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用來算命的奇書麼?關於我與《易經》的二三事

《易經》作為群經之首,相信大部分人都聽過或者接觸過。而這其中最神秘的說法應該就是《易經》能夠透過算卦的方式來占卜吉凶,預測未來。更有很多民間術士把《易經》的占卜作為謀生的手段,甚至一些學者也對《易經》推崇備至。記得我上大學的時候,有一位心理學的老師跟我說過,普通人要想讀懂《易經》,至少需要研究三年才能入門。

我本身是個90後,可能是因為成長環境的不同,我們這一代人,很少有人對算命占卜感興趣。相反我父母那一代人,在遇見一些例如開廠蓋房,婚姻嫁娶等事情,或者是一些有關前途的大事,一般都會想要去一些高人那裡,算上一算,求個心安。

我對此既無興趣,也不反對。畢竟“算命”這個行業能夠流傳下來這麼多年,必定有其道理。我作為一個門外之人,理應懷有敬畏之心。

直到上大學的時候,有一位心理學的老師告訴我,想要占卜吉凶,預測命運並非不可能,有這麼一部家喻戶曉的國學經典,就紀錄了占卜的方法和原理,這本書就是《易經》。

《易經》是用來算命的奇書麼?關於我與《易經》的二三事

我想著《心理學》作為一門被全世界學者公認的學科,研究《心理學》的老師去推崇《易經》的占卜算命,並且在課堂上說出了若干親身經歷作為佐證,那是不是就說明《易經》當中真的就紀錄了一些普通人難以觸碰的真理呢?

抱著這個心情,我下課就到圖書館裡找出幾本《易經》翻看。首先入眼的是“上經”二字,這個我懂,就是經書的上部分;“卦一,乾為天”,應該是第一卦的意思;“元,亨,利,貞”,這四個字會讀,但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之後的地方,便連讀都讀不通順了。此時想起了那位心理老師說過的那句話“普通人非三年不能入門《易經》”,不僅感慨,確實如此啊。

因為當時的自媒體還沒有這麼發達,還沒有抖音這樣短影片平臺,有問題也只能用百度搜索,所以很難接觸到各個大V的觀點。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忙於學業以及考研的原因,此次我心中關於“《易經》如何科學地佔卜”的執念也就放下了。

知道現在畢業,工作之後,人生基本已經定型,此時終於有時間可以靜下心來,好好研究研究這部群經之首,來彌補我心中的遺憾了。(以下大部分內容來源於熊逸先生所著的《周易江湖》)

《易經》是用來算命的奇書麼?關於我與《易經》的二三事

一、關於《易經》和《周易》的關係

古書《易經》傳說是三皇,人皇伏羲所著,是闡述天地世間變化的奇書。這本書包括三部分,其中的兩部《連山》和《歸藏》都已經失傳。

而流傳下來的那部分《易經殘卷》,相傳周文王在坐牢的時候,對其進行了註解,因此才有了《周易》。並且《周易》在傳下來的過程中,也加入了各個時期的一些學者對於《易經殘卷》的研究成果。

也就是說,《周易》包含兩部分,一部分是《易經殘卷》,這部分是上古時候流傳下來的最原始的文獻;另一部分叫做《易傳》,是從周文王開始,包括後來的戰國時期的一些學者對於《古書易經》所做的解釋和闡述。

《易經》是用來算命的奇書麼?關於我與《易經》的二三事

也就是說,如果《易經殘卷》是一本教科書的話,那麼《易傳》就是它的輔助教材,這兩本書合起來,才是我們現在熟知的《周易》,或者說是廣義上的《易經》。

所以說我們現在看到的“廣義上”的《易經》或者說是《周易》,都是《易經殘卷》與《易傳》的組合體,因此以下對於《周易》和“廣義上”《易經》不再做區分。

二、《易經》中記載了算卦的方式麼?

在《易經殘卷》中並沒有提到八卦,只提到了六十四卦。並且只講到了每一卦代表什麼,並沒有具體的算卦方法。

而具體的算卦方法則來源於《易傳》那部分。也就是說,算卦的方法是後人根據《易經殘卷》解讀出來的,因為不同時期的學者對於《易經殘卷》的解讀不同,所以事實上,並不存在完全完整統一的算卦方式。

《易經》是用來算命的奇書麼?關於我與《易經》的二三事

三、如何正確的解讀卦象呢?

有人說這不是很容易麼,把《易經》翻譯過來,用算出的卦去找不就可以了麼?

事實上這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像是《論語》和《道德經》一樣,不同時代,不同的人物對於古書的翻譯,結果可能大相徑庭。

比如《易經》中有一句爻詞叫做“由豫,大有得,勿疑。朋

簪”

周振甫的《周易譯註》的翻譯是:“由於豫悅,大有所得,勿疑。用朋貝組合成簪”

陳鼓應的《周易今注今譯》對此的翻譯是:“做事要猶豫三思,將大有所得,但不要過於猜忌,大家就都會來聚合”

廖名春的《周易經傳十五講》的翻譯是“批評驕傲自大,會大有所得,不要懷疑是朋友在說你的壞話”

不同的權威,不同的解讀,一般人其實很難判斷誰對誰錯的。

《易經》是用來算命的奇書麼?關於我與《易經》的二三事

四、我個人對“預測”的態度

網上對於《易經》的爭論還是比較大的,有的人堅信《易經》可以預測吉凶,有的人對此嗤之以鼻。

我個人由於能力所限,不敢從《易經》的角度去評價此事。那我就從另外一個角度,跟大家討論討論關於“預測”的看法。

我覺得“預測”這個行為,本身就是無法證明對錯的。比如某位算命先生對張三說:“接下來半年要注意了,可能有災禍降至。”

那麼張三此後的半年期間,發生的所有不開心的事情,倒黴的事情,都會下意識地覺得是應驗到算命的結果上,然而事實上人怎麼可能一帆風順呢?

但如果張三真的一帆風順呢?那他不會認為算命先生的預測是錯的,因為他會慶幸,還好自己提前得知了“預測”,自己在這半年裡面小心行事,才會躲過了災禍。

《易經》是用來算命的奇書麼?關於我與《易經》的二三事

也就是說,我們之所以想要透過算命的方式去趨吉避凶,那麼自然就會預設一個前提,就是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否則如何說是“趨吉避凶”呢?

既然命運是可以改變的,當有人把某個“未來的預測”告訴我們的那個“時刻”起,這個“未來的預測”會不會因為我們“此時此刻”所產生的防備心理而發生變化呢?

也就是說,當我們觀測到“未來”的那一刻起,那個“未來”就已經不再是我們的未來了,那個“未來”是屬於另外一個世界(如果有的話),那個沒有做出觀測行為的那個我們。

所以我覺得對於所有的預測行為,對於好的結果,大家可以相信,對於壞的結果,也不必過於擔心和害怕,自己小心一點就好了。

五、該如何讀《易經》呢?

我經常會在網上看到有人說,讀書就要讀原滋原味的,讀別人的觀點,就像是吃殘羹剩飯一樣。我覺得他們這麼說,肯定是有他們的道理的。

對於跟我一樣的普通人來說,我建議還是多讀一讀別人的觀點比較好。至於誰對《易經》的解讀是對的,誰對《易經》的解讀是錯的,我覺得都無所謂。去選擇那個對我們有益處,能夠幫助我們的觀點就可以了。

畢竟我們讀書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彌補自身不足,加強道德修養,至於誰對書本理解的最透徹?讓他們去爭就好了,這種沒有結果的爭論,關我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