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塑的我》:從兩方面分析自我防禦的重要性

電影《海上鋼琴師》,好朋友麥克斯曾提議1900走下舷梯,去見識一下陸地的世界,開創自己非同凡響的人生。對此,1900的回答是

“陸地上的人花了那麼多的時間在為什麼上。冬天害怕夏天的遲來,夏天不擔心冬天將至,這就是你為什麼不知疲倦,永遠在追尋著哪裡永遠是夏天,我並不羨慕。”

表面上1900是在闡述自己的價值觀,實際上是展開了對自我的保護。陸地世界於1900而言是陌生的,他害怕面對廣闊無垠的陸地,害怕無法掌控自己的生活,更害怕獨自一人感受外面的未知世界。1900始終無法戰勝內心的恐懼與膽怯,所以他才會說:“我下不了這艘船,我寧可放棄我的生命,就像我從沒存在過。”

《可塑的我》:從兩方面分析自我防禦的重要性

電影中1900對自我的保護方式,心理學上把其稱為“自我防禦機制”,這是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提出的核心概念,它指的是:人們在面對挫折和焦慮時啟動的自我保護機制,它主要透過對現實的歪曲來維持心理平衡。

心理諮詢師陳婕君在《可塑的我:自我發展心理學的35堂必須課》一書中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我們重新解讀了自我防禦機制對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今天我想從自我壓抑以及自我否定兩方面談談自己對自我防禦機制的理解。

《可塑的我》:從兩方面分析自我防禦的重要性

01心理防禦之自我壓抑

自我壓抑指的是:刻意忘記自己的一些感受和想法,是

各種防衛機制中最基本的方法。我來舉個例子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這句話:

比如A員工和B員工兩個人花費了很多時間做出來的策劃案被公司領導批評得一無是處,發還重做。AB員工的內心很受傷,展開了不同的自我壓抑方式,A員工完全否定了自己之前付出的努力痛哭了一場始終無法接受失敗的事實;B員工則重新堅持做好當下的事情,理性分析自己問題所在,內心的難受也慢慢消失了。

《可塑的我》一書指出:防禦機制的存在首先是對自我的保護,即使有些防禦機制看起來很笨拙,不合情理,也都是在保護自己的內心。比如,找藉口合理化自己的過失,拖延症等等。

AB員工面對困難對自我壓抑方式的選擇也說明了這個觀點。自我壓抑有健康和負面情緒之分,健康的自我壓抑有助於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找到自己痛處的同時也找到了自我可以成長的地方。而負面的自我壓抑說明了你對過往的痛苦經歷還沒釋懷,缺乏戰勝它們的決心。

《可塑的我》:從兩方面分析自我防禦的重要性

02心理防禦之自我否認

自我否認指的是:

保護自己的內心,不被殘酷的事實所擊倒,

是一種比較原始而簡單的防衛機制。我來舉個例子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這句話:

比如,有個老奶奶,每天晚上都會做一大桌菜,等兒子回來吃飯。結果每次都要等到夜裡十二點才去睡覺。她還繼續嘮叨:今天是兒子太忙了,沒回來。其實她的兒子早在幾個月前就去世了,根本就回不來了。她的內心一直不能接受這樣的事實。所以她不停地欺騙自己,否認兒子已經去世的事實。這樣她還能有一點點希望,那一桌飯就是她的希望和證據。

《可塑的我》一書指出:心理防禦機制的適應性還會受到其敏感度的影響。有的人會對別人的看法、周圍的環境過度敏感,有的人過度把自己封閉在內心世界裡面,彷彿周圍的一切事物對他都沒有影響。

上述案例的老奶奶明顯就是把自己封閉在內心世界裡,不願意接受兒子已經去世的事實。自我否認的心理防禦說白了就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如果過度地使用這一防禦機制,可能就預示著自我的成熟水平還比較低。因為否認的核心還是逃避,這也對解決問題無益。

《可塑的我》:從兩方面分析自我防禦的重要性

寫在最後:

《可塑的我:自我發展心理學的35堂必須課》指出:自我防禦機制兩個最明顯的特徵分別是:壓抑和否認。壓抑是知道自己壓力很大,也知道自己很累,但是仍然鼓勵自己咬牙堅持,而否認就是完全當壓力不存在,假裝感覺不到自己有壓力。

其實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這樣的防禦機制無處不在,健康的防禦機制能夠保護自己免受外界的侵擾,獲得內在的安寧。

對於我們而言,學習心理學就是要學會那些積極的心理防禦機制和方法,更要善於透過消極的心理防禦達到正面的效果,建議你也閱讀陳婕君老師的著作

《可塑的我:自我發展心理學的35堂必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