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役,為什麼只剩中美在角逐?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智慧化時代的舞臺上,只剩中美兩家在全方位角力。

有人說包括AI、5G、V2X、IoT、自動駕駛在內的任何一個單一技術環節,背後都是一整套社會工業體系在發力。這也是為什麼能造車的國家不少,但能在智慧化領域全面競爭的只有中美兩個工業基礎雄厚、產業鏈路健全、物流運轉高效、消費需求旺盛的製造業大國。

的確,社會的智慧化程序是基礎學科建設與專業人才培養的結果,也是綜合國力的具象化體現。

但在我看來,更底層的決定性因素,是民族反思自省的能力——

因為所有高價值的科技創新,都是被逼出來的。

19世紀末,美國的科學技術基本都從歐洲傳來,民眾認為這些形而上的學術理論遠沒有眼前的現金重要。國會議員曾大批當時全美僅有的22個博士,指責他們花了大量精力做了些沒用的工作。

科學界為了和政客們鬥爭,讓民眾意識到不應只滿足於電報、電燈的發明,而要著眼於更前瞻的物理科學,進行了大規模的演說遊行。

這場戰役,為什麼只剩中美在角逐?

後來,經濟大蕭條催生的羅斯福新政,為了打敗納粹而制定的曼哈頓計劃,為了抵抗蘇聯而開始的馬歇爾計劃和太空計劃,都是美國社會在屢遭重創後的應激反應使然。

這場戰役,為什麼只剩中美在角逐?

再到最近特斯拉新落成的Giga Texas,為了避免原材料和零部件在不同工廠間流轉的低效,將生產涉及的所有環節都整合在了一個超大的工廠內,以此實現的每45秒就下線一臺新車的生產速度,比傳統車企快了一倍。

特斯拉為啥要這麼幹?因為馬斯克在產能這件事上栽過跟頭,而且摔得不輕。

除了各工藝高效配合的宏觀佈局,在整車佈置的微觀層面,特斯拉也率先用上了將電芯直接佈置在底盤上的CTC技術,以及省去零部件重複焊接的一體化壓鑄技術。

這些動作的背後,無不體現著經歷過產能地獄陣痛的馬斯克對效率的重視與渴望。

這場戰役,為什麼只剩中美在角逐?

2019年以前的特斯拉工廠,剛下線的電池就有高達40%需要報廢或返工,目標周產5000輛新車最後只有700輛下線,一拖再拖的Model 3交付週期導致現金流緊張、股票暴跌,為了增加自動化產線馬斯克甚至不惜開了80多名意見相左的高管。

不想再在工廠裡搭帳篷來監督生產進度的馬斯克,也正將效率變為特斯拉最核心的殺手鐧。

另一家歷經過創傷後忍痛革新的美國車企,是福特。

曾經的福特佔據著中國市場合資新車銷量的半壁江山,1993年開始在中國建立零售業務的時候,曾一口氣成立了6家合資公司,也是繼大眾之後第二家投身中國市場的外國車企。

年銷量曾過百萬的福特,也靠著蒙迪歐、福克斯等幾款車型在中國消費者心中樹立了一個又一個細分市場的標杆。

這場戰役,為什麼只剩中美在角逐?

但順境後的挫折,才是檢驗一家百年車企能否常青的試金石。

2018年底,面對銷量持續下滑的態勢,福特做出了將中國與北美並列為公司兩大核心市場、升級福特中國為直接向全球總部彙報的獨立運營單元這個決定。

福特開始牽手百度等本地化企業加速智慧科技的開發,先後設立創新中心、設計中心、產品中心和新能源中心,大量啟用中國本土人才和管理者,甚至把緊湊車型的開發直接授權給了長安福特,按照中國市場的速度和成本去制定專屬車型。

然後就有了一臺最具科技範兒的燃油B級車。

這場戰役,為什麼只剩中美在角逐?

今天,帶著同級獨有的2945mm軸距、1。1米帶魚屏、B&O迴音壁設計、全系2。0T+8AT動力組合、SYNC+ 2。0智行互聯絡統、Co-Pilot360智行駕駛輔助系統等諸多USP賣點的全新蒙迪歐,顯然是4年前被重創的福特應激而出的結果。

因為有一系列的本地化變革政策在先,因為消除了從研發到生產鏈路上不必要的效能與成本浪費,全新蒙迪歐才能有資格用15。98萬-21。68萬元的價格來顛覆傳統的市場定價體系。

這場戰役,為什麼只剩中美在角逐?

福特得感謝這段陣痛,雖然由於一系列的體制變革打破了原有的產品計劃,導致蒙迪歐的換代節奏被拉長到了10年之久,但更久的打磨,也換來了比對手們更出彩的產品體驗。

代表美國科技發展趨勢的特斯拉和福特,延續著祖輩們知恥而後勇的習慣與能力。

大洋彼岸的中國,被掣肘的華為正在用鴻蒙系統和麒麟晶片的堆疊封裝技術突破封鎖,寧德時代也在長期被日韓壟斷高階材料和裝置的環境下,針對電解液、隔膜、正負極等電池零部件進行著一次又一次的體系性突破。

都是被逼到絕境後的奮起反擊,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絕地求生。

畢竟老話說得好,衡量成功的標準不是現在站的有多高,而是跌落谷底後的反彈力。

這也許才是為何只剩中美兩家在科技舞臺的各個領域強強交鋒的根本原因。

你 還 可 以 看

這場戰役,為什麼只剩中美在角逐?

這場戰役,為什麼只剩中美在角逐?

這場戰役,為什麼只剩中美在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