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忌如何轉化為內在驅動力

七宗罪裡面有七大罪,分別是,貪婪,暴食,傲慢,懶惰,暴怒,嫉妒,色慾。這裡面的六大罪都是為了讓自己獲得滿足內。比如說色慾,他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性慾望而懶惰對應的是勤勞。其中對你的每一條都能夠找到相對應的地方。但是七宗罪裡的嫉妒,他是嫉妒所有好的地方。更加準確的來說是妒忌,妒忌跟嫉妒這兩個詞彙最開始表達的意思都是相同的,但是後來的發展過程中這兩個意思被分開了。所以嫉妒更多的是指兩人關係層面的一種負面情緒體驗,妒忌則是指的是有關於第三人關係產生的一種情緒體驗。比如說一個喜歡畫畫,但是天賦不高的人畫的不好的時候,看到那些天賦比他高畫畫比他好的人,心裡會產生一種不舒服的情緒體驗,那這種其實就是妒忌,也可以叫做豔羨。

妒忌如何轉化為內在驅動力

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的都會體驗到這種妒忌的情緒體驗。只不過有些人在產生這種情緒體驗時,也會從他人身上吸取對自己有利的部分,也就是豔羨。而有些人則會發展成破壞性的妒忌,或者比如說在農村出現的一些魚塘投毒事件,這其實就是一種破壞性妒忌。但這種事無論在社會的哪個層面都會見到這種情況的發生,只要在有競爭強調權力的環境就容易促進妒忌的發生,同時,網路和媒體也會促進妒忌的產生。因為媒體上面報道的那些人物就是在間接的提醒我們不如有些人,因為妒忌本身也是一種攀比。破壞性妒忌,他會攻擊別人好的一面或者是他的特點,但是他說攻擊的這個部分有可能是他想要而得不到部分。也就是說,他在攻擊別人的同時,也在否定自己和他人好的一部分。這樣的攻擊是沒有正性方面的支援,因此可能會讓他陷入惡性迴圈中。

妒忌如何轉化為內在驅動力

那這背後隱藏著一定的焦慮和缺失了連線好的能力。因為他無法接受自己當下的一部分,不願意承認自己不好的一部分,當他承受不了自己內心的焦慮時,他就會把這些東西投射給別人。人實際上是活在兩個世界裡,一個是共享現實,一個是內在現實,我們的內在現實是由我們過去經驗所形成的認知模式或防禦系統所構成,他攻擊這些所有好的部分,其背後代表的可能是幸福。這也側面的反應出他覺得自己得不到幸福,這樣的一個感受。因此,如果有人莫名攻擊嘲諷一個人的話,那就說明,這個人的內心是有焦慮的,這些情緒會讓他看不見好的一面。如果發展到極端,就有可能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身上,既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

妒忌如何轉化為內在驅動力

而一個人對於外界或者對某個人有很重的情緒的話,其實是跟外界沒有關係的,更多的是自己的內在有關,好的自我改善方法就是不斷的清晰自己的情緒。因為人們的情緒就像是思維干擾器,在某種程度上會無限放大自己的某種感受或情緒。但是隻要我們不斷的清晰情緒背後隱藏的東西時,我們就已經是在往好的方向發展的路上。需要提醒的是,任何一種改變,短時間內是無法改變你對外界的感受或情緒,因為你能夠形成這樣的一種情況,這是你的一種習慣性行為模式,因此,短時間內是無法改變你的感受,它是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你,促使你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妒忌如何轉化為內在驅動力

妒忌是一種沒有得到自身認可,不被接納產生的一種情緒,因為無法被自己看到或者是接納, 因此,他就像是一個惡性迴圈,永遠得不到滿足,同時妒忌也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內在驅動力,上面我也說了,產生妒忌,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對自我不夠接納,第二就是攀比心,我們在和別人攀比的時候,我們肯定會做出一些努力,證明我們比別人好,那這中間的一個過程就是將妒忌轉化成我們的內在驅動力,在這裡很重要的一個點,就是我們需要不斷的去清晰自己,瞭解自己,認可自己,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好的利用我們自身的力量去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