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品牌扎堆上架純電動車,面對比亞迪和新勢力,還有機會嗎?

日系品牌扎堆上架純電動車,面對比亞迪和新勢力,還有機會嗎?

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333。41萬輛。新能源汽車在中國乘用車市場的滲透率從2017年的2。4%增長至16。0%。2021全年銷量為273。4萬輛的純電動車,在整個新能源市場的佔比提升到了82%。中國汽車領域的電動化程序正在高速推進。

日系品牌扎堆上架純電動車,面對比亞迪和新勢力,還有機會嗎?

乘聯會資料顯示,今年4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28。2萬輛,同比增長78。4%,零售滲透率27。1%,相比2021年4月9。8%的滲透率提升了17。3個百分點。

新能源車企銷量排行方面,比亞迪排名第一,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在這份TOP15的榜單中,自主傳統車企、新勢力佔據多數,合資品牌並不多,日系品牌更是不見身影。

日系品牌姍姍來遲的電動化

日系品牌扎堆上架純電動車,面對比亞迪和新勢力,還有機會嗎?

2014年日產將電動車聆風實現國產化,但由於當時市場的接受度比較低,可謂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2018年日產釋出的軒逸·純電亦在市場遇冷;Ariya早在2020年北京車展亮相,但國產化程序依然緩慢。不管是本田i-MMD還是豐田的THS,的確讓兩田吃了多年老本,但是隨著自主混動的日益崛起,以比亞迪為代表的自主品牌對其衝擊越來越大,其在混動市場的優勢在逐步被蠶食。

豐田汽車掌門人豐田章男曾憤慨地說道:“電動車被過度炒作了,如果汽車行業倉促轉向電動化,眼下的商業模式會徹底崩潰”。面對逐漸收緊的環保政策,日系品牌不得不加快電動化的轉型。

日系品牌扎堆上架純電動車,面對比亞迪和新勢力,還有機會嗎?

2021年12月,豐田公佈“2030年銷售350萬輛純電動車”的戰略目標,釋出會展臺上一口氣擺出16款純電動車型,豐田章男自己化身主播為自家擁抱電動化發聲。按照豐田汽車的規劃,到2025年將在全球範圍內推出15款BEV車型,TOYOTA bZ純電動專屬系列計劃推出7款產品,其中5款將匯入中國市場。

再看看另外兩家:本田未來五年在中國市場將推出10款純電動車;日產計劃到2025年向中國市場匯入包括日產Ariya在內的9款電驅化車型,將在五年內將電驅化車型的銷量佔比提升到40%。

日系品牌扎堆上架純電動車,面對比亞迪和新勢力,還有機會嗎?

以豐田、本田、日產為代表的日系三強並未將燃油車市場銷量的優勢延續至新能源領域。當初日系品牌的那一波“油改電”備受市場冷落,而今他們開始把真正的純電車型引入國內市場。

4月26日,東風本田e:N純電品牌的首款車型e:NS1正式上市,喊出了“重塑EV駕趣”的價值觀;

4月27日,東風日產全新CMF-EV平臺下的Ariya開啟了盲訂;

4月28日,豐田e-TNGA純電架構下,豐田bZ純電系列的首款車型bZ4X在一汽豐田、廣汽豐田同時開啟預售。

日系品牌扎堆上架純電動車,面對比亞迪和新勢力,還有機會嗎?

一句話來看日系品牌電動化:

嘴上不願意,身體卻很誠實……

面對自主傳統車企以及新勢力,在這場新能源市場的博弈中,日系品牌無疑是失去了先手,姍姍來遲的他們還有機會嗎?

日系品牌電動化的挑戰

日系品牌扎堆上架純電動車,面對比亞迪和新勢力,還有機會嗎?

純電平臺、續航里程、價格、續航、可玩性等等,這是新能源時代消費者關注的要點。而日系燃油車賴以成名的平順好開、空間利用率高、底盤質感出色等優勢並不足以在新能源時代吸引“挑剔”的消費者。

日系品牌在4月底釋放了一波“電動車風暴”,但是依然少不了質疑的聲音:“還是油改電?”、“20萬以上買國產電動車不香嗎”、“續航才500多公里啊”、“車名真的很難記”、“車機夠智慧嗎”、“智慧駕駛強嗎”……

日系品牌扎堆上架純電動車,面對比亞迪和新勢力,還有機會嗎?

就拿日系品牌這一波新車來說吧,根據工信部申報目錄中顯示:一汽豐田bZ4X將提供三種續航版本,分別有500/560/615km三種續航可選;本田e:NS1有兩種續航版本,在CLTC工況下分別為420km和510km,均搭載三元鋰電池;日產Ariya將提供63千瓦時和87千瓦時的兩驅及四驅車型,續航里程在480-610km左右。

雖說在燃油車時代,智慧化不是主要考量因素,但是在電動車賽道,拋開三電技術,智慧化和自動駕駛才是各家差異化的關鍵。

日系品牌扎堆上架純電動車,面對比亞迪和新勢力,還有機會嗎?

車機硬體上,本田的e:NS1配備了10。25英寸液晶儀表+15。2英寸中控屏,搭載本田全棧智控生態系統e:N OS;豐田bZ4X中控屏尺寸達到12。3英寸,配備豐田自己的車機作業系統;日產Ariya採用了雙12。3英寸的連體式液晶儀表盤及中央顯示屏。至於這三款車的智慧化表現,目前還未得到市場印證,筆者預計和新勢力相比仍存在差距。

日系品牌扎堆上架純電動車,面對比亞迪和新勢力,還有機會嗎?

智慧駕駛方面,豐田bZ4X是外購的採埃孚+Mobileye的解決方案;本田的e:NS1上的Honda SENSING安全超感系統和特斯拉FSD、小鵬NGP和蔚來NAD等智慧駕駛系統相比顯然並不是一個段位的。

日系品牌扎堆上架純電動車,面對比亞迪和新勢力,還有機會嗎?

純電平臺,真的Real嗎?e:NS1和e:NP1均誕生於e:N Architecture F平臺,但是從目前公佈的相關產品圖來看,可以看到有凹凸有致的電池包,反觀大眾MEB平臺、通用奧特能平臺、蔚來NT1平臺等,電池包形狀都是平整的。

日系品牌扎堆上架純電動車,面對比亞迪和新勢力,還有機會嗎?

日系品牌扎堆上架純電動車,面對比亞迪和新勢力,還有機會嗎?

從造型設計來看,e:NS1和本田HR-V有著高度相似性,另外其軸距和繽智/XR-V更是一模一樣。

日系品牌電動化的機會

日系品牌扎堆上架純電動車,面對比亞迪和新勢力,還有機會嗎?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日系品牌在國內市場擁有強大的品牌影響力、龐大的使用者基盤以及成熟的生產銷售體系,這都是其在電動化程序中的重要優勢因素。需要指出的是,“駕駛體驗”也是日系品牌電動化之路主打的亮點之一。

日系品牌扎堆上架純電動車,面對比亞迪和新勢力,還有機會嗎?

e:NS1的亮點之一在於“動”。本田認為,純電動車應該提供類似燃油車般的駕駛體驗。動力結構方面,e:NS1的這套前置電機提供的150kW最大功率以及310N·m扭矩,類比燃油車型則是2。0T高功率發動機水準。e:NS1的電機控制系統提供了超20000種場景演算法,配合高度智慧的三電系統,能夠聰明的匹配燃油車消費者多年的駕駛習慣。

日系品牌扎堆上架純電動車,面對比亞迪和新勢力,還有機會嗎?

本田還引入了多年在賽事挑戰中積累的空氣動力等技術,為e:NS1在動力輸出、轉向指向性、加速響應等駕控方面的表現助力。值得一提的是,運動模式下e:NS1還增加了Honda EV Sound加速聲浪,可帶來類似燃油車加速的聽覺效果。

日系品牌扎堆上架純電動車,面對比亞迪和新勢力,還有機會嗎?

誕生於e-TNGA架構下的bZ4X同樣強調操控體驗。bZ4X配搭了X-MODE四驅越野輔助模式(四驅車型搭載),這在同級合資純電SUV中實屬罕見。 bZ4X還可以選裝太陽能電池板,在官方給出的預估資料中,它一年可以提升車輛1800公里的續航。同時它還有為家庭供電的大功率外放電功能。

豐田特別承諾提供 10 年或 20 萬公里 ( 以先到者為準 ) 電池容量質保,衰減大於 30% 時免費更換,這也是它的一大賣點,這也意味著bZ4X很可能在二手車市場有著可觀的保值率。

日系品牌扎堆上架純電動車,面對比亞迪和新勢力,還有機會嗎?

日系品牌並不缺技術。日本汽車企業掌握了大量的電機、電控專利,要知道鋰電池就是日本籍諾貝爾獎獲得者吉野彰發明的,固態電池的諸多專利也牢牢掌握在日本企業手上。

本田認為全固態電池是未來動力電池的選擇之一。本田汽車在固態電池領域的投資約430億日元,將於2024年春季啟動,並應用於2025年以後推出的車型中,在本世紀20年代後半期,將加快新一代電池的自主研發。

此外,豐田汽車和日產汽車也都在發力固態電池。豐田汽車計劃2025年前全固態電池將實現小規模量產,首先搭載在混動車型上;到2030年前,豐田的全固態電池要實現持續、穩定生產。日產汽車計劃在2024年於橫濱建設固態電池試點工廠,並將於2028年推出搭載全固態電池的電動車型,並承諾未來在6年期限內,將重量更輕、體積更小、能量密度更高的固態電池推向市場。

日系品牌扎堆上架純電動車,面對比亞迪和新勢力,還有機會嗎?

多款純電平臺下的新車進入國內市場,讓我們看到了日系三強對於電動化時代的理解,但現實是如何讓自家電動車型的產品力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是日系品牌需要面對的課題。

面對當代的芸芸對手,日系電動車

是“生不逢時”還是“厚積薄發”

呢?大家怎麼看,歡迎和我們互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