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三大案”始末及其影響

只要研究明史,就繞不開三大案,所謂的“明末三案”(

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

是指萬曆朝後期圍繞帝位爭奪的三次政治鬥爭,涉

及皇帝、閣臣(文官)、宦官、後宮等多方政治勢力。

這三件案子本質上是各方勢力為了圍繞皇權而產生的權力角鬥,三個案件看似各自獨立,但實際上卻是互有關聯,甚至可

以說是逐步延伸的。

“明末三大案”始末及其影響

三大案的根源來自於萬曆帝,大家知道,封建社會的皇權繼承一直有“立嫡立長”的規矩,但萬曆帝當時的皇后沒有子嗣,所以“立嫡”就不存在了。

那麼,按照順位,萬曆帝就應該立他的長子朱常洛為太子的,但是萬曆帝又十分偏愛鄭貴妃所生的兒子朱常洵,一度萌生出廢長立幼的想法,這就為以後埋下了禍端。

當然,這一想法遭到了儒家傳統派朝臣的一致反對,其中以明末著名的“東林黨”尤甚。

萬曆皇帝面對壓力,在朝臣們的“正義凜然”的反對下,最後不得不屈服,還是立朱常洛當太子。

但鄭貴妃和他的兒子朱常洵,以及那些早早上了福王黨這條船的政治投機分子們,卻不甘心,暗中策劃反擊。

“明末三大案”始末及其影響

萬曆四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615年,一個叫張差的平民,突然手持棗木棍,闖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逢人便打,傷及守門官員多人,一直打到殿前的房簷下,內官韓本用將持棍男子抓獲,宮內才平靜下來。

事後,張差供認系鄭貴妃手下宦官龐保、劉成收買來刺殺太子的,

該案史稱“梃擊案”

梃擊案發生後,萬曆不願把此事鬧大,判張差“凌遲處死”,就匆匆結案了。

然後,龐、劉兩個太監也在宮中被秘密處死。這樣,太子朱常洛的地位,反而因此更加穩固了。

所以,這個案件被認為是太子集團導演的苦肉計和鄭貴妃集團蓄意謀殺的觀點,自古以來皆有之。而且,由於萬曆的特意壓制草草了結,遂成秘案,諸多細節已無從可考。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萬曆帝病死,太子朱常洛順利登基,是為明光宗,

史稱泰昌帝

“明末三大案”始末及其影響

讓人詭異的是,明光宗登基僅僅十天,便一病不起。

事情的原緣是這樣的,鄭貴妃在泰昌帝當太子的時候,就和太子寵愛兩名李氏選侍中

的“西李”

交好。於是,鄭貴妃就透過這個西李,給泰昌帝特別進獻了8名絕色美女。

接下來的劇情大家也能猜出來,這8位美女發揮了她們的無限魅力和殺傷力,僅用了5天,就讓泰昌帝腿腳發軟、上吐下瀉。

皇帝生病是大事,一位與鄭貴妃關係密切的太監崔文升,馬上獻上靈丹妙藥,泰昌帝居然急不可待地吃了,結果病情反而加劇了。

這個時候西李就以侍奉為由入住了光宗寢殿,八月廿九日,病情越來越嚴重的泰昌帝,又收到來自鴻臚寺丞李可灼獻上的紅丸,聽說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明末三大案”始末及其影響

泰昌帝也未及多想,當即就服了一粒,感覺果然好多了,於是又迫不及待地再來一粒。

結果就是這個“再來一粒”,直接讓泰昌帝第三天半夜裡就去追尋他那屍骨未寒的爹去了,這起案件史稱

“紅丸案”

新皇帝繼位僅僅一個月就駕崩,朝內亂成一鍋粥,黨派紛爭也更加激烈,案件相關的首輔方從哲、李可灼、崔文升自然成為眾矢之的。

後來在閣臣韓爌主持下,由新即位的

天啟帝

下旨問崔、李二人罪。

朝廷怕“紅丸案”引發的各派爭鬥無休無止,也是草草了事。

這裡面的疑點並未澄清,又成一樁歷史迷案。

“明末三大案”始末及其影響

泰昌帝死後,性格懦弱的太子

朱由校(即後來的明熹宗天啟帝)

被泰昌帝寵妃李選侍控制。

為了把持朝政,李選侍和鄭貴妃集團、太監李進忠(即後改名的魏忠賢)互相勾結,挾持天啟帝,堅持居住在天啟帝所在的乾清宮內不搬走,導致無法舉行登基大典。

李選侍提出的諸如封自己為皇太后的要求被朝臣拒絕,雙方矛盾激化。

“東林黨”人都給事中楊漣、御史左光斗等使出各種手段,最終逼迫李選侍移到仁壽殿噦鸞宮,李選侍最後被其養子朱由校宣佈淫亂後宮而殺,此事件史稱“

移宮案

”。

“明末三大案”始末及其影響

上述便是“明末三大案”的來龍去脈,表面上看起來事實清楚,過程挺簡單的。但稍微想想,總覺得矛盾重重,都是些細思極恐的問題。

首先咱們從“梃擊案”說起:

張差一介平民,為什麼能輕而易舉闖入太子住處?

如果真是鄭貴妃安排的這一切,難道就沒有考慮到失敗的可能性,用腳趾頭想想也知道,單憑一個手持木棒的平民,就可以輕易殺死太子?

龐保、劉成這兩個人最後被秘密處死可以理解為“息事寧人”,那麼萬曆帝對鄭貴妃的處理態度就存疑了,一個已經觸動國本的陰謀者,為什麼事後沒有收到一點點牽連呢?

而且,太子在遭受到生命威脅之後,為什麼事後能夠“既往不咎”地放過了鄭貴妃和福王呢?

“明末三大案”始末及其影響

我們再來看看“紅丸案”:

朱常洛登基後,為什麼還能接受想害死自己的政敵鄭貴妃送過來的美女,難道他自己找不到美女嗎?

朱常洛得病後,為什麼會服用與鄭貴妃關係較好的太監崔文升的藥,難道沒有太醫嗎?

朱常洛病情加劇後,為什麼會有一個鴻臚寺丞李可灼來獻紅丸?

而且,紅丸吃死一個皇帝,這是多大的事啊,相關責任人居然最後居然都安然無恙,到底是誰有那麼大能量在背後周旋這一切呢?

最後再說說

“移宮案

”:

為什麼李選侍會不惜與鄭貴妃結盟而謀求立後、不顧朝中大臣反對而欲據乾清宮“謀挾皇長子自重”?

那些一向從容不迫、儒雅溫和的“東林黨人”為什麼一改往日做派,失去冷靜與理智,不計後果地去搶皇長子朱由校?

為什麼時當時官階低微的都給事中楊漣、御史左光斗都可以直接衝進皇宮搶人?

是什麼原因讓一直視李選侍(西李)為養母的朱由校,在登基後寧願揹負不孝之名,也要毅然決然地去揭露、打壓其宮闈惡行?

如果,朱由校真的如此痛恨李選侍,為何後來又會重用李選侍曾經親密的戰友魏忠賢呢?

透過上述分析,大家還會覺得“三大案”簡單嗎?

我們再結合後面的反覆翻案,恐怕這些事情的背後,有很多讓人錯過真相的邏輯的複雜吧。

“明末三大案”始末及其影響

我們簡單的思考一下,可以輕易地得到“梃擊案”的幕後主使並不是鄭貴妃。

假如給你一根木棒,讓你橫衝直撞地去幫我幹掉太子?然後兇手被抓了就直接供出幕後主謀?顯然這不符合正常的邏輯吧。

那麼“梃擊案”佈局者的嫌疑就要落到太子黨——

東林黨

人身上了,東林黨人順利把他們支援的太子朱常洛推上皇位,不惜自編自導了這場“苦肉計”。

“梃擊案”雖然矛頭直接指向最大的威脅——鄭貴妃和福王,但其實是東林黨人爭奪政治話語權的一種不擇手段。

因為,此時福王朱常洵已經到洛陽就蕃一年了。

萬曆皇帝顯然是瞭解這其中的齷齪的,所以鄭貴妃和福王才會不受牽連,但同時朱常洛接位也已經是大勢所趨,所以註定只能採取“和稀泥”的方式將此案草草了結。

至於,秘密處死兩個無辜的太監,也算是萬曆和東林黨達成了某種共識吧。

太子朱常洛是受益者,自然也不會反對什麼,而達到了政治目的的東林黨也不想徹底激怒萬曆帝,所以見好就收了。

所以,“梃擊案”就在大家的心照不宣中結束了。

後來,等到心裡什麼都明白的朱常洛登基後,東林黨人對他的控制慾讓他更加恐懼,因為他心裡十分的清楚,鄭貴妃其實是無辜的,並且已經向現實妥協了,所以朱常洛才會放心信任鄭貴妃。畢竟,從戰略角度上來講,要削減東林黨人的影響,還需要藉助鄭貴妃的力量。

“明末三大案”始末及其影響

至於,李選侍就更沒有理由要迫害朱常洛了,因為她本身就是朱常洛最寵愛的妃子,朱常洛好好地活著,她的利益才有最大化的保障。

歷史上說她勾結鄭貴妃,推選鄭貴妃為皇太后,讓鄭貴妃推選她為皇后,這其實只不過是兩個女人想在政治上互相抱團取暖而已。

東林黨人經過朱常洛上臺後的一連串舉措,發現自己辛辛苦苦扶持上臺的皇帝原來背後別有用心,自然難免狗急跳牆了。

如果,朱常洛是因病而死,最合理的死法也應該是死在太醫手裡,是不是?為什麼會由一個鴻臚寺丞李可灼來獻紅丸,直接導致皇帝斃命?

這背後如果沒有人刻意給這事開口子或者謀劃組織,顯然是難以想象的。顯然,東林黨在這次案件中的嫌疑還是比較大的。

朱常洛死後,李選侍孤兒寡母沒有安全感也很正常。況且,經歷了這麼多事情,李選侍再愚蠢,她也應該知道,這背後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操控著這一切。

可能是出於自我保護,也可能是出於對權力的渴望,李選侍選擇“挾持”年幼的朱由校,開始坐地起價。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朱由校是由李選侍長期撫養成人的,兩人的感情基礎很好。

而且李選侍對朱由校的撫養權力是經過朱常洛許可的,李選侍的親生兒子夭折了,一直把朱由校視為己出。

最後,“移宮案”又在東林黨人的猛衝猛打下草草了事。但是,時任都給事中的楊漣、御史左光斗能夠直接衝進皇宮中去搶奪朱由校,本身就已經足夠耐人尋味了。

“明末三大案”始末及其影響

朱由校繼位後,也是十分清晰地感覺到身不由己,就連對自己的養母李選侍,都要違背初心地去詆譭、打壓。

所以,在根基漸穩之後,又刻意培植了乳母客氏和魏忠賢的新宦官勢力集團,用來制衡東林黨。

後來也恰恰是魏忠賢大勢漸成的時候,對“三大案”進行第一次翻案,並藉此對東林黨進行了一次大清洗。

爾後,宦官集團和東林黨圍繞著“皇權”反覆廝殺,影響明朝的統治根基。

“明末三大案”簡直就是一部精彩的權謀劇,它標誌著皇權衰落以及朝堂政治失衡。

我們不能武斷地說東林黨肯定就是導演兼主演,畢竟沒有史料佐證,但是東林黨人無疑是其中扮演戲份最多、份量最重的一個角色。

“明末三大案”始末及其影響

透過上述的描述和分析,其實我們並不難找出明亡的真正原因。

常年的政治內鬥,使得大明朝廷的勢力分佈已經嚴重失衡,早已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再也經不起長久的折騰了,終於要亡了。

有句話說得好,“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

這一連串疑案背後是一連串的醜陋,

皇帝、宦官、文官,沒有誰是乾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