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退場,悅達起亞的新故事以“高階”開局

東風悅達起亞已沒了“東風”。

12月18日,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官網顯示,上個月掛牌的東風悅達起亞25%股權轉讓專案已摘牌,轉讓價格為2。97億元。

這意味著,東風汽車正式退出東風悅達起亞,長達29年的三方聯姻時代落幕。

據知情人透露,東風集團退出後,公司未來股比仍在與悅達協商中,最終結果預計在明年4月份公佈。也有訊息指出,隨著早前發改委公佈的汽車產業外資股比開放協議,東風集團所轉讓的股權或將由現代起亞接手,屆時起亞所持有的股權將超過75%,成為第一大股東。

東風退出

這是一個算不上和睦的“三方聯姻”。

東風退場,悅達起亞的新故事以“高階”開局

時間撥回到20年前,2002年,東風悅達起亞成立,由中國的東風集團和悅達公司,以及來自韓國的起亞三方組建而成,對應的持股比例為25%、25%和50%,合資年限於2022年9月到期。

彼時,東風悅達起亞被定義為“中國加入WTO後經國家主管部門審批立項的第一個汽車企業涉外重組專案”,外界期待它能在開放市場趨勢下為中國汽車企業的發展開拓一個全新模式。

東風悅達起亞也不負眾望,

“國產車的價格,合資車的配置”,為其蹚出了一條屬於韓系車的高光時刻,並喊出了“要用超乎想象的速度成為中國前五的汽車廠”的宣言。

而這股強勁的勢頭,也引發了股東之間的相互“覬覦”。

2005年前後,有報道稱,悅達打算出資2億元,收購東風在合資公司的股份,不過遭到拒絕。東風給出的答覆是:

“不論現在,還是今後,都不會退出東風悅達起亞專案。”

事實上,在此之前,東風不僅沒有想過從東風悅達起亞中退出,甚至還多次希望能收購悅達手上持有的25%股權。

東風退場,悅達起亞的新故事以“高階”開局

然而,時過境遷。“絕不退出”的“東風”最終還是妥協了,

而理由或許離不開“虧損”二字。

轉折發生在2017年,起亞在中國的高速增長戛然而止。資料顯示,從年銷65萬輛下滑到24。9萬輛,東風悅達起亞只用了4年時間,並且合資公司一度產品陣容比較混亂,經銷商也曾有大規模退網的情況發生。

儘管2017年之後,東風悅達起亞在公司戰略、人事、產品等進行了大幅調整,但依然未能挽回頹勢。不僅如此,其還淪為新勢力的代工廠,位於江蘇鹽城的一座工廠,成為了高合汽車的生產基地。

而更為傷感的是,

這種勢頭完全沒有觸底反彈之勢。

扉旅汽車查閱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東風悅達起亞銷量為24。93萬輛,較巔峰時期下滑了62%,跌出主流行列。今年1-11月,其銷量僅剩13。79萬輛。

東風退場,悅達起亞的新故事以“高階”開局

低迷的銷量表現,也讓公司經營業績每況愈下,

一時間,東風悅達起亞從“利潤奶牛”變成了“燙手山芋”。

根據掛牌資訊顯示,2020年,東風悅達起亞共計虧損47。5億元,負債總計超過136億元;今年1-10月,虧損金額達到26。12億元,負債總計超過118億元。根據相關評估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3月底,

東風悅達起亞的淨資產僅為3.5億元,評估價值11.88億元。

過去幾年裡,東風悅達起亞走下坡路後,東風汽車也曾花費時間和精力想要挽救其頹勢,奈何大勢已去。面對東風悅達起亞不斷地虧損,東風汽車選擇退出,或許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東風退場,悅達起亞的新故事以“高階”開局

如今,對於東風而言,

“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產品才是正道”。

眾所周知,東風旗下合資品牌數量眾多,除了起亞,東風與本田、日產,法國雷諾、標緻雪鐵龍、臺灣裕隆集團等均有合作。其中,只有東風日產和東風本田發展勢頭不錯。

因此,東風在合資板塊“斷舍離”,或許仍未結束。

起亞謀局

20年曆史俱往矣,東風退出,起亞能否迎來轉機?

一直以來,東風悅達起亞都以“低價效比”的形象存在於中國消費者心中:品牌比不過德日美系,價效比又不及自主車企產品。在競爭愈發激烈的中國市場,韓系的份額正在不斷稀釋。

根據中汽協資料,2016~2020年,韓系車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依次為

7.35%、4.63%、4.98%、4.7%和3.8%,而今年前三季度僅剩下2.5%,創下近六年來的歷史新低。

東風退場,悅達起亞的新故事以“高階”開局

儘管深陷泥潭,起亞並沒有放棄中國市場。

“恢復到東風悅達起亞銷量鼎盛時期不是短時間內可以達成的。起亞會考慮先提升品牌形象,不會一味追求銷量目標。”不久前,新任東風悅達起亞總經理柳昌昇表示,起亞品牌要放棄高性價比標籤,改走高階化路線,持續投入新產品、新技術,減輕經銷商庫存壓力,讓經銷商盈利,獲得消費者認可。

據透露,未來售價10萬元以下的車型會盡快停產,不再走低價競爭的方式提升銷量,尋求高質量發展。

起亞基於停產10萬以下車型,正是為了扭轉產品主打價效比的印象。

事實上,今年上市的智跑Ace和嘉華MPV都是東風悅達起亞重塑消費群體和試水高價位區間的首批產品。其中,嘉華的官方售價區間為28。89萬~33。99萬元,這是東風悅達起亞首款售價超過30萬元的車型。

不過,

這樣放棄價效比路線,顯然會面臨一場市場“陣痛”。

資料顯示,目前,嘉華銷量剛過2萬輛,月銷量在600輛左右,與豐田賽那、別克GL8等車型仍有不小差距。

東風退場,悅達起亞的新故事以“高階”開局

除了產品定位上的轉型,

電氣化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關鍵領域。

今年4月,東風悅達起亞釋出了新十年的中長期戰略方向和發展願景,以加速轉型升級,重回主流賽道。根據規劃,2022年,東風悅達起亞將推出兩款改款車型、一款全新SUV車型。

未來,則會針對現有車型推出混動版,並推出全球電動車,從多渠道強化起亞品牌高階化的定位。

“起亞會把混合動力作為中國市場的敲門磚去推廣和擴充,在細分市場小範圍取得成功後,再把成功經驗彙總在一起,變成我們的發展方向。”在柳昌昇看來,起亞是全球為數不多的在混合動力車HEV、純電動車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以及燃料電池四大技術領域均有佈局的企業之一,“面對中國市場尤其是電動車市場的快速發展,我們會按照既定的規劃和節奏加入其中。”

據悉,

起亞將在2022年年末或者2023年年初投入一款全新電動車,從嘗試進口電動車的形式開始,去展開起亞的電動車市場佈局。

根據規劃,到2030年,現代起亞集團新能源車全球銷量目標350萬輛,其中,起亞新能源產品銷售目標160萬輛。

在中國市場混動與純電銷量佔比計劃達到50:50。

東風退場,悅達起亞的新故事以“高階”開局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與起亞剛進入中國市場時相比,如今整個汽車行業正在發展劇烈變化,中國市場尤其明顯。一方面是電動化大潮撲面而來,另一方面市場格局也在不斷重塑:自主品牌加速向上攻勢,造車新勢力、跨界玩家等日益增多,不僅BBA的市場地位受到威脅,傳統合資車企更是腹背受敵。

在電動化、智慧化的浪潮下,競爭日益白熱化,

起亞要想迅速扭轉局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無論如何,起亞已在中國市場翻開了全新一頁,而去“東風”後的悅達起亞能否打破僵局,新故事正式“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