系的零頭,到今年11月份以13438輛一舉超過大眾系12445輛,成長明顯,但火藥味也十分激烈,尤其是李想還配以“感謝鞭策,繼續努力”這種凡爾賽式的文案。

為了爭口氣,李想和理想ONE用了一年多的時間

理想汽車和大眾的樑子其實早在一年前就結下了,2020年9月,大眾汽車CEO馮思翰就曾在公開場合吐槽過增程式汽車方案:“單從車來看,這種方案確實具有一定價值,但從大局來看,這堪稱是最糟糕的方案。”大眾集團中國研發部門威德曼也表示:“增程式電動車這個技術,現在再討論已經完全過時了。”

後來雖然咽不下這口氣的李想隔空喊話要求和大眾旗下最先進的PHEV進行一場節能環保的SOLO,可惜沒有得到任何的迴應,這種被無視的感覺讓李想牟足了勁要證明理想ONE,於是在一番不懈追趕後,李想終於用“上險量”為自己心中的執念畫上了句號:努力了一年多,就是要等這個機會,不是為了證明比別人多了不起,而是隻要爭一口氣。

估計馮思翰也沒想到,臨近離職之際,竟然還能被昔日的小人物將了一軍。

為了爭口氣,李想和理想ONE用了一年多的時間

“不爭饅頭爭口氣”的李想確實長舒了一口氣,但此舉也引來不小的爭議。

首先就是當初大眾吐槽的是增程式技術方案,而李想卻想以銷量論英雄,明顯不是在同一頻道上。此外就是大家都知道,理想ONE超過大眾是暫時的,隨著大眾旗下中大型產品電四化轉型的加快,必然還會有更大的上升空間,而ID。6兄弟交付量的穩中有進,就是強有力的訊號。

所以理想在和大眾的battle上,依舊還有更遠的路要走,而不是得一次“便宜”就賣乖,可以精神上小瞧大眾,但絕不應該在實戰上忽視大眾的底蘊和實力。

為了爭口氣,李想和理想ONE用了一年多的時間

然後我們再回到增程式汽車技術方案的話題上,個人認為在續航里程和充電便捷性方面沒有得到完美平衡點之前,最佳的選擇是混動(包含增程式和插電式),而不是電動。所以現階段來看,理想ONE確實是既解決了續航焦慮又沾了新能源的光,雖然TA註定是過度產品,但至少在目前來看,理想ONE稱得上是最優解。

可若是單純認為理想ONE是因為藉著增程式的取巧才取得如今的成績,也不算準確,在30萬+的售價區間,可提供綠牌的選擇餘地不算少,但為何只有理想ONE脫穎而出?很簡單,因為李想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產品經理,對於產品以及市場,有著一套獨特的自我理解。

為了爭口氣,李想和理想ONE用了一年多的時間

目前的市場上,並不缺少談技術品牌、談概念情懷、談效能智慧等等的產品,但靜下心來談使用者真正需求的產品卻少之又少。插混綠牌無續航焦慮,造型富有辨識度卻顯得不突兀,空間大透過性佳,能滿足基本的露營需求,輔助駕駛智慧配置,舒適家用遊刃有餘。在30萬+的細分市場上,能滿足其中一兩項的不少,但能全覆蓋的卻極少。

我們可以形容理想ONE是科科都能達到80分,但沒有一科能拿滿分的學生,不算特別優秀,甚至還有很多瑕疵,如備受詬病的1。2T三缸發動機。但這些瑕疵和TA身上的優點相比,很容易就會被接受。

為了爭口氣,李想和理想ONE用了一年多的時間

所以理想ONE,在目前過渡階段,超過大眾中大型SUV的上險量總和讓李想爭了一口氣,不算是純粹的偶然事件,自身經得住市場推敲的品質,以及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表現,才是真正的制勝法寶。不過隨著大眾新四化進度的快速推進,禁錮新能源發展的技術堡壘被不斷突破,理想ONE要想繼續保持這份優勢,依舊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堅持。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