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變老的路上,要懂得捨棄這幾樣東西

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東西都已經看開了。

心中的那點堅持,也在一點點地消失。

在成長過程中,學習放棄,既是一種聰明,也是一種訓練。

在變老的路上,要懂得捨棄這幾樣東西

拋棄了“虛名”,可以享受榮華富貴。

陶淵明辭去了自己的職務,隱居在幽靜的鄉村,於是他就有了“採菊東籬下,閒看南山”的輕鬆寫意。

周敦頤抵制官僚腐化,成就了他“出淤泥而不沾”的美談。

王冕對功名的漠視,留下了一段佳話:“不要別人說你的好,我要你的好,我要的是你的清風。”

自古以來,人年紀越大,就越不願意被“虛名”所束縛。遵循自己的原則,有的“離經叛道”,有的“驚世駭俗”,但他們並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和看法。

就像我們身旁,那位天賦異稟,但始終無法升遷的“邊緣人”,在上級多次的勸說下,毅然選擇了離職。以後,可以幹自己喜歡的事情,也可以幹自己喜歡的事情,雖然沒有了穩定的薪水,但為了自己的努力,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奮鬥,那就是另一種生活了。

就像那些從“高位”退下來的人,他們會返回家鄉,收拾房子,重新成為最平凡的“村民”。他們“每天晚上都要用柺棍敲打自己的房門。”一如當年,他是一個單純的男孩。

在衰老之途中,要學習放棄“虛名”。在公司裡,被人看不起也沒關係,當一個有能力的人,可以隨心所欲地處理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精力用在培養自己的興趣和創意上,這不就是他夢寐以求的事情麼?

就像是在表演一場戲,在舞臺上,他要表現出自己想要的情緒,說出自己想要的話,就算自己“口是心非”,也要撐到最後。

拋棄了“虛名”,可以隨心所欲,可以忍受屈辱,可以放鬆。

在變老的路上,要懂得捨棄這幾樣東西

放棄“貪念”,享受現在的生活。

生命的渴望,永遠都不會停止。

《千與千尋》裡的那個無麵人,就是個孤家寡人,誰也不會理他,除了蘇千潯,誰都看不到他。

為了取悅所有人,他一直在往外扔黃金,但所有人都只能看見黃金。憤怒之下,他吃掉了很多人,變成了一個可怕的惡魔。

幸好,在蘇千潯的幫忙下,他把河神的丹藥和被他吞下去的人都吐了出來,他又恢復了以前的身份。

“無臉男”應該得到人們的憐憫和救助。

事實上,“無臉男”也在我們的身體裡。他們都是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不被人們放在眼裡的“工具人”,我們會千方百計地去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去得到自己所渴望的東西。

在走向衰老之途時,要懂得摒除“貪念”,就是要不斷地提醒自己:「有多大的本事,就有多大的鞋子。」

若是一開頭,我們就從最底層最髒最苦最累的活兒做,那麼,就老老實實地去做。

一勞永逸,勞而無功。

就好像,她和母親在大街上賣藝,掙了一文,也很開心。母親將錢用膠布包好,一疊一疊地塞回口袋,心裡充滿了成就感和幸福。

母親一年到頭種菜、賣菜,以維持家庭開支,從來沒有脫離自己的職業,不過,她也會根據市場需要,種植新的蔬菜來“熱銷”。

放棄貪婪,並不意味著放棄“一躍而起,摘取果實”,但不要貪多嚼不爛。根基紮實,只會更好!

在變老的路上,要懂得捨棄這幾樣東西

放棄“攀比”,就會心滿意足。

一名作者曾說過:“我的繁榮昌盛,不屬於我。”

我們常常感到不開心,並非我們所得到的東西很少,只是和他人比較起來,我們覺得自己還不夠。

所以,無論你有多少財富,無論你的感情有多麼的溫馨,你都不會感受到你的幸福和喜悅。

孔子最喜愛的弟子是顏回,他說:「賢者,歸也。」一壺飯,一瓢飲,陋巷之人,不得其憂,不得其歡。”

在人生的艱難時刻,顏回的心很平靜,他還在享受著自己該做的事情,而不是被貧窮所束縛。

沒有人想要過著窮苦的生活,我們要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無論面對什麼樣的磨難,我們都可以微笑著面對。

更別把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做比較;也別為了一次裝逼,一次又一次地挑撥,把自己的積蓄都花光了,只為了向別人表明,自己也可以“很好”。

在變老的路上,要懂得捨棄這幾樣東西

總結:

在衰老的道路上,要有智慧。

不再用別人去驗證自己的對錯、成敗、優劣。學習拋棄思想,實踐和生活方式,每天都能輕鬆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