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拼盡全力也不能改變現狀,那麼沉默便是尖銳的抵抗

如果拼盡全力也不能改變現狀,那麼沉默便是尖銳的抵抗

曾經的學生時代,我經常思考一個讓我非常恐懼的問題:

有朝一日,我在社會上打拼多年,無論我用任何辦法都不能讓我獲得想要的生活,到那個時候,我除了後悔,

又能如何?

如今看來,當初的擔憂成了一種不可避免的事實,或者說對於絕大多數在底層掙扎的人們來說,

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的命運,是不是隻有接受才是唯一的選擇?

如果拼盡全力也不能改變現狀,那麼沉默便是尖銳的抵抗

大多數人在面對生活的壓力時,起初,都免不了一番掙扎。

畢竟沒有人希望自己是被淘汰掉的人,更重要的,

是不想選擇放棄,辜負了自己。

但是,這一切總歸不可能心想事成,或者說那些真正能夠心想事成的人,

不是在我們的身邊,而是在我們的上邊。

他們之中的一些人並不希望自己腳踩著的“東西”,能夠有資格跟自己面對面的相處,這就導致了一個很現實卻讓大部分人不願意接受的事實,出現了:

越是想要扛起什麼的時候,越是發現那往下壓著的力量越來越大,這股力量不僅源自於上方,也源自於我們的身邊,

突破的東西越多,見識過的人性越多,越能夠清醒地認識到,你之所以孤軍奮戰,並不是因為沒有人能夠幫你,而是那些能夠幫你的人,

都漸漸站在了你的對立面。

乍聽起來,這是一個很可悲又很消極的論調,我們為什麼不能相信自己的付出一定會有收穫呢?為什麼未來一定是昏暗的,沒有前景的呢?

難道我們的汗水就真的“一文不值”嗎?

否定那些被毅力與信念鑄成的價值,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這就如同一位了不起的工匠,窮其一生鑄就了一件舉世矚目的藝術品,然後當他渴望用其(所代表的財富價值)換來後半生的安穩時,

突然,有人朝著自己的“後半生”踹了一腳。

結果,就這麼摔了個粉碎。

工匠很想憤怒,他很委屈,他很想發洩出來,但是環顧四周,大家的眼神裡,似乎只有好奇,

好奇的憐憫,好奇的同情,好奇的期待著,工匠下一步該怎麼做?

沒有人真的願意找到那個兇手,因為此時此刻,

那些圍觀的人們,在工匠眼裡,

都是兇手。

如果拼盡全力也不能改變現狀,那麼沉默便是尖銳的抵抗

沉默在走投無路的那一刻起,就成了一種抵抗。

一種無聲的,但卻比吶喊更加震耳欲聾的抵抗。

當那些滿身傷痕的人們開始停在原地,他們靜靜地坐在那裡,

不聞不問,只是活著,

他們不想去參與那些令人心靈亢奮的活動,也不再接受令自己反覆失望的事實時,

他們,便會解開勒緊自己的束縛,選擇跟在人群的後面,默默地活著。

起初,他們的存在,會遭到一些人的唾棄,

但後來人們發現,那些唾棄他們的人,開始害怕了,

因為這樣用沉默對抗現實的人,

越來越多了。