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究竟有什麼意義?

活著,究竟有什麼意義?

你,有沒有覺得自己的圈子越過越小、生活越過越單調?

每天都是兩點一線,家和單位來回奔波。

回家之後就是打遊戲或是煲劇,轉眼一天就過去了。

而接下去的每天,都是重複著前一天。

時間過得飛快,但自己卻沒有進步,在原地踏步。

你,有沒有覺得每天單調且頹廢的生活,似乎永無止境?

你只要張張眼,就能看到自己生活的盡頭。

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

生活好像那麼無趣且毫無意義?

你想要逃避,想要擺脫這一切,卻不知道該如何擺脫。

只能順著時間的潮流,蒙著腦袋往前走,間斷性地完成一個又一個工作。

卻不知道自己這麼做的意義在哪?

活著,究竟有什麼意義?

一、停下來

如果對當前的境況感到不滿,被一個一個浪頭拍著往前走,想要跳脫出去。

首先,停下腳步,也不要急於求成。

不然會往錯誤的方向越走越遠。

活著,究竟有什麼意義?

1。停止無意義地消耗時間。

當你不知道什麼事情是有意義的時候,你至少知道什麼事情是沒有意義、過度浪費時間的。

例如,別回家倒頭就玩遊戲、煲電視劇、刷抖音。

適當的勞逸結合是可以的,但不能沉湎於其中。

不然只能霍霍時間,最後入睡前開始悔恨自己的行為。

2。不要著急抓住任何機會。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同時兼顧很多事情。

而斜槓青年,往往專精一兩件事情,就已經很牛掰了。

可是,當人在困頓的狀態下,就像是溺水的人,想要抓住身邊一切可以抓住的。

例如,教師資格證、司法考試、公務員考試、考研、會計證等,這些都能給自己的未來帶來選擇權。

但是,鼻子眉毛一把抓,沒有重點。

最重要的是,很多人往往只是將這些選項加入自己的收藏夾,而很少有人會付出相匹配的努力。

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象徵性參與大大小小的各行各業的考試,更多的是一種逃避的心態。

二、審視自己

當冷靜下來,排除上述干擾之後。

沒有精神鴉片麻痺自己。

OK,我停下來了,然後呢?

很多人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

對此,要好好地審視自己的情況。

似乎很少有人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所以可以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

我是這麼理解的:

活著,究竟有什麼意義?

1。確定的、近期的目標。

確定的、近期的目標,之所以是最簡單的。

因為它的存在,不會讓你懷疑目標本身的意義。

當你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不會在開始前問自己:這到底有沒有意義?是我要選擇的方向嗎?

因為,你在確定它之前已經做了選擇。

對於已經確定的遠方,只要風雨兼程就行了。

就沒什麼心理上的壓力。

確定的目標,例如你想要健康勻稱的體魄,就堅持抽出一點時間來鍛鍊。

近期的目標,例如你報名並繳費了公務員考試,就撇開報錄比的壓力,抓緊時間備考。

2。 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

也許,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那退而求其次,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就容易的多。

例如,不喜歡現在的工作環境。

一方面,可以在招聘網站、各類app上看崗位招聘資訊,把填空題變成選擇題,找到自己想要從事的幾個行業,對照崗位要求,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相應工作技能。另一方面,如果沒有心儀的崗位,也可以準備考編制,辦法總比困難多嘛。

再例如,不想重複、枯燥、單調的生活,那就努力改變。

一方面,可以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插花、畫畫、跳舞等等,然後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寬自己的交際圈。另一方面,如果覺得生活單調不是興趣愛好的原因,而是更深層次的對現狀的不滿,那就可以深造自己,提升自己的學歷,拓寬自己的眼界和格局;或者就某一個領域不斷鑽研,將其達到可以變現的程度,畢竟錢能解決大多數煩惱和無病呻吟。

三、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這個程度比較難。

所以,可以先將自己獨立出來。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以第三者的眼光,審視自身的發展。

活著,究竟有什麼意義?

1.先從職業的角度出發。

例如,有一個人是事業編制。

他可能就會擔心今後事業編制改革,會像當年國企下崗潮一樣,職業會受到衝擊。

所以首先要未雨綢繆、居安思危,有以下三個大方向:

①參與公務員考試。

畢竟行政編制是收到法律保護的,所以可以保持行測練習,關注時政熱點,做好前期準備,當機會來臨的時候,可以牢牢把握住。

②學會一技之長。

體制內的人往往存在著本領恐慌,所以必須掌握一項拿得出手的工作技能。

你可以做影片、寫作、PS、PR、繪畫、攝影等,有一技傍身,即使職業未來收到衝擊,也能有混飯吃的本領。

其次,不斷掌握理財知識,可以儘早建立起投資渠道,爭取實現財富自由,就不用在乎工作的得失與否了。

③走晉升渠道。

事業編制的人被提拔為領導,就可以轉成行政編制。這條路的可能性比較小,不可控因素也比較大。而現在的趨勢是,今後的晉升更加註重學歷,所以提升學歷很關鍵,可以透過在職教育,提高學歷,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2.再從個人角度出發。

①學習破除虛無感

活到老,學到老。

即使是出了大學校園,也是要不斷學習的。

透過學習,可以拓寬自己的眼界和視野,可以讓自己接受資訊的碰撞。

不用拘泥於某一個領域,例如可以從文學、心理學、理財投資等方面入手。讓自己像海綿一樣汲取知識,厚積薄發,將舊有觀點破碎重塑。

你會發現自己的眼界好像不一樣了,會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了,這點很重要。

②找到自己的衝動

這裡不說興趣愛好,因為有時候心裡暗示的興趣愛好會影響我們的判斷。

從小你就給自己立志要當一個作家,但是寫作這件事並不能給你帶來快樂。

你以為你興趣是寫作,但你在鍵盤前枯坐許久,也沒憋出半個字。

愛好是會騙人的,但衝動不會。

衝動很容易理解,就是某個時間段、某個事件,讓你有表達的衝動、記錄的衝動等。

而這便是熱情。

有了衝動之後,切不可懈怠。

活著,究竟有什麼意義?

人生是有意義的嗎?

生活是有意義的嗎?

這些問題可能永遠都給不出答案。

但是,生活的劇本在我們自己的手上。

生活是由自己詮釋的。

事情往往不是規劃好然後執行的,而是一邊做一邊完善的。

在不斷進步的路上,你會越來越充實,越來越清楚自己的目標。

你就不斷給自己的生活拾掇起意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