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別在朋友圈抱怨了,沒人會在意

人到中年,別在朋友圈抱怨了,沒人會在意

人到中年,不再年少。若人生是一場探險之旅,初始年少懵懂,不知道掌握方向,跌跌撞撞的前進。那麼到了中年,經過大風大浪後。多了一些經歷,後半段的路程,應該走的更穩一些。

小時候,盼望長大。覺得時間很慢,每一分每一秒都難熬。長大後,才發現時間匆匆流逝,從指尖消失的時光才是奢侈品。

年少的純真和快樂,散落在歲月的長河裡,再難尋。越長大越孤單,煩惱憂愁也跟著多起來。

人到中年,別在朋友圈抱怨了,沒人會在意

中年人,跟著年紀瘋長的,還有肩膀上的壓力,現實的重量。人潮擁擠,行人匆匆。為了生活,人人自顧不暇,誰又能停下腳步,看看你的悲愴。

諾大一個世界,容不下你的內心的悲歡和蒼涼。芸芸眾生,無一人能傾訴心中不快,心有不滿難發洩,抱怨也無處發。

此中情緒該如何排解?於是,很多人將情感寄託在朋友圈,這個虛擬的社交場所。朋友圈存在的意義,起初是分享趣事,記錄心情,有種歲月靜好的意思。

人到中年,別在朋友圈抱怨了,沒人會在意

若是因為生活的壓力,心中的憤懣,把朋友圈當作一個發洩的場所,非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影響。

有人說,生活不易,原本壓力就大,朋友圈不就是讓我發洩情緒,吐露心聲的地方嗎。我想發什麼都可以,就算抱怨幾句怎麼了,這是我的自由。

其實,除非設定朋友圈不可見,否則你的朋友圈依然是一個公共場所。你的一言一行在朋友圈裡,依然會給你帶來影響。

人到中年,別在朋友圈抱怨了,沒人會在意

生活的快節奏壓得人喘不過氣,情緒壓在心裡,想抱怨幾句。這樣的想法其實很正常,但要分場合。說的現實點,不要把自己的傷口翻開給別人看,沒人會在意,甚至覺得矯情。

魯迅的短篇小說,《祝福》中的祥林嫂有著悽慘的經歷,她逢人就訴苦。剛開始別人還很同情她的遭遇,後來次數多了,別人覺得這顛來倒去的抱怨,讓人厭煩。

心有不快,可以有情緒,可以抱怨,但不是發洩到朋友圈。實在想寫,哪怕設定不可見。

人到中年,別在朋友圈抱怨了,沒人會在意

那麼在朋友圈裡發一些有抱怨情緒的話,會有什麼影響呢?我們可以,來探討一下。

首先,朋友圈是一個開放的平臺,一個公眾場合。你發出的內容,也是開放的。如果你設定了不可見,那麼你可以任意發揮。

比如,工作上的同事和領導,都會看到我們這些不好的情緒。如果我們,總是樂此不疲的發一些負能量的語句,怨聲載道。別人看到,心情也不會美麗,因為情緒這種東西是可以相互傳染的。

換位思考,若我們是領導。如果在朋友圈裡,看到員工每天渾身都充滿負能量,總是抱怨這個,抱怨那個。相信,你應該也會對他有所看法。

人到中年,別在朋友圈抱怨了,沒人會在意

經常在朋友圈抱怨的人,會給人一種不沉穩和幼稚的感覺。年少的時候,心沒有沉澱下來。總是控制不好情緒,率性而為,也是常有的事。

但人到中年,經過世事,人也在成長,心定了變得更加沉穩。即便有小情緒,也要努力,做一個不動聲色的成年人。傷疤曝光多了,就成了笑話。

那麼,當我們有情緒,想說點什麼,抱怨幾句時,可以怎麼做?

我們可以去跑步,去登山,去旅遊都可以。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哪怕跑到山頂,把不滿大聲喊出來。都好過,在朋友圈抱怨。

我們可以將心情記錄下來,寫在日記裡。讓心中的難受,傾訴到文字裡。

我們還可以去閱讀,找一些治癒的書籍,一些控制情緒的書。閱讀有一種讓人治癒,讓人心定的力量。

生活不易,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然眾生皆苦,誰都會有小情緒,都有想抱怨的時候。學會排解,學會自我修復,不做無用功,在朋友圈隨意發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