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暴雷,恆馳汽車還有戲嗎?

恆大暴雷,應該是今年房地產行業最重大的新聞之一了。其實早在去年,就有傳聞恆大出事了。網路上流傳出一些檔案,顯示恆大遇到了債務問題,向廣東省政府求助,其間用詞還頗有些威脅的意味,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後來遭到恆大辟謠。一年後,恆大被爆出超1。9萬億的負債,中國恆大和恆大物業雙雙被港交所停牌。位列全國房地產前四的恆大地產突然深陷債務危機,令人唏噓。

恆大暴雷,恆馳汽車還有戲嗎?

如果站在地產行業的角度來看,恆大的暴雷也許早有預兆。

2016年底,中央提出房住不炒的概念,彼時我國的人均住房面積已經可以與歐洲發達國家相持平,也就意味著從內在需求層面,中國地產行業的拐點到了,房地產可以降溫了。

去年,中央又針對房企出臺了三條紅線政策,試圖從外在施壓規範地產行業。但吃慣了政策紅利的房企玩慣了空手套白狼的把戲,銀行借不到錢就從其他渠道加槓桿,在國家如此大力去槓桿預防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時候,仍然將自身的資產負債率做到了80%,恆大的暴雷成為必然。

恆大暴雷,恆馳汽車還有戲嗎?

一個汽車公眾號為什麼說起了地產?因為仔細研究恆大汽車你就會發現,它與恆大地產驚人的相似,同樣的冒險同樣的激進。

2019年,恆大恆馳新能源汽車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斥資1600萬元在廣州南沙投建產研基地。而在此前,恆大已經花大手筆先後買下了卡耐新能源、瑞典NEVS國能汽車、荷蘭e-Traction和英國Protean,完成了整車和三電的技術儲備。此後,恆大仍然透過買買買進行著技術、資質、銷售、人才等汽車上下游產業鏈的佈局。

2020年8月,恆大發布了恆馳首期6款車型,完全覆蓋了從A到D的所有級別。今年上海車展,恆馳更是一口氣展出了9款車,並放話2021-2022年實現量產,2025年實現產銷100萬輛。

短短三年時間,如此激進的規劃,如此巨大的規模,如此迅猛的速度,在汽車業應該是開了先河,也讓整個行業倒吸一口涼氣:這,來真的嗎?

恆大暴雷,恆馳汽車還有戲嗎?

那麼恆大造出車了嗎?似乎還沒有。

今年上海車展,恆馳的展臺被保安層層圍住,9款展車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有好事者蹲下來拍恆馳汽車在地板上的反光照片,意外發現展車竟然沒有懸掛。恆大煞有介事展出的9款新車居然是模型,令人貽笑大方。

雖然外界對於恆大造車的質疑重重,但恆馳汽車的進展和新聞倒是持續不斷。

今年以來,恆馳汽車先後進行了冬季和夏季測試。9月3日,恆大集團宣佈,恆馳1、3、5、6、7夏季測試收官,驗證了車輛在極端高溫環境下的效能和品質,標誌著恆大造車進入了新階段。隨後,恆大汽車股價應聲上漲10%。

地產暴雷後,恆馳汽車在10月8日發生了工商變更,企業註冊資本由1億元增至10億元,增幅達900%。

緊接著,在10月11日下午,恆大汽車在天津生產基地又召開了戰略合作伙伴大會。大會打著“大幹三個月 天津工廠恆馳首車下線”的口號,向外界披露,明年年初就將迎來恆馳的首款量產車下線。

恆大暴雷,恆馳汽車還有戲嗎?

恆大地產遭遇資金重創,一直靠地產為其輸血的恆馳汽車能順利實現量產?相信很多人都會對恆馳的前途存疑。或者說也許從一開始恆大進入汽車領域就動機不純。

當地產行業被加強監管後,躋身國家重點扶持的專案領域成為房企低價拿地的一條捷徑。恆大進軍新能源伊始就被媒體質疑造車是假,借造車圈地是真。

房地產本質上是一個整合資源的行業,極度依靠政策進行週期性套利,當政策收緊後,其自身在金融市場上很難估值。相比較而言,製造業有實體有技術,其估值要比地產行業容易得多,也要高得多。從資本的角度來說,造車或許更有“錢途”。

這就不難理解恆大汽車為何新聞不斷,且在恆大暴雷後反而增資認繳仍然活躍了。比起真的費力造實車,去造一臺永遠也造不出來的車對恆大來說利益的誘惑更大。

中國地產的十年繁榮已是過去式,汽車行業的拐點也已出現。房企想要變身車企也並非完全沒有可能,只是造車實業不同於資本遊戲,它是一個需要踏踏實實躬親務實的行業。大浪淘沙,誰在為消費者造好車,誰在玩金融噱頭,市場最終會洗刷沉澱。恆馳汽車還有沒有戲,不取決於恆大集團是否暴雷,取決於恆大有沒有真的想要造出一臺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