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歲楊振寧寧願頂著罵名,也要反對花2000億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

98歲楊振寧頂著罵名,堅決反對花2000億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中科院院士王怡芳勸他:一定要建,不建將落後30年。而楊振寧一針見血指出:“中國物理人才稀缺,就算建成,也是給外國人做嫁衣。”

兩位物理界大佬爭執不下,最後以投票表決,結果是6:5,專案擱淺,而這關鍵的否決票正是楊振寧投的。

楊振寧作為物理學家,這個專案也是他畢生的夢想,而這次否決,可能他在有生之年都看不到這個專案帶來的科學發現,但對於他拒絕的理由,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98歲楊振寧寧願頂著罵名,也要反對花2000億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

1,造價高,風險大

當年美國的SSC造價飆升,原本30億美元的預算遠遠不夠,又追加到80億美元,但依舊不夠,只能擱淺。歐洲在這方面也是花費了100億美元。

中國要建成的話,成本不可能低於2000億,甚至更多,後期還有執行費用和維護成本,可以說是個無底洞。

2,非亟待解決的問題,不宜考慮

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很多民生問題亟待解決,這個專案並非這麼急。而且建成後,在70年內對人類生活沒有實在的好處。

這個專案還會嚴重擠壓別的基礎科學的經費。

98歲楊振寧寧願頂著罵名,也要反對花2000億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

3,人才稀缺,為他人做嫁衣

最重要的問題是,中國物理人才匱乏。目前中國高等物理學者不足世界1%,超大對撞機很大可能會由外國人來主導,最終為外國人做嫁衣。

這筆錢完全可以投入到基礎教育中,培養更多的物理方面的人才。

楊振寧的想法確實是從實際出發,但中科院院士王怡芳的觀點也同樣有一定道理。

回顧1840-1949那段屈辱的歷史,百年沉淪,跪地捱打的日子,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落後就要捱打。

這也是為什麼新中國成立之初,無數科學家潛伏在條件艱苦之地,與世隔絕,日以繼夜研發原子彈的原因。

98歲楊振寧寧願頂著罵名,也要反對花2000億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

手中沒有大棒,何來安穩!

如今的中國早已不是百年前的中國,但威脅與挑釁卻從未停止。

這也是王怡芳院士,堅持建大型粒子對撞機的原因。楊振寧又怎麼可能不明白,但他擔心的不是錢的問題,而是人才的問題。

為什麼我國人口眾多,但頂尖的科研人才卻這麼少?

尹希被稱為物理天才,13歲念中科大,18歲去哈佛念博士,哈佛為了留下他,打破“畢業生不得留校”的校訓,讓31歲的他做哈佛終身教授!

尹希說:“科學無國界。”一句話斷了回國的可能。

98歲楊振寧寧願頂著罵名,也要反對花2000億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

是啊!“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是有國界的!”我們一方面要留住人才,一方面也要培養人才。

但國內很多家長更傾向於送孩子去英語補習班、藝術班,期待孩子要麼一技傍身,要麼靠走紅養家餬口,忽略了對孩子科學思維的培養。

但我們國家真正急需的不是翻譯官、不是明星網紅,而是科研人才。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很多家長都意識到了這一問題,開始注重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

教育部也號召全國小學從一年級開始,就要注重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CCTV2《第一時間》欄目,為了響應國家號召,特別為全國家長推薦了一套科普漫畫《這就是物理》。

98歲楊振寧寧願頂著罵名,也要反對花2000億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

它不講公式,不講理論,而是採用漫畫的形式,將晦澀難懂的物理知識,變成生動有趣的漫畫,讓孩子更能加深理解和記憶。

這套書還被美國圖書館期刊列為“最佳參考書”,有《這就是物理》、《這就是化學》、《這就是地理》,迄今為止銷量已突破1000萬冊。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與其帶孩子去吃頓肯德基,不如讓孩子看看這套書,鍛鍊孩子的科學思維,讓孩子去探索世界的奧秘,從而將學習當成一種興趣。

98歲楊振寧寧願頂著罵名,也要反對花2000億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

這就是物理/化學/地理 全套【七味文化】

¥

89

度小店

月銷302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