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捲入女記者“侮辱門”,李想深夜提問,該不該公開道歉?

理想捲入女記者“侮辱門”,李想深夜提問,該不該公開道歉?

雷達財經出品 文丨梁春富 編|深海

4月27日晚間,理想汽車CEO李想釋出微博稱,有女性記者向企業男性員工打探訊息,而男性員工用了非常不恰當的、帶有侮辱女性的比喻方式進行了回覆,該男性員工在試用期被解僱,企業和媒體對接的負責人也當面對女記者進行道歉。但女記者進一步要求企業公開道歉。

李想向網友提問,從法律專業和道德倫理的層面企業是否有責任針對上述發生的問題公開的對女記者進行道歉?企業是否有責任對被辱罵或者被侮辱的當事人承擔公開道歉的責任?

理想解僱員工是否合法?對此,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趙金濤律師向雷達財經表示,關於解除是否合法,要看單位規章制度是否有相關規定,如果規定員工的行為給公司造成惡劣影響的,則解除可能合法,當然也要看是否造成了惡劣影響,就本案來說只是女記者找公司,並未達到惡劣影響的程度或者給公司造成損失。

“從這個案件的描述來看,現在還沒有造成這種惡劣影響就已經解除(工程師的勞動關係)了,所以說這個事情還沒有擴散出去,公司已經決定把他給解除了。因而這個違法的可能性比較大。”趙金濤稱。

而對於理想是否需要道歉,趙金濤認為,“員工的個人行為,不能代表公司,讓公司道歉不合理。”

女記者詢問涉密資訊,卻遭男工程師言語侮辱

昨日晚間,李想發文稱,A媒體的女記者在某社交平臺上認識了B企業男工程師,並私下加了微信告知身份。某天,該女記者突然找這名男工程師打聽對方所在公司的保密資訊。但這位男工程師很不耐煩,用了非常不恰當、帶有侮辱女性的比喻方式進行了回覆,並拒絕將涉密資訊透露給女記者。

理想捲入女記者“侮辱門”,李想深夜提問,該不該公開道歉?

李想談女記者打探訊息遭侮辱微博內容截圖

李想還表示,女記者和男工程師不是工作上認識的,既不存在任何工作上的合作關係,也不存在任何業務往來,現在和以後都不會存在業務關係,這名男工程師是一位永遠不會面對媒體的後臺資料工程師。

李想接著寫道,之後女記者認為自己受到侮辱,於是聯絡到B公司,要求B公司對該男工程師作出處理。B公司經過內部討論後對此事得出兩個處理方向:1。 無論如何都不允許員工用言語侮辱女性;2。 如果有原因,可以接受員工言語侮辱女性。

B公司的管理團隊選擇了第一種,因此在試用期內將涉事男工程師解僱,並且公司和媒體對接的負責人也當面向女記者道歉。

但隨後不久,女記者及其所在的A媒體又增加了新的要求,要求B公司在公開媒體上以企業身份對該女記者道歉。

於是,李想提出了開頭的疑問,如果企業的員工在本職工作範圍以外,在大街上、微信裡、論壇上辱罵或者侮辱了別人,企業除了可以盡到解僱該員工的責任外,是否有責任對被辱罵或者被侮辱的當事人承擔公開道歉的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網傳的一張聊天記錄截圖中與李想所述內容十分契合,有網友猜測李想講述的故事很可能真實發生在理想汽車身上。

理想捲入女記者“侮辱門”,李想深夜提問,該不該公開道歉?

從聊天記錄截圖來看,有一方想從對方口中瞭解到理想5月份即將公開的新款車型資訊,但在溝透過程中,另一方使用了侮辱性質語言,並拒絕透露機密。

提問的一方認為,雙方接觸前已經明確表明身份,不想和媒體接觸完全可以不透過好友申請。詢問資訊是其工作,可以選擇不答或拒絕回答,不回覆也可理解,但不應該對女性說出這樣的話。

律師:讓公司道歉不合理 解除員工勞動關係不合法可能性大

目前,李想已經刪除了該條微博,但該事件已引發熱議。

對於此事,有網友評論稱:“個人行為不代表公司,不用開除也無需道歉”“其實程式設計師遇到這種情況禮貌回絕就好了,畢竟不屬於本職工作,也沒必要諷刺挖苦別人”。

也有網友認為,公司應該對工程師有獎有懲,獎勵他維護公司利益,不洩露公司機密資訊,但也要懲罰他言辭不當。

理想捲入女記者“侮辱門”,李想深夜提問,該不該公開道歉?

還有很多網友稱,男性工程師被開除並當面道歉了,後面A媒體提出的意見有些蹬鼻子上眼。

更有網友質疑,“公司開除員工依據是啥?侮辱女性就開除這條款是原本就在制度了還是臨時增設?公司處理之前僅是員工私德有損,公司怕被輿論裹挾就不明獎懲不好吧。”

對於網友爭議和李想的提問,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勞動法律師趙金濤向雷達財經解釋道,關於解除是否合法,要看單位規章制度是否有相關規定,如果規定員工的行為給公司造成惡劣影響的,則解除可能合法,當然也要看是否造成了惡劣影響,就本案來說只是女記者找公司,並未達到惡劣影響的程度或者給公司造成損失。

趙金濤還表示,如果公司沒有相關規定,那就是違法解除,且這更多的跟工作無關,只是該員工生活作風或道德上的問題,不足以解除(勞動關係)。

對於女記者要求公司道歉的行為,趙金濤認為,“員工的個人行為,不能代表公司,讓公司道歉不合理。”

然而,此事其實涉及到媒體記者,易形成公共事件,傳播力廣,那如果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導致個人私德行為與公司公共形象產生關聯,致使企業形象受損。這樣的情況下,是否就可以認定企業解除勞動關係是合法的?

對此,趙金濤指出:“當時是這樣的,我覺得如果到那種情況下給公司造成惡劣影響的話,是可以考慮是可以解除,但是也要看(公司)是否有規定,如果沒有規定也不行。”

“而且從這個案件的描述來看,現在還沒有造成這種惡劣影響已經解除(工程師的勞動關係)了,所以說這個事情還沒有擴散出去,公司已經決定把他給解除了。所以說,可能違法的可能性比較大。”

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閆創律師則向雷達財經表示,從法律層面來講,企業沒有責任和義務向女記者道歉。但是從保護女性權益的角度和企業社會責任的角度,企業應該予以相應的迴應。

閆創還指出,現在都在倡導企業的合規性,包括中央企業,上市公司等,企業的合規傳播值得企業重視。怎樣與媒體溝通與交流,做到既達到良好溝通的效果,也不洩露商業秘密。

一季度銷量低於蔚來、小鵬

在近日辦得風風火火的2021上海國際車展上,有上千家國內外的知名車企舉辦了超百場聲勢浩蕩的釋出會,“千家爭鳴”,但國內新造車勢力之一的理想汽車相對而言很低調。

同為造車新勢力的蔚來汽車在上海車展上釋出了ET7車型,小鵬汽車則是帶著P5參展,而理想沒有釋出會,也沒有新車型。理想汽車CEO李想的微博近期關於上海車展的內容也只有“吐槽”賓士寶馬的新能源車型,並認為蔚來ET7和吉利極氪001是車展上最好的電動車。

理想捲入女記者“侮辱門”,李想深夜提問,該不該公開道歉?

截至目前,理想汽車只發布了理想ONE一款車型,而蔚來、小鵬分別有4款、3款。

此前2月份,理想汽車釋出的內部信透露,理想汽車2025年的戰略目標是要取得20%的市場份額,成為中國第一的智慧電動車企業。

李想在內部信裡表示,預計到2025年,中國將會銷售超過800萬輛智慧電動車,獲取20%以上的市場份額是成為中國頭部企業的必要條件。這意味著,理想汽車2025年的銷售目標是160萬。

他還進一步指出,智慧電動車競爭的終局是資料和晶片的競爭,一部分車企將面臨被淘汰的結局。

這個預測的得出,源於李想對智慧手機行業的參考。在2020年的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前五個品牌佔據96。5%的市場份額。未來智慧電動車的市場與之類似,只有獲得25%以上的全球市場份額,才有機會成為全球智慧電動車行業的頭部企業。只有在2025年拿到中國智慧電動車20%以上的市場份額,成為頭部企業,才有足夠的能力參與到2030年更激烈的全球市場競爭中。

基於上述預測,李想提出,公司2025年的戰略目標是獲得20%的市場份額,成為中國第一的智慧電動車企業,並且在綜合技術能力、商業能力、戰略資源能力三方面保持領先。

而理想汽車2030年的願景是:成為全球第一的智慧電動車企業。

雷達財經注意到,理想汽車2020全年總計交付32624輛,國產新勢力中僅次於蔚來。另據乘聯會資料統計,2020年中國乘用車零售市場中,上汽大眾與一汽大眾合計佔有17。6%的份額,本土自主品牌龍頭吉利汽車也僅佔有6。2%的份額。歷史上還沒有一家車企能僅靠一款車型在中國達到20%的市佔率。

而今年一季度理想汽車的交付量也低於蔚來、小鵬。

根據三家車企最新出爐的2021年一季度銷量資料,理想交付了1。26萬輛車,小鵬交付1。33萬輛,蔚來交付2萬輛。

三家車企在交付量上表現不錯,在同比增幅都有著大幅提升,但環比來看已經出現明顯分化。今年一季度,蔚來交付量同比增長422。7%,環比增長15。6%;小鵬交付量同比增長487%,環比稍增3%;理想交付量同比增長334。4%,同比增速最低,環比更是唯一負增長的,為-13%。

為了解決車型佈局單薄的問題,理想的純電動車專案也已啟動,計劃於2023年釋出新款純電動車型,且理想還曾透露今年或將釋出第二款車型,極有可能就是上述女記者打探的新車型。

行業人士認為,對位元斯拉蔚來小鵬等來看,理想從產品鋪設的節奏上確實略處於下風。此外,蘋果、百度、小米、華為、360、大疆等科技巨頭紛紛殺入智慧汽車賽道,對於理想而言外部競爭壓力只增不減。

理想要如何破局?雷達財經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