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兩個人明明“不愛了”,為什麼還不分開?

心理學:兩個人明明“不愛了”,為什麼還不分開?

-01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你有沒有這樣的感情經歷?

在你的潛意識裡,已經無比確定你們倆的感情走到了盡頭。

跟對方在一起的每一天,你都感到煎熬;沒有愛意,沒有理解,沒有激情,有的只是黯淡無光的日子,似乎一眼就能望到頭。

在對方身上,你感受不到愛與被愛的需求。

就像工作的時候打瞌睡,儘管你很努力剋制自己,可依舊無法阻止睡意的蔓延。

有個30歲的女讀者留言,她說跟相親物件就走到了“分了可惜,不分煎熬”的階段。

戀愛2年多,一切都是“差不多”。

男生的條件還行,兩個人算是門當戶對;

都是本科學歷;

在小城市生活,工作都挺穩定,收入不怎麼高;

如果跟對方結婚的話,在未來的十多年,能夠預料到生活會越來越好。

但唯獨不好的地方在於:沒有感情。

心理學:兩個人明明“不愛了”,為什麼還不分開?

從確定關係到戀愛2年多,從來都沒有跟對方說過什麼甜言蜜語。

沒有浪漫的表白,沒有浪漫的禮物。

每一個節日,都是平平淡淡。

但她這個人,又比較優柔寡斷,沒有主見,很難下定決心。

從一開始就猶豫不決,如今拖了2年,不知道如何是好。

沒有太多感情,但是這個男生又是比較適合結婚的型別。

結婚之後,能湊合著過日子,但一想到後半生的孤獨,內心就感到恐懼。

瞻前顧後,優柔寡斷。

心理學:兩個人明明“不愛了”,為什麼還不分開?

-02

為什麼不愛了,也不分開?

1、損失厭惡心理

什麼是“損失厭惡”?

當人們面對同等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人們認為損失更讓他們難以接受。

比如說:

你撿到了100塊錢,感覺很開心,很幸運;但沒過多久,你又丟了100塊錢。

這種落差感,不會讓你心態平和,反而會讓你一整天的好心情都沒了。

兩者相加,明明是不得也不失的狀態,為什麼會難過呢?

這就是“損失厭惡心理”在作祟。

得到的時候,你未必有多麼愉快;但一想到要失去,你心中就感到很憤怒、難過或壓抑。

跟對方在一起的時候,也許你未必還愛著他。

但是你一想到,你要失去這麼多年的伴侶,你心裡就不是滋味。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你是種樹人,栽樹人,你還沒有享受陰涼呢,就要被後面的人享受。

越是想到這些,你就越是不甘心放下這感情。

心理學:兩個人明明“不愛了”,為什麼還不分開?

2、沉沒成本太高

無論你在對方身上付出的,還是對方在你身上付出的東西,都可以叫“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往往指的是:

你在某個人,某段感情,某件事上面投入了相當多的時間、金錢、精力、情緒價值。

一旦你抽身離去,也就意味著你投入的這些都打了水漂。

比如:

朋友送給你一隻貓,你本來沒有打算養貓,至少你是不那麼喜歡貓的。

但貓在你家,你總不能把貓餓著,所以你勉強自己每天喂貓。

時間久了,你發現這已經成為了你的習慣。

你不僅給貓咪買貓糧,還給貓咪買零食,玩具,給貓咪驅蟲;貓咪看病了,要花掉你半個月的工資,你一點兒也不含糊。

你都跟貓咪建立起感情來了,結果朋友想跟你要回貓。

這個時候,你願意嗎?

你肯定不願意啊,你甚至願意花錢從朋友手裡買來這隻貓。

在感情中也是同樣的道理。

明明不愛了,卻不分開,就是因為在彼此身上付出太多。

如果放棄,似乎有點虧。

你也可以理解為:

兩個人去吃自助餐,明明吃飽了,還是不願意走。

為啥?輕易走了,就感覺沒吃夠本,有些虧。

人都會有這種心理。

心理學:兩個人明明“不愛了”,為什麼還不分開?

3、“分離焦慮症”

人就是這麼奇怪。

明明不愛了,卻還是不想讓對方離開。

這讓我想到了知乎上的一個問題:

“追求我一半的男生,憑什麼又去追別的女生了?”

你明明不喜歡人家,還要吊著人家;結果人家去尋找真愛去了,你又後悔了。

在人與動物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

當一隻寵物貓跟貓媽媽分離,來到新家,它的第一反應不是好奇,而是找個角落躲起來。

當寵物狗跟主人分離,它會不吃不喝,鬱鬱寡歡。

對於人來說,也是如此。

儘管你的潛意識裡不愛對方,但是一想到你要跟這個相伴多年的人分離,你內心就不由得產生一種“悲壯”的心情。

越是臨近分別前夕,你就越是焦慮。

開始後悔,開始糾結,不斷地問自己:“我這樣做,對嗎?”

“我們分開,是對的嗎?”

優柔寡斷的人,終究難以把握自己的感情。

心理學:兩個人明明“不愛了”,為什麼還不分開?

今日話題:

沒有感情了,你會主動結束這段關係嗎?

作者亦開懷,情感心理學創作者,你的情感心理諮詢師。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亦開懷說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