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輕橙時代、牛創、賓理、盒子在此時下場新能源?

國外我不知道,但國內的新能源車市場早就不是圍繞“車”在展開爭奪,而是一場徹底的商業博弈,各種“資本”湧入這個市場,試圖在2030年燃油車禁售也就是新能源車徹底爆發前搶佔自己的“橋頭堡”。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佈局,除了車子本身之外,隨車附帶的其他各種物件比如智慧駕駛,比如後續的生態系統,這都是資本瞄準的目標。在現如今這個時間點,又有四家企業宣佈下場造車,他們分別是輕橙時代、牛創、賓理以及盒子汽車,這四家是什麼來頭,他們到底想幹個啥事呢?

輕橙時代:造車外皮下的資本操作

關於輕橙時代這個品牌我在網上翻了很多文章,其中自媒體普遍認為這是一個躬身入局的企業,試圖在這一領域開創自己的品牌,並對行業的發展起到積極性的作用,因為他們試圖在動力電池、快速充電、純電平臺等多個領域同時發力,這樣的口氣著實不小。

如何評價輕橙時代、牛創、賓理、盒子在此時下場新能源?

但拋開汽車自媒體之外,主流媒體比如財經類媒體對輕橙時代的看法就比較保守了,並且給出了非常詳細的“背後的故事”。其中,掌握21。52%股份的大股東“邊標”來自金融領域,曾經主持和參與了“包括農業銀行IPO、招商銀行配股、東安動力配股、福耀玻璃市值管理等”專案,屬於實打實的資本領袖。但是,他大機率不懂車;而另一位名叫“牟露”的輕橙時代的核心人物則是網際網路大咖,曾經是騰訊旗下“天美藝遊”的遊戲主策劃,作為網際網路從業者,我猜他大機率也不太清楚要如何造好車。

如何評價輕橙時代、牛創、賓理、盒子在此時下場新能源?

從輕橙時代主要的股權結構來看,現目前企業的主要資方都是金融機構出身,雖然他們帶來了許多的投資可以用錢砸出車子,但很明顯錢只能成為一個“買辦”,無法實現他們自己所說的創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輕橙時代內部有太多金融機構存在,鑑於最近幾年金融機構跑路事件頻發,輕橙時代到底是想造車改變世界,還是撈一波就跑,現在真的很難講。

畢竟,賈躍亭還沒有回國,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如何評價輕橙時代、牛創、賓理、盒子在此時下場新能源?

牛創:重資產投資之下的步步為營

作為小牛電動車旗下的四輪電動車品牌,牛創的模式顯然比輕橙時代看著更靠譜一些,畢竟小牛的自有工廠本身就是實體資產,而透過併購和收購,小牛還在進一步擴大自己在這一領域的“話語權”,這可比某些PPT造車,宣佈和誰誰誰合作造車的品牌要強多了。

如何評價輕橙時代、牛創、賓理、盒子在此時下場新能源?

但小牛本身也存在一些問題,這會給未來的發展帶來弊端。比如,小牛品牌本身是兩輪電動車,屬於相對低端的消費品,而四輪汽車少則3-4萬,多則上百萬,如果以百萬身價的身份去造電動車,那電動車自然會更容易被接受,但現在的小鵬相反,是以一個“低價”的身份向上突破,這樣的難度可想而知。

如何評價輕橙時代、牛創、賓理、盒子在此時下場新能源?

另外,截止2021年12月17日,小牛電動車在美股的市值大約是11。7億美元,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隔壁賈躍亭老師的FF大概是30億美元?如果以小牛電動車現在的狀態就能夠成功把“牛創”品牌孵化出來,那我們是不是有理由給賈躍亭一個機會,讓他造出能夠“窒息”人的FF91呢?

如何評價輕橙時代、牛創、賓理、盒子在此時下場新能源?

小牛和牛創,未來會如何,是不是走某些人的老路,至少現在看來還說不太清楚,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小牛的步伐看上去確實在認真佈局新能源汽車。

賓理:大機率只是說說而已別太當真

關於賓理汽車,不是那個賓利是“賓理”,我翻了一些資料之後覺得並沒有太多可說的地方,因為關於這個品牌確實太魔幻了,我複述一遍網上的內容有一種在“教唆”的感覺,所以我就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如何評價輕橙時代、牛創、賓理、盒子在此時下場新能源?

首先,賓理汽車放出訊息說自己第一款車型將對標保時捷Taycan,主打效能、豪華和智慧化。我不知道一個連工廠、研發中心和技術團隊可能都沒有的企業怎麼敢說出這種話,賈躍亭起碼是投資之後才開始圈錢跑路,賓理是打算靠嘴吹一波就捲鋪蓋走人嗎?

其次,賓理汽車的掌門人蘇偉銘是前大眾旗下的職業經理人,除了霍霍過大眾,他還霍霍過雷諾,最終雷諾在中國是什麼下場大家應該有數。當然作為企業的一名高階員工,蘇偉銘能做的也有限,但雷諾的“死”他絕對有一部分鍋。

如何評價輕橙時代、牛創、賓理、盒子在此時下場新能源?

最後,賓理和賓利明顯是碰瓷名字,如果企業打算長遠發展,那這就算是“黑歷史”,任何一個有遠見的企業家理論上都不會幹這種事,可見蘇偉銘並沒有打算讓“賓理”長期存活下去。

總體來說,賓理汽車的事情大家吃瓜就好,沒必要太當真。

盒子汽車:快進再快進

前些年,某些品牌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就把自己的汽車銷售給自己的車輛租賃公司,以換取還算看得下去的銷售成績來拉起僅存一點的股票市值,同時透過汽車租賃公司開展所謂的“共享經濟”,掙點一點錢來續命,但更多的是轉移資產,這種行為我稱之為“苟延殘喘”。

而盒子汽車的模式和邏輯非常有意思,他們跳過了賣給消費者的環節,而是把車子直接賣給租賃公司,連去零售市場上搏一搏的過程都沒有,直接進入了“苟延殘喘”階段。

如何評價輕橙時代、牛創、賓理、盒子在此時下場新能源?

從理論的角度來看,盒子汽車的模式確實有自己取巧的地方,但市場會答應你這個鑽空子的人嗎?難道其他品牌沒有想過直接走B端解決使用者難題嗎?

盒子汽車能不能成功和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畢竟它的消費者都是租車公司,我們吃瓜就好了。

如何評價輕橙時代、牛創、賓理、盒子在此時下場新能源?

總結

小牛的牛創看著還算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前進,而其他三個品牌大有一種“風來了!豬飛上天咯!”的感覺,對此我不想再過多的評價。前幾年火爆的新能源車市場有許多從沒有聽說過的品牌,但看看現在,真正還在市場上搏殺的,又還剩幾個呢?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