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兩個字,在器物上的最早發現是在哪裡,你知道嗎?

“鎮國之寶”青銅器“何尊”的發現 ,可謂是一波三折了。

這事要從1963年說起。那年6月,陝西省寶雞縣賈村鎮賈村村民陳堆,因家中人口增多,全都蝸在老屋裡實在擁擠,於是就租了隔壁陳乖善的兩間房子住。

“中國”這兩個字,在器物上的最早發現是在哪裡,你知道嗎?

這房子後面有個小院子,院子後面是個3米高的土崖。那年8月的一個雨後的上午,陳堆家的後院土崖坍塌了一塊,望著被雨水沖刷過的土堆,陳堆的眼前仿若有光影綽綽閃閃,發出了與眾不同的亮光。於是他和妻子張桂蘭用手和小钁頭刨,結果在坍塌的土崖上刨出了一個怪模怪樣的“鐵製品”,可惜夫妻倆文化不高,壓根就不懂什麼文物鑑定,也沒把這奇怪的“鐵製品”當回事,只覺得它蠻結實的,索性就用來裝糧食了。

第二年,陳堆夫婦因故要去外地,臨走時,他們將這個“鐵製品”,交給了哥哥陳湖保管。

1965年,因生活困難,陳湖將弟弟寄放的“鐵製品”賣到了廢品收購站。廢品收購站的師傅也不懂文物,便將這個鐵疙瘩與其它廢銅爛鐵存放在一起,準備送冶煉廠和廢銅爛鐵一起回爐熔化。

“中國”這兩個字,在器物上的最早發現是在哪裡,你知道嗎?

這事恰巧被寶雞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知道了,於是用30元錢買了下來。

兜兜轉轉,這原本不值錢的“鐵製品”成了件珍貴的“寶物”。當時任上海博物館保管部組長、青銅研究部主任馬承源,對著這件珍寶仔細品鑑,反覆摩挲,終於在“鐵製品”的內壁、底部有了發現;他大為振奮,隨即讓人送去除鏽。

原來,這“鐵製品”銅尊的內壁、底部有122個銘文,記錄了周王室的一位重臣,放言要“居住在天下的中央”的故事。

銘文中,“中國”二字是首次以文字形式的最早出現,也是目前”中國”二字最早的青銅器實字記載。

“中國”這兩個字,在器物上的最早發現是在哪裡,你知道嗎?

現在回想起來,可真的是有驚無險,幸好,幸好!

這件可以和“後母戊大方鼎”齊名,被考古學家稱之為“何尊”的青銅器,至今儲存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館裡。

1998年9月,寶雞青銅器博物館落成開館時,時任上海博物館館長的馬承源先生來寶雞考察。

當聽到年輕的講解員說“何尊是鎮館之寶”時,他鄭重地講:“只說何尊是寶雞青銅器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還不夠,應當講它是我們國家的鎮國之寶!

造型宏偉,紋飾瑰麗的“鎮國之寶”“何尊”被列入2002年1月,國家文物局印發《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中,屬於全國64件國寶此後永久不準出國展出的文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